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達黎加位在中美地峽,同時受到太平洋、大西洋洋流與海風對氣候的調控作用,境內許多海拔達2000米的高聳火山,咖啡漿果得以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與高海拔冷涼的環境中緩慢成長,孕育出風味完整而豐富的咖啡豆。哥國最早栽培咖啡的地方是在Poas與Barva火山的山坡上,今日被稱爲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的地區,而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現在共有七個主要的咖啡栽培地區,土壤都是包括連續好幾層厚的火山灰和火山塵。
70年前,唐·埃德加·阿奎萊特(Don Edgar Aguilera)建立起哥斯達黎加第一批咖啡廠,他不會想到日後他的孩子們將會開展一個項目,使他們的咖啡能在世界不同地方佔有一席之地。2007年開始,因爲當時咖啡鮮果市場定的價格非常低,阿奎萊特兄弟決定把咖啡賣出更好的價格,於是他們開始建立起微型處理廠。他們開始處理200法內格(Fanega,中美洲土地測量的一種單位)的咖啡鮮果,如今他們可以處理1500法內格的咖啡鮮果。現在,12名阿奎萊特兄弟每年兢兢業業,在不斷提高出產咖啡的質量。
阿奎萊特三兄弟平常負責管理家族的六個農場和微型處理廠的操作,在收穫忙季會招聘一些採摘者來幫忙。兄弟們從父母那裏繼承農場後,現在正將第三代人融入這個家族企業。
哥斯達黎加咖啡豆主要品種是卡杜拉,是Bourbon波旁一個單基因的變種,於1937年在巴西被人們發現,產能與抗病力均比波旁佳,且樹株較矮,方便採收,可惜和波旁一樣均有每兩年產能起伏的週期問題。但其風味與波旁豆不相上下或稍差,更重要是適應力超強,不需要遮蔭樹,直接曝曬豔陽下亦可生機勃勃,俗稱爲曝曬咖啡(Sun Coffee),能適應高密度栽種,但必須多施肥,增加成本,因此初期咖啡農接受度不高。適合栽植於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區,海拔適應力很強,但海拔愈高風味愈佳,產能相對減少。
1,首先,將脫皮後的漿果放到一個不鏽鋼的容器當中。用不鏽鋼容器的原因 ,使得咖啡有更好的乾淨度;
2,將生豆的容器放置到室內,並且室內溫度將被嚴格控制,對於溫度控制,和溫度對咖啡處理;
3,移動到控制溫度的室內區域之後,下一步,對容器進行密封;
4,完全注入二氧化碳後,在無氧的情況下,將會減慢果膠,粘液中糖分的分解速度,PH值也將會以更慢的速度下降,這意味着乙醇酸會更少。在22℃的條件下,可以幹體發酵3天,並且不會有乾澀和醋酸類的味道,在更低的溫度下,這個發酵時間還將會變得更長;
5,最後再取出曬乾。
【
哥斯達黎加咖啡豆紅酒發酵日曬】的品種是卡杜拉,有濃厚的紅酒發酵香氣,柔和的莓果酸、堅果、烤榛果,尾韻有花香和涼涼的口感,放置室溫時,紅酒味更明顯,像喝參茶。
這款咖啡生豆身圓潤,綠中帶黃,均勻度較佳,含水率不高。烘焙目標是中烘,一方面保留柔和的酸質,一方面展現多層次的紅酒發酵和堅果類風味香氣。
在第一批次烘焙中,下豆溫度比較高,入豆溫度200度,火力也相對較大。在烘焙過程中,發現這支豆子的海拔高,豆質較硬,採用了拖長脫水,逐步降火、穩定爬升的烘焙手法,在豆子進入轉黃點、脫水完畢、一爆前分別調細火力,避免豆表灼傷,並選擇在一爆結束後2分50秒出爐,延長焦糖化反應時間,保留更多的花香、醇厚度和酒香餘韻。
烘培機楊家600g半直火
爐溫至攝氏200度入鍋,風門開設3,30s後調火力160度,風門不變,回溫點1”36,保持火力,5’10”秒時豆表變爲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進入脫水階段,火力降至130度,風門調至4;
第8’25"脫水完畢 ,火力降至60度,8'30”時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麪包味明顯轉爲咖啡香,可以定義爲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8’39”開始一爆,調小火力至40度,風門調成5(調火力要非常小心,不可小到無爆裂聲),一爆後發展2‘05“,196度下鍋。
杯測風味:紅酒,莓果,榛果,巧克力
推薦衝煮方式:手衝
研磨度:(日本小富士R440)3.5
V60濾杯, 15克粉,水溫90~91度,研磨3.5,水粉比接近1:15
26克水悶蒸,悶蒸時間爲30s
分段:第一段注水採用小水流,中央繞圈,垂直注水到125g 斷水;第二段注水用小水流,多繞外圈,緩慢注水到225g
即 26-125-225g
磨豆機
研磨度
粉量
濾杯
BG
4z
15g
V60
水溫
悶蒸
第二段水量
第三段水量
總時間 2:04
90-91度
26g水悶蒸30s
99g
100g
總水量:225g
甜度:☆☆
酸度:☆☆
苦味:☆
其它滴濾式萃取建議:
法壓,建議3.5-4的研磨度,水溫90°C
愛樂壓,建議2.5研磨度,水溫90°C
前街咖啡烘焙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豆在品牌和品質上都有充分的保證。而更爲重要的是,性價比極其高,一包227克,價格僅有95元。按照每杯咖啡15克粉來計算,一包可製作15杯咖啡,每杯僅需要6元左右,比起咖啡館出售動輒幾十塊一杯的價格來說可謂良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