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爲什麼要賣掉上海星巴克這隻小金雞?上海星巴克多少個門店?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星巴克 > 2024-06-28 23:22:01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震驚!臺媒爆統一集團賣上海星巴克的內幕!一切源於野心……
  • 7月27日晚間7點,懸宕一日的猜測終於有了解答,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宣佈,統一全面退出上海星巴克,深耕臺灣市場。
     
    此次的交易內容主要是統一企業出售上海星巴克20%股權、統一超商出售30%股權給美國星巴克,合計處分利益爲334.51億元。另外,統一也將向美國星巴克以21.69億臺幣購買臺灣星巴克20%股權,而統一超商則以32.54億臺幣購買臺灣星巴克30%股權,這也代表未來臺灣星巴克將由統一獨資經營。
     
    統一董事長羅智先表示,要深耕臺灣市場,臺灣星巴克將由統一獨資經營。(邱劍英攝)
     
    羅智先表示,“主要考慮全世界咖啡市場未來蓬勃發展,我們在思考組織上、資源分配上更專精、更有一致性,”他補充,咖啡市場不只在中國、臺灣,其他地區也都在成長。臺灣沒有如外界認爲飽和的情況,所以統一決定把資源重新調整,深耕臺灣市場。
     
    上海星巴克,獲利貢獻度比臺灣高
     
    回顧今年3月,統一超總經理陳瑞堂曾表示,上海星巴克截至3月份共有1236間店,去年營收則是達到58億人民幣(約265億臺幣);而臺灣星巴克2016年的營收爲94.62億元,稅後純益7.7億元,臺灣門市數超過410家。若以獲利來看,對統一超商來說,去年上海星巴克的貢獻度爲8.8%,臺灣星巴克則爲1.7%。
     
    陳瑞堂當時還特別回應,“去年獲利最多當然是上海星巴克,因爲店數增加最多,它的店址都不錯,每間店的獲利能力也很高。而臺灣星巴克去年有一個調整,在美國夥伴的要求下,希望能夠推動星禮程,以會員忠誠計劃來取代更多折扣活動來維持品牌形象跟價值,所以在這個調整過程中,業績就沒有以前的成長。”
     
    既然如此,統一爲何會放棄上海星巴克這隻小金雞呢?
     
    兩個原因,讓羅智先放棄上海星巴克
     
    從過往羅智先的經營風格來看,其可能性可窺見一二。
     
    第一是臺灣的咖啡市場還有很大成長空間。目前臺灣整體咖啡市場規模已達700億元,統一星巴克約佔其中一成左右的市場;而臺灣人每年的平均飲用杯數也從過去的50餘杯,成長到122杯以上。但若與亞洲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每年平均飲用杯數高於臺灣三倍相比,臺灣著實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第二是強調“聚焦經營”。羅智先過去就曾多次處理經營不善的公司,諸如萬通銀行、統懋、寵物達人、深圳康是美等獲利不佳的轉投資公司。此外,他也持續整並集團業務,以追求更大綜效。羅智先並不迷戀盲目擴張事業版圖,只要是獲利模式、定位不清的事業體,就快手砍掉,一切皆以獲利爲主。
     
    然而,上海星巴克的獲利表現佳,統一卻反而要賣掉上海星巴克保臺灣星巴克,這不免也讓人懷疑這是否間接證實了美國星巴克母公司想要收回上海星巴克的傳言。
     
    不過,對於市場傳言是美國要收回高速成長的上海星巴克,羅智先在整場記者會僅以深耕臺灣市場回答,並無正面回應。
     
    從這次統一星巴克的股權交易變動來看,或許這也是代理品牌必須正視的困境,當臺灣沒有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主導權掌握在他人手上,那麼揮灑受限就是無可避免的問題。
  •  

 

2018-02-24 17:26:0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