波旁种分类:红波旁、黄波旁、橘波旁、粉波旁、蓝波旁……你见过几种颜色的
波旁咖啡豆?
简单说说什么是波旁咖啡。 波旁咖啡最初栽种于留尼汪岛,当地在1789年前也被称做波旁岛(le Bourbon)。波旁种,是铁皮卡(Typica)突变产生的次种,与铁皮卡同属现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种,绿色果实成熟时会呈现鲜红色。
红波旁一般咖啡树开花结果后,咖啡果实的颜色变化是由: 绿色 >转微黄色 >转微橙色 >转成熟的红色 > 再转较熟的暗红色,因此也有人称【红波旁种】,其实红波旁,也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波旁种。种在高海拔的波旁种,通常会有较佳的香气,同时酸较明亮,喝起来甚至有类似红酒的风味。
通俗些讲波旁种是一个咖啡树种属于阿拉比卡种中的一个分支,一般结红色的果实,称为红波旁,除此之外还有黄波旁、橙波旁,黄波旁相对来说产量较低,不过品质较好。
波旁种的传播路线
由于1727年引入巴西的铁毕卡种产量少且容易干扰疾病,波旁种于1860年左右经由南部的坎皮纳斯(Campinas)引入巴西,并迅速向北扩展到南美和中美洲的其他地区。今天的拉丁美洲,波旁种虽然大部分已经基本上被其变种代替(特别是Caturra,Catuai和Mundo Novo等),在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秘鲁等国家仍然种植有波旁。
而在非洲,被称为Spiritan(来自圣灵集会)的法国传教士对波旁种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1841年,留尼汪成立了第一个教会,并于1859年在桑给巴尔成立了一个分支;而从桑给巴尔,1862年在巴加莫约(Bagamoyo,坦桑尼亚沿海,当时称为Tanganyika)和圣奥古斯丁(Kikuyu,肯尼亚)各成立了一个分支,而1893年在 Bura (Taita Hills, Kenya)又成立一个分会。而每一个分会的成立,都伴随着从留尼汪带出的咖啡种子的种植。
1899年Bura 培育的幼苗被带到圣克鲁斯(内罗毕附近)的另一个法国教会,1900年引入到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地区,并把将种子分发给当地愿意种植咖啡的居民,这就是称为“传教士波旁”的起源。接着就是Kent种在1920年也被引进。因此,到现在为止,在坦桑尼亚的咖啡也是以波旁和Kent为主。
——法属地波旁岛
——1860年尖身波旁到新喀里多尼亚也门
——1732圆身波旁到英国属地圣海伦娜岛。
——1860年圆身波旁到巴西。
——1900年圆身波旁到卢旺达,肯尼亚,坦桑尼亚
—— 2000年后尖身波旁到哥伦比亚。
繁衍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例如:自然突变(natural mutation)、种内交配、人工育种等,又产生了许许多多新品种,像是卡杜拉(Caturra)、卡杜艾(Catuai)、帕卡斯(Pacas)、黄波旁,尖身波旁,SL28、SL34及其他一大长串。
【基因突变种—— 波旁变种】
波旁咖啡 黄波旁
黄波旁种则是波旁种与其他品种杂交而出。因其产量较低,且较为不耐风雨,未被广泛种植。但是种植在高海拔地区时,会有极佳的风味表现,近年来较为常见。Yellow Bourbon,黄波旁,成熟后果实为黄色,最初在巴西发现,目前主要生长在巴西, 通常认为,可能是由结红色果实的波旁种与一个称作““Amerelo de Botocatu””的结黄色果实的铁皮卡变种杂交后突变而来。
曾经试过皇后庄园黄波旁,在中深焙的口感下,干净又平衡的核桃口感、奶油般的细致滑顺质地再搭配上清甜的柳橙甜感,满满的摩卡巧克力余韵回绕在口中
口感特性:甜美柔畅的果实甜感,明显的坚果风味,均衡柔顺的酸度,苦感微弱干净,含有浓郁的巧克力香气和坚果风味,口感明亮清爽。
波旁咖啡 粉波旁
粉波旁,顾名思义它的咖啡樱桃成熟后是浪漫的粉红色。属于十分稀有的新品种,它是由红波旁和黄波旁杂交培育而成的。之所以说粉波旁是稀有品种,主要是想要保持这份漂亮的粉红色是很难很难的,有时会收获一些橙色的波旁,那是因为咖啡果实的颜色最终是由花粉粒里面的隐性基因所决定。在我们选定的要进行杂交的花粉粒中,既有倾向黄波旁的黄色基因也有倾向红波旁的红色基因,而这些都属于隐性基因,非常容易相互干扰。
目前可以在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看到粉红波旁的身影,以这批粉波旁咖啡为例,大约1800颗咖啡树,一产季下来每棵树大概产出1.8kg鲜果,经过去果皮肉处理,得到0.36kg左右的咖啡豆。在一个正常的产季里,这批咖啡的产量只有不到650kg。
口感特性:甜橙、甘蔗甜、愉悦果汁感,小番茄
波旁咖啡 尖身波旁
尖身波旁(Bourbon Pointu):1810年在波旁岛发现,豆体从圆身变为尖身,咖啡因含量只有一半;但量少体弱,极为珍贵(多在实验室培育)。
尖波旁(Bourbon Pointu)还有另外两个名字,劳瑞那(Laurina)、李霍伊(Leroy),但都不如尖波旁名头来得响亮。之所以称为尖波旁,是因为豆形狭长,两端是尖的,而原生种波旁(有人称之为圆波旁)则豆体较短,轮廓略似椭圆形。
由于风味好且咖啡因含量低(不太影响睡眠),尖波旁早在18世纪就受到世人喜爱,不少名人,像是法王路昜15,小说家巴尔扎克都是它的“粉丝”。18——19世纪的两百年间,尖波旁在波旁岛曾大面积种植,1800年还曾达到年产4千公吨的高峰,但随后,飓风、火蚁、叶锈病等一连串的灾难接踵而来,以至种植日渐减少,终于,在1942年,最后一批运回法国的尖波旁,只剩下可怜的两百公斤,而且自此之后,尖波旁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官方文书都不再提及。1950年代之后,留尼汪岛已经无人种植咖啡,岛上的农业也完全转向其他如甘蔗之类的农作物,咖啡与留尼汪岛不再有牵连,而尖身波旁,被咖啡界公认为“已经绝种”。
鉴于这款豆子,销声匿迹了半个世纪,直到8年前才重现江湖,导致在国际市场上,产自原产地La Reunion岛的波旁尖身,售价达每100克超过500元,之后,哥伦比亚也才开始种植这款豆子,而且,只有多届WBC冠军豆子来源的Camilo Merizalde,敢接手这款豆子的移植,因此这款每年全球产量寥寥几吨的咖啡豆,身价不菲,
档案中的风味描述:明亮酸味,蓝莓、香草的气息,丝绒般的滑顺
波旁变种 帕卡斯
帕卡斯(Pacas)是波旁的一个自然变异种,与巴西的卡杜拉(Cuturrra)和哥斯达黎加的Villa Sacrhi相似。就像其他已经广泛种植的波旁变异种一样,帕卡斯是一个由单基因变异形成的新品种,而这也赋予了帕卡斯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性:植株可以进一步密植,最终则体现为更高的单位产量。
帕卡斯最早由1949年萨尔瓦多Santa Ana产区的帕卡斯家族所发现。Fernando Alberto Pacas Figuero在他们家族自有的庄园Finca San Rafael发现到一些形态不同植株,随后他便开始收集种子并进行选育,后面还发展了约3/4公顷的帕卡斯“先锋苗圃”。
帕卡斯的发现者Fernando Alberto Pacas Figuero
到了1956年,Francisco de Sola和Fernando的儿子- Fernando Alberto Pacas Trujillo在佛罗里达教授William Cogwill的帮助下开始对帕卡斯这个品种进行研究,他们使用San Ramon的波旁种和一个“未知”的新品种进行对比,而这个“未知”的品种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特性,植株形态也异于波旁,具有更短的节间距和更大面积的结果区,最后,他们把这个品种命名为“帕卡斯”(Pacas)。
Pacas树苗
前街咖啡烘焙的巴西日晒黄
波旁咖啡豆在品牌和品质上都有充分的保证。而更为重要的是,性价比极其高,一包半磅227克,价格仅有85元左右。按照每杯咖啡15克粉来计算,一包可制15杯咖啡,每杯仅需要6元不到,比起咖啡馆出售动辄几十块一杯的价格来说可谓良心推荐。
更多优惠活动
请密切留意我们
我们的淘宝店铺:咖啡工房 前街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