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晚間7點的大安森林公園舞臺,不僅四周昏暗,外頭更下著大雨,人羣卻仍不停的聚集過來。唯一有點著燈的,是塊簡單的牌子,寫著今日到訪的主題“一杯咖啡,一個故事”。咖啡師也跟著羣衆席地而坐,利用簡單的爐子煮起熱水,手衝由店家提供的咖啡豆給現場參與者品嚐,爲活動揭開序幕。
“既然按照社會的規範走也是死路一條,不如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吧!”
說話的是這場活動的發起人莊奕凡,一頭及肩的長髮與落腮鬍,年僅21歲的他,舉辦“一杯咖啡一個故事”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
從環島轉彎的人生
“每次來參加的人有八成都是生面孔。”奕凡撥了空與我們對談,對故事好奇,就是這個活動的初衷。大二那年他毅然決然地休學,踏上環島的路程。沿途中,他拜訪不少咖啡店,本來想聽聽開店的故事,卻意外發覺“聆聽”的重要性。
他嘗試與路人交換故事,以自己喜歡的咖啡爲籌碼,在街頭隨意選了一個地方坐下,一隻木箱外加一把吉他,走上“一杯咖啡一個故事”的旅程。不料原本一個人對一個人的故事交換,慢慢衍伸成一個人對一羣人,就變成今天的樣子,“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他咧開了嘴,隱約透露他的喜悅與驕傲。
原本想開咖啡店的他,是爲了要更接近人羣,但每一個客人到咖啡店的理由都不相同,就算老闆想找客人聊天,客人也不見得會理你,“後來我想,不如直接走入人羣吧!”奕凡從臺中開始發展他的實驗,回到臺北時,他已經收集了許多故事。
隨著同校學長蘇文劭的加入,“一杯咖啡一個故事”在臺北常駐下來,將近一年半,他們在各大臺北街頭擺起箱子,更走進校園。而Facebook的盛行,也讓活動被更多人看見,去年8月也舉行首次的夥伴招募,集合了15人的團隊,一起激盪更多想法,發展成現在同時有電影、音樂、講座的三種型式,更有咖啡店家贊助咖啡豆,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更多人品嚐好咖啡。
從他人的故事看見自己的人生
從前是參與者,後來成爲團隊夥伴之一的詹伯倫,認爲“一杯咖啡一個故事”打破現代人的交流方式,人跟人之間可以單純地以故事交流,更可以聽見多元的聲音。青年攝影師王瀚升則點出這個活動的“街頭”元素,只要經過的人都能參與,這樣的“隨機”帶給每個人的衝擊與感動,是很新鮮的一種體驗。
在奕凡眼中,故事就是一種觸媒,“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其實都有許多相似之處,都脫離不了親情、感情問題,只要有人分享故事,你必定可以在其中找到共鳴。”他形容人生就像一塊拼圖,而故事就是散落的碎片,單看似乎沒有意義,但組合起來纔會是真正的自己。
他希望這個活動不只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能借由他人的故事當中瞭解自己的人生歷程。
既然都是死路一條,不如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要內心夠強大,我們就可以不談神、不談偶像崇拜。”跟著奕凡一路以來舉辦活動的文劭,強調自己並不是無神論者,他認爲,這是我們這代年輕人強大自己的一種方式—選擇相信自己的生活,勇於實踐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情。
帶著這樣的信念,他們走過了將近兩個年頭,並且持續在進步,思索如何帶給孤獨的城市人更多可能性。這是一場不理性的年輕人小運動,卻有著無比大的能量。讓更多的年輕人再次發現生活的意義與價值,看似天真浪漫的舉動,卻成爲他們在這個時代苦悶生活中的革命與解答。
(圖:在大安森林公園舞臺的街頭講談。)
即將邁入深夜的11點多,距離預定結束時間已經超過了一個多小時,但人潮卻遲遲未消散,奕凡笑著說,每次都會拖到這個時間,“能與陌生人暢談這麼久的時間,對每個人都會是格外珍貴的體驗。”
我們也得知,接下來會轉型成爲街頭聚會所,希望能成爲一個新的街頭平臺,讓更多人蔘與,“一杯咖啡一個故事”只會是其中一種形式。“我們希望在街頭創造讓人們交流的聚會。”奕凡是這麼想的,預計會加入策展與遊擊派對等元素,十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入。
下次他們從街頭出沒,不確定形式,但肯定會發生更多有趣的事。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