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財報也多次提到了在中國的目標是成長爲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大海外市場。不在電視和移動媒體上做硬廣告並不代表中國市場不重要。星巴克在中國,不是不打廣告,而是把廣告打得很巧妙,它很好地利用了中國市場的特點、夥伴等來傳播。
星巴克
星巴克的哲學是平衡、控制、營銷、清醒、不講情懷。
平衡,是指星巴克在各個方面沒有做得極好的,也沒有極差的,但是把飲料質量、顧客體驗、門店裝修、夥伴管理等各方面平衡得恰到好處。
控制和營銷,是指星巴克本質上是一個營銷公司,營銷的對象包括了夥伴和顧客,它建立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咖啡王朝。
恰到好處的多維度平衡
星巴克把飲料質量、顧客體驗、門店環境、夥伴管理平衡得相當完美,沒有明顯的短板,也不存在明顯的資源浪費。星巴克的咖啡肯定不是業界質量最高的,但他給人塑造了高端的印象。
首先,咖啡要量產,星巴克在全世界有超過22000 家店,要保證顧客在其中任何一家店喝到的咖啡味道差別都不大。咖啡在星巴克已經成了工業品。
其次,追求客流量和效率就必然會犧牲質量。全自動的咖啡機出一杯咖啡最快只要十幾秒,大大減少了排隊時間,可以儘可能留住進店的客人。
星巴克明白:他面對的絕大多數消費者其實不懂咖啡,所以他的目標是讓消費者認可這就是咖啡,並留下“我喝到了高質量咖啡”的印象。
然後是顧客體驗和門店環境,星巴克很大一部分成功在於提供了一個方便、整潔的讓人坐下休息、聊天、簡單辦公的場所,而且不給顧客產生太大的心理壓力。星巴克就像校園裏、圖書館中、公園旁的公共座椅,這些公共座椅乾淨整潔,而且旁邊恰好還有一個擺攤賣糖水的小販,其實人們不知道這些座椅正是小販放置的。
星巴克絕大多數門店有不止一個出入口,而且不同入口都開在店的不同方向,即使不喝咖啡,行人也可以把星巴克當成普通商場的走廊從中穿過。
星巴克的服務是半自助的,大部分服務終止在吧檯,需要自己排隊端飲料,這樣既節省人力又讓顧客免於潛在的壓力。
適用於所有人的“控制與營銷”
星巴克本質上是一個營銷公司,營銷的對象包括了夥伴和顧客,它建立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咖啡王國,同時強調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因素。對內,低薪,卻能留下夥伴;對外,高價,卻能招來顧客。
先說夥伴。它的思路就是讓夥伴覺得在星巴克工作是自豪的事,受到尊重,有安全感、歸屬感,有牽掛,有所追求。
當然廣告方面,星巴克還利用夥伴來宣傳自身。星巴克最喜歡招校園兼職夥伴( 一般是招大一大二學生,兼職時間更久)。每個夥伴工作滿一定時間後每月有10張免費咖啡券。
大量的免費券實際流向正是尚未養成喝咖啡習慣或正在培養喝咖啡習慣的學生。他們也許本來因爲一杯三十幾元的飲料被擋在外面,但免費券卻讓他們可以沒有壓力地喝到不同口味的飲料。而這些學生們畢業幾年內,就會有相當一部分成爲白領……至此星巴克的廣告費和員工福利順利合二爲一。成本就是自家的物料,也不用考慮找誰代言在哪裏投廣告,分分錢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