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烘焙實驗 慢炒還是快炒好? 咖啡豆怎麼烘焙出來的?
咖啡烘焙目前可大致分爲兩大派別,慢炒派與快炒派,究竟熟優熟劣,我們亦不敢妄加揣測。惟二雅咖啡工作室對此派別間的差異充滿濃厚興趣,亦想要探究兩者間對烘焙豆所造成的影響,在風味、外觀、口感上,是否有着顯着的差異。因此,我們進行一項小小的實驗,半帶點自娛娛人的性質,供咖啡迷們有個飯後閒聊的話題。本文有許多可能的假設,我們往後會不斷進行這類的活動與研究,改進修正自己的觀點。
研究目的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將烘焙時間設爲自變項,咖啡風味則爲依變項。其它條件儘量固定,以此變數將時間分爲烘焙10分鐘、16分鐘、26分鐘,而產生三種烘焙豆,分別命名爲FR、MR、SR。FR烘焙時間最短,MR次之,SR最長。我們透過奧坎咖啡機( Simpler Hand Espresso Machine ,S.H.E.)萃取這三種豆子,進行風味品嚐,以Crema 色澤、香氣、酸度、甘甜、苦味、與厚度作爲評監指標。A表示該項指標爲三者最佳,B次之,C代表最差,以瞭解這三者在風味、口感上的差別。
研究環境
立商德2公斤烘焙機
溫度區:100℃ ~175℃
烘焙溫度區間比一般烘焙機,溫度顯示較低。不同機種,溫度顯示高些、低些,和埋針區塊、爐體材質,等變數相關,此處不論優劣。不同機器溫度顯示,僅作參考。應依各機器設定數值,建立烘焙模式。
冷卻:霧冷、氣冷並行。90秒冷卻至室溫。
火力:穩定上升。
烘焙豆
儲存良好一年內 Huehuetenango(薇薇特南果) SHB (豐潤)
烘焙量:1700公克
進豆溫度:150℃
研究過程
出豆時冷卻盤原機直徑爲33公分,改裝爲52公分,面積是2.5倍,加上一出豆採用霧冷,故冷卻時間可縮短至90秒內。
三者外觀,難以辨別。中央線依次深些(FR淺,SR深),但不明顯。烘焙時間造成的色澤變化,不如豆子本身的爆裂反應明確。也就是說,無法依豆表色澤判定烘焙時間長短。豆表色澤,大致反應烘焙等級(如 City,Full City,Dark ),而非烘焙時間。
瑕疵豆皆經二次揀選,挑去異物(Ex:Huehuetenango 的 SHB ,平均5公斤三顆豆子般大的石子,白豆10顆,黑豆15顆)。
烘焙後,淺着色豆子,三個等級差異極大。淺着色豆子,大抵爲未熟豆,焦糖化反應,梅納反應欠缺,色相偏淺,FR 87 顆,MR 50 顆,SR 只有 20 顆。顯然,長時間烘焙,色澤較一致,原應該偏淺豆子,也正常起來;應非焦糖化之故,但以時間長,溫度着色而已。
我開始接觸烘焙時,最在意的便是,色澤不均。我努力烘出均勻色澤,當作烘焙技巧的指標。如今看來,考慮欠周延。色澤不均,可能是火候技巧控制不佳。另一原因,是生豆品質欠佳,甚至是生豆特性。
如是欠佳,卻硬烘成一致色澤,強行長時間修飾。反而錯失揀出壞豆的機會。
至於特性,黃金曼特寧(Golden Mandheling)最值得討論。它烘至二爆前下豆(接近Full City ),豆相斑駁,卻滋味豐富。如果烘到色澤一致,則錯失黃金曼特寧水果豆的美名。
快速烘焙,更能挑出劣豆。如以更嚴苛的着色標準,可以挑出更多可疑的未熟豆。
如單以此推斷,快速烘焙更能喝到純淨的風味。(純淨,此處指未受未熟豆染味)
生豆1700公克經烘焙後,剩下1417公克。失重依次增加,差距約20-30公克,此點因其它變數,難做進一步判斷。猜測,FR含水率高些, SE低些,下次增添測含水率設備再說。
研究結果
萃取風味指標
萃取器材 奧坎咖啡機
豆量 20公克
水量 100ml
萃取量70公克,體積約90立方公分。Crema飽含氣泡,芳香油脂,比重較輕。
萃取時間 40秒
萃取壓力 9 大氣壓
咖啡豆皆磨成Espresso用粉,10秒內以40公斤填壓完成
水溫以98℃注入,經活塞氣缸降至90℃左右
品嚐方式
FR,MR,SR三者冷卻後,靜置5小時後,才進行品嚐活動。
未稀釋品嚐
稀釋5倍後品嚐(熱咖啡品嚐,放涼後品嚐)
風味指標
炭味
SR 明顯偏重,我們認爲,烘焙時間拉長,雖然溫度較低,但長時間在爐內,即使加強排氣,依然炭味偏重。
酸度
SR酸度偏低。長時間破壞酸度,FR/MR,溫度高但時間短,保留更多酸度。
其中FR未如預期般的既酸且澀。也許是因爲該批Hue生豆已近一年存放,風味較柔和。
另外,是否足夠的高溫,使焦糖化,梅納反應,充分的增加,平衡酸度?
甜度
原預期SR會最甜美順口,卻不然。SR甜度明顯不如FR、MR,焦糖化不足亦過度? FR甜度令人驚喜,MR雖甜,但比起FR,平庸了些。
苦味
SR最苦,FR、MR相似,苦味不明顯,足以平衡酸/甘,增加豐富感。
澀味
MR,SR無澀味,FR,令人意外,亦無澀味。
總體來說,FR最討喜,MR可接受,SR風味沉悶、呆板。
結論
烘焙時間,10分不嫌短,16分稍長了些,至於26分,則風味盡失,成了焗烤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