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種植集中在雲南省和海南省,雲南產量較大,近年年產2.6萬噸左右,佔全國產量的90%。雲南咖啡據說是七八十年前由法國人傳過來的。主產品種是阿拉比卡Arabica,即所謂的小粒種咖啡,國內俗稱雲南小粒咖啡。雲南優質的地理氣候條件爲咖啡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種植區以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州。雲南自然條件與哥倫比亞十分相似,即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出產的小粒咖啡經杯品質量分析,屬醇香型,其質量口感類似於哥倫比亞咖啡。
雲南咖啡文化
雖然雲南是中國最大的咖啡產區,但我們幾乎沒有聽說過它的咖啡文化,而是根深蒂固的海南“喝咖啡”傳統,追溯到雲南的一些咖啡店先驅,就得迴歸到1887年,當時中法之間的戰爭剛剛結束,清朝政府簽署了一項協議,迫使中國在蒙自開設商業港口,這爲外貿打開了大門,外國人很快就湧入中國,越南人開始定居,南美咖啡店因此誕生了。除了咖啡店,新悅貝克也是越南移民帶入中國的另一種西方文化,不幸的是,除了大理地區的朱庫拉村外,雲南的大部分地區仍然致力於百年茶文化中。
雲南咖啡的原始特色
一般的資料顯示,
雲南咖啡豆品種,包括
卡蒂姆咖啡豆,Typica和Bourbon,實際會以
卡蒂姆咖啡豆爲主,老品種包括鐵皮卡和波帝,並沒有廣泛種植。獨特的海拔地理、溫和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爲種植咖啡豆提供了理想的環境,造就出雲南咖啡的原始特色 - 濃而不苦,香而不烈。
但是由於多種原因
雲南咖啡產業發展速度並不快,雲南咖啡主要是以原料方式出口,06年出口量約1.5萬噸。每年60%以上的原料被雀巢和麥氏收購,近年星巴克和安利等也加入了收購行列。
由於缺乏深加工和市場推廣,導致雲南咖啡知名度低,鎖在深山人未識。相信隨着
雲南咖啡豆品種的發展、國內咖啡市場需求上升以及政府、企業各方面的努力,雲南咖啡一定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波邦(bourbon):該品種源自鐵皮卡,由法國人於1708年在波邦島(現名留尼汪島)種植後擴展開來。波邦同樣有着美好的香氣和豐富的味道,較之鐵皮卡在產量和生長力上都要高一些,適合種植在1200——2000米的地區,但是抗病蟲能力較弱,而且對強風和強降水比較敏感。波邦咖啡是小粒咖啡中僅次於鐵皮卡的變種。主枝最初和主幹呈45度向上生長,隨果實負荷下垂,側枝節部較密,結果多,產量較高。但漿果較小,成熟較慢。 波邦頂芽嫩葉爲綠色,稱綠頂咖啡;
卡蒂姆咖啡豆(catimor):
卡蒂姆咖啡豆並不是純粹的阿拉比卡血統,它是Timor種(屬於羅布斯塔種)和caturra(波邦種的變種)的雜交種,所以
卡蒂姆咖啡豆有着25%的羅布斯塔血統,而它的羅布斯塔血統也決定了它的味道缺陷:香氣不夠豐富,整體味道苦味偏重,易出現澀味和比較刺激的黴味,這也是雲南咖啡目前爲止主要用於做速溶原材料的原因。近幾年來,精品咖啡的迅速發展,也使得雲南的咖農把原本的
卡蒂姆咖啡豆品種,調整一下後處理方式出售。
卡蒂姆咖啡豆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世界這一地區農民和生產者的青睞,這有很多明顯的理由:它是一種耐寒,抗病和高產的植物,這一事實當然有所幫助。
然而,在不利方面,灌木有一種不能長壽的習慣,咖啡的最終味道 - 杯中的證據 - 有時被認爲是令人失望的。
當
卡蒂姆咖啡豆在專業咖啡圈中被提及時,“有爭議的”這個詞通常不會太遠。如此令人遺憾和被誤解的是這種令人遺憾的變化,直到今天,東南亞咖啡的生產商,出口商和進口商仍然習慣於在他們的產品中掩蓋或淡化卡蒂姆咖啡豆的存在。
但事實是,除非你確定咖啡來自另一種單一品種,否則來自該地區的許多咖啡將會有一些
卡蒂姆咖啡豆存在於混合物中。
當世界上這個地區充滿愛的時候,小心謹慎地處理,自己解決或者與其他品種共同收穫的情況超過能夠在高級會議中達到中高級80秒的能力。
由於加工能力不斷提高,前瞻性農民種植的新品種開始結果,我們正處於東南亞非常變化的風口浪尖 - 但就本文而言,讓我們更具體地看一下
卡蒂姆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