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11-05 21:41:57
很多朋友喜歡來漫步巴黎咖啡館,我不僅要讓他們喝到儘量好的咖啡,也會製作一些有關咖啡和咖啡器具的故事的TTP播放講解,大夥都說這個過程真是享受極了,因爲他們在外面的咖啡館從來看不到、聽不到這些有關咖啡的歷史和這麼有趣的故事,好多朋友就被我這樣引誘上了咖啡之路。
我覺得這就是實實在在地推行咖啡的文化,一個合格的咖啡師不僅要精心製作好每一杯咖啡,也應當瞭解更多的咖啡和咖啡器具的發展歷史,它們會讓你變得富有個人的魅力。
法蘭絨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唯一的缺點就是清洗很麻煩,每用一次都要很細緻地清洗,並且用開水煮沸,絨布上絕不能留下任何咖啡渣,爲了防止絨布上的咖啡痕跡產生氧化和異味,清洗完後最好把絨布放進一個盛滿清水的盒子裏泡着,再放進冰箱內存放。
而且一般沖泡30-40次之後,就需要更換濾布,日本專家建議每沖泡20次後進行更換絨布,而這種絨布有時很不好找到,這也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正這些因素,也許就是法蘭絨濾杯在國內始終不太流行的主要原因吧。
都知道越南滴濾杯是法國人上世紀初帶入越南,但它究竟是誰發明的歷史知道的恐怕不多,其實它正是最早的Melitte銅質濾杯的翻版,如果你把越南濾杯和梅麗塔夫人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銅質濾杯作比較,就會發現它們除了材質不同,它們在造型和結構上幾乎都一樣,而且早期的Melitte多孔濾杯與現在的越南滴壺幾乎完全一致。所以,如果你想嘗試一下早期的Melitte濾杯究竟是什麼滋味,不可不擁有一個越南滴杯。如果你對客人又能講出Melitte和越南滴濾杯的關係和故事來,肯定能讓客人們對你高看一眼。
美式濾泡壺是於1941年,出生於德國的Peter J.Schlumbohm博士於美國發明的咖啡壺。其設計及特殊性受到認可,不僅獲選爲“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現代產品100強,還被紐約MoMa作爲“Smithsonian and the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的永久收藏品來展示。
美式濾泡壺的獨特性在於,咖啡壺與濾杯是一體的,而不是分離的。在纖細的腰上,以木頭及皮繩包裹的外型,相當高級且典雅。但是萃取出純淨卻又充滿風味的咖啡祕訣則在於別處。美式濾泡壺濾杯上半部分有一個空氣通道(air channel),呈漏斗狀,在萃取咖啡時,能夠順利地供給空氣,使用後也能很輕鬆地去除濾紙。還有美式濾泡壺所用的濾紙,比一般濾紙重約兩倍,但其優點就是能滴漏出濃卻不帶苦味的咖啡。
用美式濾泡壺萃取出來的咖啡,不僅能夠去除多餘的油及散發苦味的成分,只萃取最純淨的咖啡,冷凍保藏後,即使再次加熱飲用,仍不失其風味。直接將濾泡壺放在瓦斯爐上加熱時,就算使用耐熱玻璃,還是有其危險性,因此放在鐵架或三角架上後再加熱比較好。
美式濾泡壺的濾紙並非漏斗狀,而是平整的四角或是圓形濾紙。這是在實驗室裏常用的方法,將平整的濾紙折兩次,折成漏斗形狀。或許是因爲發明者曾是化學博士的關係。Kono跟Hario的濾紙也是選用尾端尖尖的漏斗狀,濾紙壁被水浸溼的話,就能承受變重的咖啡,並利用壓力附着兩面。然而美式濾泡壺的漏斗及燒瓶部分並沒有承接的部分,由於放着濾紙,若是使用縫製的濾紙,則會因爲咖啡的重量,使濾紙的兩邊破裂。就像直接在馬克杯上放上濾紙,然後泡咖啡的方法一樣簡單。但籃子形狀的濾紙,能像圓形濾紙一樣折兩次,折成漏斗型來代替使用。
好事做到底!所以把美式濾紙的摺疊方法圖示也放上,圖很詳細,所以不用翻譯也能看懂了吧,方便大家隨時查閱使用。
但必須提醒準備選擇凱梅克斯濾杯的國內朋友注意:這個美式濾紙有些不太好找,似乎整個亞洲都沒有賣的,大廚曾在國外訂購了一批,但無奈海關不放關,他也不禁在博客中發出“濾杯好找,濾紙難求”的感嘆。
凱梅克斯——想說愛你不容易。
不同形狀的溝槽,形成了不同凹凸的排氣槽通道,對咖啡的味道也會產生不同的微妙影響,但這需要對咖啡本質及手衝器具的深厚認識,只有累積了相當深厚的經驗和造詣的高手們才能夠體驗出來。
除了上述三種最常用的材質外,還有耐熱玻璃、鋁合金、錫等材料,甚至在東南亞一些氣候炎熱的國家,還有用竹子和宗麻一類的植物紡織的咖啡濾杯,這可真是純天然綠色環保啦。
實際上,咖啡濾杯只要能滿足過濾、通氣、保溫三個基本條件,就能做出上好的咖啡。如果我們想想,能替代的材質還真是不少。
日本NONO公司製造的咖啡器具最大的特徵非常精美,並且成套相配,無論是材質、色彩和整體風格設計上都很考究,有着茶道一樣的憚意和田園風情般的詩情畫意,這樣的精美的咖啡器具一亮出來,無論是否喜愛喝咖啡,也會立刻秒殺無數的文藝男女青年。
德國Melitta公司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主要致力於研究咖啡濾杯的自動化,最終在美國取得成功,也就是現在普及的美式滴濾機,純手衝式滴濾杯已經沒有生產了,所以現在能夠找到的都是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的Melitta濾杯產品,但Melitta存世量並不算少,如果用心還是能夠找到。本貼展示的這些精美珍貴的Melitta濾杯就是咖啡沙龍論壇一位叫做“EN1808”大佬直接從國外收集而來的。
如果說到當今使用人數最多的手衝式咖啡濾杯,非HARIO公司製造的V60圓錐形咖啡濾杯莫屬,該濾杯成功祕密有三:一是螺旋形的溝槽能更加有效地排出熱氣;二是較深的圓錐形讓咖啡粉堆得更高並使水道變長,讓咖啡能夠均勻得到燜蒸;三是較大的漏孔使出水暢通無阻,而滴漏的快慢全由你注水速度快慢的控制。V60咖啡濾杯自2005年推出以來經過廣泛使用,得到了業內專家和廣大咖啡愛好者的一致充分肯定。
HARIO公司在討論V60市場策略時最終決定:不走貴族化的高端路線,多種材質的選擇和合理的售價使它成功地推向全球咖啡市場,尤其是千萬平民百姓的家庭。
Kalita翻譯成中文就是“卡利塔”,如果按日本人寫的有關咖啡專著中的解釋,“卡利塔”濾杯就是特指只有三個孔的扁錐型咖啡濾杯,Kalita公司這樣取名寓意大概是繼承和發揚Melitta公司的手衝濾杯精神吧。的確,Kalita公司最經典的就是三孔濾杯,無論是早期開發的類似於Melitta扁錐型濾杯,還是後來的藍型奔馳三孔濾杯,都有體現這種寓意的含義。
介紹了這麼多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咖啡濾杯,有沒有最好最完美無缺?肯定地說——永遠沒有這樣的答案。
作爲咖啡愛好者,應該如何選擇咖啡濾杯,通過比較後根據自己的喜愛和經濟承受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咖啡濾杯,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購買時保持理智很重要,切忌貪多求全,尤其是初學時一至兩套即可,玩熟練後再試其它的濾杯也不遲,手衝咖啡工具單從每一件來看雖說價格並不貴,但若想收集全套,見一個愛一個,那價格下來決不是一個小數字。
咖啡玩家歷來有兩個層次:
一是玩設備,價格越貴、越稀少就越好,套句電影臺詞“不求最好,只求最貴”,玩來玩去成了設備控,有上好的設備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忘記了任何設備最終是爲一杯好咖啡服務的,變成了咖啡器具的奴隸,這不禁令人就有些悲哀了。
二是始終堅持以精心出一杯好咖啡的總目標不動搖,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能力,充分發揮和挖掘現有的設備潛力,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無窮的創造力,有條件上好設備固然可喜,沒有條件也不必灰心,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金黃打成的金濾杯爲必就能做出上佳的咖啡,泥土燒成的土濾杯也能衝出絕妙的好咖啡,用現有的器具做出最好的咖啡,這纔是真正讓人折服敬佩的好玩家。
原打算寫一寫各種咖啡濾杯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差異,但這樣一來貼子就會變得非常複雜,先拋開選豆、烘焙和養豆不說,也至少涉及鑑別豆子、判斷烘焙程度、研磨咖啡粉粗細、選擇水質水溫、燜蒸及沖水滴漏等多個重要操作環節,還涉及到選擇相應工具等等,需要分綱分類分目進行編輯,豈不是變成鴻篇大論啦。因此嚴格限制在濾杯器具的範圍內,雖說還沒有寫盡收完(如聰明杯),但最常見最常用的主要濾杯工具已經寫完,所以就此收手,以後有時間再開貼寫寫沖泡方法與朋友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015-11-09 16:11:10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