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夏與帕卡馬拉
瑰夏
一般認爲瑰夏的源頭是埃塞俄比亞西部一個名爲Gesha的小鎮,被前英國大使Richard Whalley首次發現。該品種被送去肯尼亞後又被送至坦桑尼亞的研究所,1953年哥斯達黎加從坦桑尼亞引進瑰夏,1963年Don Pachi Serracin把第一批瑰夏帶到了巴拿馬。
瑰夏在中美洲有超過50年的種植歷史,卻默默無聞多年。瑰夏樹種其貌不揚,各分支的垂直間距比一般咖啡樹大,各樹枝節間距也比其它樹種大,這意味着開花結果不夠密集,屬於低產的品種,因此被認爲經濟價值低,通常被安排在咖啡樹外圍充當防風樹。
瑰夏咖啡生豆具有非常漂亮的藍綠色,玉石般的溫潤質感,聞起來有新鮮的青草香、桃子味、漿果氣息和大部分咖啡豆不具備的烏龍茶特有的奶香甜味,看來香氣和味道這種東西是很需要配合聯想的,但淡淡的茶氣是我們明顯能感覺到的。
爲了突出這支豆子的特性和香氣,烘焙度至瀕臨二爆,瀕臨二爆和二爆一響是比較常用的烘焙度,這樣比較能發揮出豆子本身的特性,太淺會出雜味,太深則會損耗花香氣和果酸,當然這也要根據咖啡豆的特性和烘焙者對於豆子本身的理解來調整。
風味:
花香,熱帶水果,濃烈的甜度;恰當的烘焙,她們帶給你的感覺簡直像在啜飲一束鮮花的芬芳。它本是一個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古老原生種,作爲一個咖啡樣本被帶進了哥斯達黎加的咖啡實驗園,並且被分發到了幾個小型農園進行小規模試種。
帕卡馬拉
帕卡馬拉是於1958年在薩爾瓦多人工培育的雜交品種,雙親爲帕卡斯(Pacas)和象豆(Maragogype),帕卡馬拉就是其“雙親”的前四個字母組合而成:Paca+mara=Pacamara。帕卡馬拉果實與波旁果實對比。咖啡界的巨嬰哇!
帕卡馬拉樹形矮小,產量高的特點源自Pacas,咖啡櫻桃(果實)碩大則是遺傳自象豆。
講到帕卡馬拉種,需要先介紹帕卡馬拉莊園。1984年,Eduardo Francisco買下了帕卡馬拉莊園。Eduardo家族從祖父輩開始就在Apaneca山區從事咖啡種植,至今已超過拜年。Eduardo想走和父輩不同的路,決定栽種薩爾瓦多農技單位研發出的新種系帕卡馬拉,他發現這款新種外形碩大漂亮,優良風土條件下,可展現良好的風味和香氣。
他發掘到心目中的明日之星,卻沒想到首次採收竟是苦差事的開始。
帕卡馬拉豆型巨大,在處理廠進行去皮分離的時候,經常卡在機器的空洞或者縫隙裏,必須不時調整機器單獨處理。帕卡馬拉初期產量有限,薩爾瓦多又很少見大顆粒的品種,多數水洗廠都缺少處理大顆咖啡果實的經驗,更不要提額外準備較大綱目的篩網。直到1990年,Sociedad Cooperative Ahuasanta與Eduardo簽約,溼處理問題才得以解決。這之後,Eduardo以更嫺熟的栽種技術,採收成熟度一致的咖啡果實,細心的後製處理,終於使帕卡馬拉大放異彩。2003年24名,2005年第7名,2008年亞軍。
帕卡馬拉果實與波旁果實對比。咖啡界的巨嬰哇!
與此同時,2004年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陸續有其它咖啡農以帕卡馬拉在CoE競賽拿到好成績,2005年帕卡馬拉包攬薩爾瓦多CoE第2、5、6、7名,2006年包攬前四,2008年開始危地馬拉茵赫特莊園開始用帕卡馬拉參賽,連續三年或得CoE冠軍,12-13年也連獲兩次冠軍。2016年“最佳薩爾瓦多(best of salvardo 2016)”競賽,前16名中,有11支帕卡馬拉,更令人驚歎的是,帕卡馬拉包攬前八。帕卡馬拉聲名大噪,與各種爭相栽種的瑰夏並稱一時瑜亮。
和瑰夏同樣的狀況,我們並不能唯品種論。成熟的帕卡馬拉咖啡樹會呈現產量逐漸遞減與風味偶有不穩的狀況,對水土及微型氣候要求也高,在不恰當的地點栽種,乾淨度就會略差且帶有不佳的木頭味。好咖啡也給我們一期一會的極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