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咖啡的生長過程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介紹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行業 > 咖啡 > 2024-06-03 03:23:27

野生咖啡的生長過程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介紹
實際上,公元前525年,阿拉伯人就開始種植咖啡了,阿拉伯地區也隨之開始盛行咀嚼炒的咖啡豆子。公元890年,阿拉伯商人把咖啡豆子銷售到也門,也門人第一次把咖啡豆製成飲料。15世紀,咖啡傳入歐洲、亞洲,又很快入美洲。到18世紀,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咖啡,併成爲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每年銷售量躍居三大飲料之首,是可可的3倍,茶葉的4倍。雖然世界上栽培咖啡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但中國栽培咖啡卻只有幾百年的經歷,1884年,臺灣省開始引種咖啡。
20世紀初,華僑從馬來西亞帶回咖啡在海南省種植。後來,南方熱帶和亞熱帶的各省區才陸續開始種植物咖啡。雖然栽培的時間較短,但我國海南省和雲南省的咖啡具有超羣的品質,獨特的魅力,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一些外國商人低價買去後,經加工再銷往國際市場,就成了價值昂貴的世界一流飲料,尤爲突出的是雲南省種植的小粒咖啡,因雲南晝夜溫差大,利於其內含物質的積累,所以品嚐起來給人感覺濃而不苦,香而不烈,含油多,帶果味,從而被國內外咖啡商人稱讚爲“國際上質量最好的咖啡”
另一種傳說是,公元前500年的一天,一個埃塞俄比亞的牧羊人把羊羣趕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牧。在一個小山崗上,羊羣喫了一種小樹上的小紅果,傍晚歸來後,羊羣在圍欄中一反常態,不象平日那樣安詳溫順,馴服平靜,而是興奮不已,躁動不安,撕打鳴叫,甚至是通宵達旦地歡騰跳躍,主人原以爲羊喫了什麼草中毒了,幾次起牀打起燈火細看,但卻見羊羣精神抖擻,活蹦亂跳,不象中毒疼痛的樣子
 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內馬斯描述過這一屬類,但對它的精確分類,植物學家們卻意見各異。咖啡屬類可能至少有25個主要品種而且全部都是在熱帶非洲和印度洋一些島嶼上土生土長的。但由於樹和籽的變種,它們也各有不同之處。所有種類的coffea都是木本植物,但它們可能是低矮的灌木,也可能是高於10米的大樹,葉子的顏色也從淺黃色到紫色各異。
  咖啡大概會在3~4年結籽,而20~25年後產量會減少,但也有部分咖啡樹超過百年壽命仍然結出果實。咖啡樹的樹枝對立生長,呈水平或下垂分枝生長,其樹葉則對生於短徑分枝上。最主要的兩個種類,阿拉比卡(CoffeeArabic)和羅百氏特(CoffeeRobusta)。阿拉比卡的葉長約15釐米。羅百氏的樹葉較長,呈軟卵形或尖形,顏色亮綠。

2016-12-27 12:01:2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