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是非洲東北部的內陸國,位於非洲之角,北接厄立特里亞(Eritrea),東鄰吉布提(Djibouti)和索馬里,西連蘇丹和南蘇丹,南面就是肯尼亞。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9,000萬,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尼日利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是最大城市。
鑑於人均收入、人力資源和經濟脆弱等情況,聯合國將埃塞俄比亞評爲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然而,過去10年,該國GDP增長強勁,平均增幅達11%,主要原因是建造業興旺以及農業產量增加。世界銀行預期,2018年,埃塞俄比亞依然是東非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該國政府正努力在未來10年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1].
埃塞俄比亞經濟主要靠農業和服務業支撐,分別佔GDP的36%和42%.咖啡是該國最重要的農產品,於2016年佔全國總出口逾40%.油籽、黃金、豆類、馬鈴薯和花卉是其他主要出口產品。埃塞俄比亞位處內陸,依靠吉布提的港口進行海外貿易,而亞洲及歐洲是最大的出口市場。
2015年,埃塞俄比亞通過第二個爲期5年的“增長與轉型計劃”(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Plan),實施適切的經濟政策並推動社會發展,致力在2020年前令GDP年均實質增長率至少達11.2%.除了增加鞋業和服裝業的出口收入外,該國政府也積極發展一些低技術產業,包括農業加工、肉類加工,以及皮革和皮革製品。由1992年開始,埃塞俄比亞採用管理浮動匯率制度。2017年10月,埃塞俄比亞國家銀行把該國貨幣貶值15%,務求振興出口及改善競爭力。該行也放寬外匯管制,以便出口商獲取外匯信貸,並允許他們保留最多30%的出口外匯收益(以往爲10%)。
埃塞俄比亞嚴重依賴進口機械設備及消費品。該國60%以上的進口來自亞洲,其中一半來自中國。埃塞俄比亞積極利用其供應充裕的廉價勞工來發展製造業。紡織服裝、皮鞋、皮革製品、園藝及工業園區等都舉足輕重。
該國還採用工業園區發展模式,配備可即時使用的設施,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埃塞俄比亞投資委員會是該國的官方機構,旨在招商引資。過去一年,埃塞俄比亞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方面十分成功。2016年,該國的累計外商直接投資達137億美元,較2010年的42億美元增加逾兩倍。
中國是埃塞俄比亞最大的貿易伙伴,過去10年雙邊關係蓬勃發展。來自中國的累計直接投資由2007年的1.09億美元增至2015年的11.3億美元,增長10倍多,而在2016年更增至逾20億美元。中國的直接投資在基礎設施發展、電訊、能源和製造業等方面至爲重要。
在中國援助下,2014年埃塞俄比亞建成第一條高速公路。亞的斯亞貝巴的鐵路項目也由中資提供大量資金。中資企業也積極發展該國的工業園區,2017年初亞的斯亞貝巴和吉馬(Jimma)的多個工業園區建設工程由中資建築公司中標。
表: 香港與埃塞俄比亞的貿易
[1] 根據世界銀行分類,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在1,026美元至4,035美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