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常識 咖啡樹分類精選

作者:中國咖啡交易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4:09:29

  阿拉比卡種咖啡與品種改良

  1.阿拉比卡種的品種

  所謂的“科、屬、種”在生物學分類上代表什麼意思呢?從生物學的分類上來說,由上到下分別爲“界、門、綱、目、科、屬、種”,“種”的下面又再分爲次種、變種、品種。阿拉比卡種咖啡一般被認爲原產自埃塞俄比亞高原,廣泛分佈於熱帶地區,經過反覆的突變和配種,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品種。現在,據說光是阿拉比卡種咖啡就有70多個品種存在。所謂“品種”,拿米來說,就是泰國米與中國東北米的差別。咖啡就像米一樣有衆多品種。同時,在品種改良上咖啡與米相同,亦是不斷追求提高抗病害、生產量與環境適應力。除此之外,米還追求口味上的品種改良。而咖啡爲了追求生產效率,在這一點上較不注重,咖啡口味的品質提升反而成爲次要的考慮目標,甚至還有“趨劣”之嫌。但是市場對於高品質咖啡,也就是精品咖啡的關注度還是與日益增,咖啡生產國與消費國皆不斷引進全新的品質評價標準。而擁有高評價且能以高價買賣的咖啡,多溼阿拉比卡種的固有品種(或稱“老樹種”),如帝比卡(Typica)、波旁(Bourbon)、卡杜拉(Caturra,波旁的突變種)等。在當今的生產品種中,就屬傳統品種的生產量與抗病度最低,但其豐富的風味卻無可取代。

  幾個主要的咖啡品種及其特徵

  帝比卡(Typica)

  這是阿拉比卡種中最接近原生種的品種,幾乎所有阿拉比卡種的品種皆源於此。過去廣泛栽種於中南美洲,豆形長,擁有絕佳的香氣和酸味,但其不耐葉鏽病,需要相當多的遮蔽樹而導致生產量低(與波旁相同,每兩年才能收成一次)。哥倫比亞直到1967年爲止全都種植帝比卡品種,現在則有80%~90%皆改種植生產量高且耐陽光直射的卡杜拉,或是變種哥倫比亞。目前哥倫比亞的咖啡市場上已極少出現純粹的帝比卡。

  波旁(Bourbon)

  帝比卡是最接近阿拉比卡原種的優良次種,而波旁則是帝比卡突變產生的次種。這兩者是現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種。波旁由也門移植到東非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邊,再到印度洋上的波旁島(現稱留尼旺島),隨後又隨法國殖民者進入巴西。特徵是豆子顆粒小且渾圓,大多密集羣生,故中央線呈S形。

  波旁的收成量比帝比卡多20%~30%,但比起其他高產量品種少,再加上每兩年才收穫一次,因而逐漸被其它品種取代。蒙多諾渥(Mundo Novo)、卡杜艾(Catuai)等波旁的雜交種、突變種,香氣與醇厚度皆屬高品質,也都具有帝比卡的特性。

  卡杜拉(Caturra)

  此爲在巴西發現的波旁突變種,樹的高度低,豆子顆粒小,產量大且抗葉鏽病。缺點是來年才結果,即兩年才收成一次。雖然品質極高,但照料與施肥的成本相當高,適合栽培在海拔450~1700米、年降雨量2500~3500毫米的中高地。特色是富酸味,澀味稍強。

  蒙多諾渥(Mundo Novo)

  在巴西發現的波旁種與蘇門答臘種的自然雜交種。環境適應力強且耐病蟲害,雖屬高產量品種,但生長速度慢,豆子顆粒偏大。樹高3米以上是它的缺點(此高度已超過採收機所能及的高度,故不適合咖啡採收的機械化),須每年修剪咖啡樹的樹頂枝葉。1950年左右開始在巴西種植,現在與卡杜拉,卡杜艾同爲巴西的主要品種。蒙多諾渥的酸苦味平衡佳,口味接近固有品種,因此剛剛上市就受到衆人追捧,而將之命名爲“Mundo Nove”(新世界)。

  卡杜艾(Catuai)

  蒙多諾渥與卡杜拉的雜交種。產量高且環境適應力強,樹高低(因爲蒙多諾渥的樹高過高,導致收成困難,因而將之與樹高低的卡杜拉雜交)。與卡杜拉不同的是,卡杜艾年年結果。雖然必須充分施肥,但耐病蟲害,且面對強烈的風雨果實也不易掉落。不過其果實成長採收壽命只有十年左右,壽命太短是其弱點。主要栽培在哥倫比亞到中美洲這片廣闊的區域。卡杜艾的味道比蒙多諾渥單調且缺乏醇厚度。

  馬拉戈吉佩(Maragogype)

  這是在巴西發現的帝比卡的突變種。豆子顆粒大,需用19號以上的篩網過濾。味道有些貧乏,但外觀賣相佳,故受到一部分市場的青睞。樹高偏高,故產量低。

  肯特(Kent)

  印度的品種。產量高,對於病害,特別是葉鏽病的抗病性強。被認爲是帝比卡與其他品種混合的雜種。

  阿馬雷歐(Amarello)

  一般來說,咖啡的果實成熟時會呈現紅色,但此品種的咖啡果實正如其名(Amarello源自近代拉丁語Amprellus,就是“黃色”的意思),果實成熟爲黃色。樹高低,故產量高。

  卡帝莫(Catimor)

  1959年誕生於葡萄牙,當時將抗葉鏽病能力強的帝莫種(Timor,阿拉比卡種與羅布斯塔種的雜交種 )與波旁的突變種卡杜拉交配生成。爲高產量的商業用品種中生長度最佳,產量最多的品種。樹高偏低,咖啡果實與種子(生豆)偏大。由卡帝莫衍生出的新品種相當多,大抵來說,卡帝莫系列的品種皆強壯,環境適應力強且產量也高。唯獨口味上,低地產的卡帝莫與其他商業用的品種相差不遠,但是在海邊1200米以上高地出產的卡帝莫,與波旁,卡杜拉,卡杜艾等相比,就明顯居於劣勢。

  變種哥倫比亞(Variedad Colombia)

  卡帝莫與卡杜拉雜交生成的高抗病性品種,耐日光直射,且能短期收穫。哥倫比亞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廣泛種植,取代過去的固有品種帝比卡成爲主力品種。一般來說,以帝比卡爲代表的阿拉比卡種咖啡樹必須有遮蔽樹爲它遮陽,但擁有四分之一羅布斯塔種血統的變種哥倫比亞咖啡樹不需要遮蔽樹,且能夠全年生產採收。只是近年可能因爲農藥或化學配料的影響,會造成咖啡豆發出石碳酸味(Phenol,類似碘味的臭味)。與固有品種帝比卡的不同之處,透過深度烘焙(Fullcity Roasting)即可一目瞭然。一般咖啡經過深度烘焙之後酸味會變弱,苦味會增強,而變種哥倫比亞種咖啡經過第二次爆裂期後,苦味會急劇增加。

  2.品種改良及其解決的問題

  下面列出各咖啡生產國進行品種改良的歷史軌跡與方向。

  a. 高收成量

  b. 矮種咖啡樹(樹太高收成困難)

  c. 高抗病性(特別追求耐葉鏽病的品種)

  d. 短期收穫(以往的品種最快也要三年才能收穫,另外也有一兩年即可收穫的品種)

  e. 同時結果(收穫期短,有效率)

  f. 環境適應力高(特別耐霜害)

  g. 外觀佳(咖啡豆顆粒大)

  h. 味道佳

  爲何咖啡的品種改良總是以雜交種(主要是羅布斯塔種的雜交種)爲中心呢?主要原因是咖啡生產國以發展中國家爲主,它們由17世紀開始便靠咖啡賺取外匯,因此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確保每年收成量一定,降低風險,增加雜交種的種植量,以提升經濟實力。

2015-01-08 12:03:01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交易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