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咖啡機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用品 > 咖啡杯 > 2024-06-24 19:55:53

1957年,George Bunn創建了Bunn-O-Magic公司,彼時,他大概不會想到他在幾年後發明的美式咖啡(自動滴濾式咖啡機)機將大獲成功。

1963年Bunn開發成功了第一臺商用美式咖啡機,經過“瘦身”後於1967年進入家用市場,下面是當時刊登的廣告,你可以看到第一代美式咖啡機的樣子,和現在常見的機器無論是外觀和製作方法都沒有本質的差別。

Bunn的廣告Like Magic

機器使用的步驟,注意是要用濾紙的

只需要簡單的幾步,放入濾紙、咖啡粉,然後往水箱加水,按下開關,幾乎是“立刻”,熱咖啡就自動滴濾出來了,就像廣告語裏說的“Like Magic!”。

整個製作就是模擬手衝濾泡的過程,所以也被稱作自動滴濾式咖啡機。然而,要完全模擬一個簡單、完美的手衝濾泡咖啡的動作,並不是那麼容易。

美式咖啡機大多是單孔出水,對準咖啡粉倉的中間注入,這樣的結果是中間的咖啡粉萃取過度、而周圍的咖啡粉又是萃取不足。雖然,有些改進的機器把出水孔改成了多孔蓬頭,讓水能夠均勻覆蓋到粉倉的表面,例如Bunn的機器可能會搭載他們專利的噴水頭(Sprayhead)。但大多數廉價的美式咖啡機都沒有這樣做。

Bunn的Sprayhead,有6個孔

更重要的是,美式咖啡機少了燜蒸這一步。沒了燜蒸,那麼在最初的做出來的咖啡是萃取不足的,口感會很淡。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加濾紙,減緩萃取的速度,讓最初流出來的咖啡和水接觸時間更多,那麼可以稍微濃一些。

甚至還有更執着的做法,比如先把粉倉裏的咖啡粉預先用熱水浸潤半分鐘,再啓動機器工作,當然這一切都是讓美式咖啡機使用變得更麻煩起來。

好了,真正的問題是爲“懶人”設計的機器是因爲讓人得到了時間,所以纔有可能大行其道,所以,這麼折騰是否值得呢?還不如干脆就用手工濾泡的方式算了,果真如此的話,我支持。畢竟,爲什麼一切都要那麼快、圖省事兒呢?你還會懷念那手工濾泡咖啡專注而美好的5、6分鐘嗎?

2014-07-29 14:21:5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