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文化:勞特累克在紙醉金迷,梵高在焦慮

作者:搜狐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29 12:30:07


本文頭圖:布勞德筆下的咖啡館。在印象派畫家筆下,咖啡館有怎樣的故事?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小玉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安德烈·紀德,在《人間食糧》中描寫了一段阿拉伯風情的咖啡館:喧鬧的,歡快的,天方夜譚情調的,有歌女和舞女的。夜晚吹來的風熱乎乎的,風中混雜着異香。我沒有記住紀德,隱約想起來的時候,常常把他和洛爾迦的西班牙謠曲混在一起。但洛爾迦的美妙之夜,徘徊不去的是死亡的影子。

  

熱羅姆 《肚皮舞娘》,昏暗的埃及咖啡館中,一位舞娘正在方毯上起舞,身姿妖嬈。

  

詹姆斯·蒂索《女藝術家們》

說到咖啡館文化,就不得不提法國咖啡館。無論是莫奈、高更、梵高等印象派名家流連過的蒙馬特區咖啡館,還是海明威、薩特、貝克特等作家哲人經常惠顧的拉丁區咖啡館,無不都透露着一股濃厚的人文氣息。那些著名的“咖啡館作家”更是宣稱自己的終身職業首先是咖啡館常客,其次纔是作家,去咖啡館並不是爲了喝咖啡,而是他們的一種存在方式。

今天,我們繼續聊藝術家的咖啡館。

上期有興趣可戳:和馬奈喝咖啡:咖啡館的輕鬆與曖昧 1|張小玉

1/3

咖啡館做爲新興文化場域的存在。

咖啡館,是19-20世紀巴黎生活的核心,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存在。

從本質上來說,咖啡館的存在是一種場域文化。整個19世紀的巴黎,知識分子在作爲忠實的咖啡館消費者同時,更是用各自的藝術創作記錄了這段生活。咖啡館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着新興而現代的角色,那是藝術家們進行藝術交流和討論。咖啡館,成爲了替代學院力量、重建新的藝術文化公共空間的現代勢力。

  

Willard Metcalf《咖啡館裏》

  

Luigi Loir《夜咖啡館》

咖啡館題材,在很多印象派畫家那裏都有過表現,因爲那是一種現代生活的象徵,與他們所推崇標榜的現代藝術也非常吻合。

  

德加《在咖啡館陽臺上的女子》

馬奈在他的咖啡館題材中,表現了一個花花公子做派的資產階級長子身份藝術家的生活一角。因此在馬奈的作品中,目光更多的對準的是具有一定知識分子聚集羣格調的咖啡館,而非工人階級和波西米亞人鍾愛的啤酒館。不過對於記錄了社會各色人等的馬奈來說,他展示的更多是咖啡館作爲一個商業空間所發揮的社會功能。

而在梵高的作品中,咖啡館是種令人焦躁和不安的存在;在雷諾阿的作品中,展示的是新舊巴黎交替時的光景,以及對階級差異的思索;在勞特累克的作品中,咖啡館擔當的更多是蒙馬特紙醉金迷的舞會生活場所。

在19-20世紀的巴黎,咖啡館,可以有這麼多文化藝術生活的折射。

2/3

勞特累克的咖啡館:很風情。

作爲最能展現19-20世紀蒙馬特紙醉金迷生活的畫家,一定是印象派的勞特累克,這個被稱作“蒙馬特情人”的畫家。

  

勞特累克《紅磨坊舞會》

  

勞特累克紅磨坊系列油畫的舞女原型。

勞特累克不可抑制地泡咖啡館和酒店,頻頻出入紅磨坊舞會和各種風月 場所,因此在他的畫中, 咖啡館也帶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曖昧底色。

  

勞特累克《坐在咖啡座桌旁的女士》

  

勞特累克《在咖啡館裏》

《在咖啡館裏》畫家描繪了一幅巴黎底層社會的風俗場面——一個老ji女和情夫,兩人坐在小桌邊飲酒。女性帶着輕佻和粗俗之氣,很隨意的搭着腳。而在咖啡館這樣的場所,這樣的場面也並不有何不妥。

  

勞特累克《布瓦洛先生在咖啡館》

勞特累克便也在這魚龍混雜之地的咖啡館,觀察着一切——他幾乎天天去一家叫“米爾裏法東”的咖啡館,並認識了紅極一時的舞女古呂,畫下了大量她表演時的草圖。自由不受拘束的環境,讓畫家獲得了廣闊的創作空間。他饒有興趣地觀察那裏所發生的一切,然後淋漓盡致記錄下19世紀末巴黎風情的一切。

3/3

梵高的咖啡館:很焦慮。

  

梵高《夜間咖啡館》(圖源版權見水印)

  

梵高《夜間咖啡館室內》

小玉想,對於勞特累克這種渴望擺脫資產階級貴族束縛的人來說,自在的咖啡館一定是他的所愛。而對於梵高這樣精神世界充滿着無限激情,而物質世界極爲匱乏的人來說,咖啡館也一定是他的所愛。

因爲咖啡館是個區別於餐廳的場所,它不需要很高的消費,卻可以讓人毫無壓力的點上一杯喝的戴上一個下午一個晚上。這對於囊中羞澀的梵高來說一定是美妙的,或許這一杯酒和咖啡還可以向老闆賒賬,比如那個非常出名的巴黎蒙馬特狡兔酒吧,畢加索就曾把自己的畫賒賬給老闆抵作酒錢。

  

畢加索《狡兔酒吧》,化妝成小丑形象的畢加索在酒吧。

但即使是如此讓人放鬆的咖啡館,在梵高的畫中依然帶着那永恆的激情和揮之不去的焦躁情緒——

  

梵高《夜間咖啡館》局部圖,大面積的藍色和黃色的冷暖補色搭配。

梵高曾說:“對我來說,晚上看來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豐富的色彩,晚上作畫,看天上有閃爍的星星,地面有燈光,是一幅很美與安詳的作品。”而《夜間咖啡館》在畫面上,依然使用了他最喜歡的藍色和黃色作爲主基調,一個訴說着恬靜的心情,一個代表着喧鬧的氣氛,而看上去這時梵高的心情應該是自由快樂的,暫時忘卻了生命的孤獨。

  

梵高《夜間咖啡館》局部圖,零星的幾個客人的排列,讓你想起一副畫《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大約就在梵高創作《夜間咖啡館》的時候,他曾寫信給自己的弟弟,說自己“對宗教有強烈的渴望”,並且在信中直接提到了《最後的晚餐》這部作品。

《夜間咖啡館》中,在咖啡座上的11個人外加1個正起身如黑影般穿過門口準備離開的人,這12個人正好似耶穌的12門徒,而在右側那個全身散發着金黃色光芒的人,正在注視着那燈光下的12個人。此時的金黃色,也帶着一種非常莊嚴和神聖的感覺。而金黃色的那個人,本已經站在夜晚的暗處,卻好像自帶頭頂的光芒一般,暗示了他的神性。

一個本該愜意放鬆的咖啡館場景,卻暗藏着神性,我想那也是梵高身體中那揮之不去的沉重和焦慮吧。

  

高更《阿爾勒的夜咖啡館》,與梵高同在一個咖啡館作畫。

最爲梵高的好友,高更先生也曾在阿爾勒的同一家咖啡館畫過室內的場景,高更表現了咖啡館老闆娘吉諾太太喝酒時的樣子,眉宇間悠閒的神情,在咖啡館的昏黃燈光下更顯隨意了,也凸顯了咖啡館的夜間氣氛。

不過高更天性好樂,能說會道,作畫時卻像一個溫柔的女子,畫筆在布上輕輕一掠而過,留下薄薄一層顏色;而相比之下,梵高是個內向的人,調色刀拿在手,卻在畫布上點點戳戳,狠命地表露自己的情緒。

  

梵高《夜間咖啡館室內》

相比於高更表現同一個咖啡館的室內,梵高作品中的顏色使用更加的帶有情緒化,畫面中燈火的顏色像白天的陽光那樣明亮 。室內金黃色的地板有一種不真實的刺目感,呈縱向深遠的透視,以難以阻擋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而紅色的牆壁顏色濃烈,和黃色勢均力敵。天頂和桌臺使用重綠色,給人一種對比之下的強烈震撼,而梵高也曾說:“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爲手段,來表現人類可怕的激情。”

畫中的整個咖啡館就像一個巨大的封閉空間,畫家曾描述:“我畫《夜間咖啡館》是想表現一種想法,即所謂的咖啡館就是讓人沉淪、發狂和犯罪的場所”。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鬥爭。

咖啡館,明明是種相對開放和休閒的場所,在梵高這裏卻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按照馮唐的說法,似乎每個女人都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想過開一家咖啡館。最好離開正統工作環境,不要老土地總在寫字樓一層或者地下,最好又不要距離寫字樓太遠,走路十來分鐘能到,和工作又疏離又不遠離,裝修要有意思。

看來無論在哪個時代,那種嚮往自在和隨性的咖啡館情結都是不滅的吧。

  

我是一直愛藝術和你的張小玉。


2017-06-07 11:16:02 責任編輯:搜狐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