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碗大小對萃取意式濃縮有什麼影響?單頭和雙頭粉碗在布粉上有什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6-25 15:10:40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粉碗大小對萃取意式濃縮有什麼影響?單頭和雙頭粉碗在布粉上有什麼不同?
     
    粉碗的大小是另一個改變粉量的原因,但這不是爲了調整濃縮咖啡得率而做的調整,純粹是爲了更爲完美的萃取。大多數粉碗在出廠時已經由廠商定下了盛粉量,通常,填粉量不超過規定粉量的正負1克將會得到較好的萃取。
     
    粉碗裏的粉不要填得過高,以免上粉碗時碰到上方的出水板。如果上粉碗時發現粉餅的高度碰到出水板,你得減少填粉量。這種情況下,過高的粉層並不會萃取出更多的濃縮咖啡,相反會降低效率以及得到並不理想的萃取結果。另一種情況,如果萃取之後的粉餅過於潮溼泥濘,並不意味着所萃取出的濃縮咖啡不夠好,而是說明粉碗中的粉層與出水板之間的空隙過大。填粉量過少或者咖啡豆的密度過大,都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雙頭手柄和單頭手柄的粉碗結構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區別對待。
     
    單頭手柄本身中間要比四周深,所以當裝滿咖啡粉時,我們用手的虎口或者磨豆機粉倉蓋刮平多餘的咖啡粉,同時填補上還有縫隙的地方就行了,這樣中間部分的粉量就會自然比四周的多了(在這一點上,也有人會用粉倉蓋刮掉中間一部分,使其凹陷下去,這樣如果刮掉太多,反而會造成萃取不均)。
     
    而雙頭手柄由於整體深度一樣,所以我們需要在裝粉時額外增加中間部分的粉量,也就是適度保持那麼一丟丟“小山”的形狀就好了。
     
    還有就是,很多人不管是裝粉之後還是壓完粉都喜歡用粉錘去敲擊粉碗的四周,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尤其壓完粉之後再去敲擊,會很容易造成壓實的粉餅鬆散,反倒會造成萃取不均。
     
    ‘時間’(Time)是Espresso萃取策略中的最後一個部分,通常以‘秒’來計算,當泵啓動時開始計時,泵停時結束計時,所消耗的時間即爲‘萃取時間’。
     
    在任何Espresso萃取策略中,時間是相對來說最不重要的一個變量,但它既可以成就一杯完美的Espresso,也可能破壞掉Espresso該有的美感。如果你用20g的粉、萃取出50g的濃縮咖啡,卻只用了10秒,你的Espresso幾乎不可能好喝。在萃取時,必須將‘時間’因素考慮進去,以萃取出一杯甜感和複雜風味兼備的Espresso。
     
    需要重申一下Matt Perger的Espresso萃取策略,永遠都是將粉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萃取量,最後是時間。
     
    目前,絕大部分咖啡店萃取Espresso時,會將萃取時間控制在22-40秒,更確切一些說,是25-32秒之間。
     
    普遍說來,快速萃取的Espresso將有較薄的Body和更高的酸度;稍微慢一些的萃取會給Espresso帶來更爲醇厚的Body和更多的甜感。如果萃取時間過短,Espresso將是口感單薄、風味較弱且有尖酸;如果萃取時間過長,Espresso將會帶來不愉快的苦味和雜味。上述所說並非金科玉律,但適用於大部分Espresso的萃取過程。
     
    ‘時間’遠沒有‘萃取量’重要,這意味着整個萃取過程都應以獲得設定的萃取量爲前提,在達到萃取量的前提下,寄希望於時間剛剛好在理想範圍內。
     
    我們假定理想的萃取策略是:20g粉,40g萃取量,30秒萃取時長。
     
    在這個策略中,20g的粉量是固定的,40g的萃取量是不可動搖的,只有時間是可以變動的,因爲時間不如其它二者那般重要。Espresso的萃取時間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它不如粉量和萃取量那般“牽一髮而動全身”。
     
    跳出來說,影響Espresso萃取時長的,有三個主要因素:
     
    1. 研磨度
     
    想像有兩個管子,其中一個裝滿石塊,而另一個則裝滿沙子,然後想像一下往裏面灌水的情景,裝了石塊的水顯然會流的快,而沙子的則相對慢很多。
     
    這個影響同樣適用於研磨度之於Espresso。研磨得越細,水通過粉層時的流速越慢;研磨得越粗,水通過粉層時的流速越快。調整研磨度可以在達到萃取量的同時,靈活改變萃取時間。
     
    2. 泵的壓力和流速
     
    大多數意式咖啡機的泵壓在8-9bar。低於這個壓力,Espresso的萃取流速會變慢。至於‘流速’,是指不上粉碗情況下,水從咖啡機衝煮頭流出的速度。大部分意式咖啡機衝煮頭的流速爲每30秒流出250-500毫升。
     
    3. 粉碗
     
    粉碗對流速的影響在於粉碗底部排布多少孔洞以及這些孔洞的大小。這些小孔被稱爲“可流出面積”(Total Open Area/TOA),一個粉碗含有越多的TOA,則水越容易流出。這個變因可通過使用VST粉碗輕鬆解決。
     
    下面,讓我們集中討論‘研磨度’,這將是最受控制且能改變萃取時間的因素。
     
    一旦粉量和萃取量雙雙確定,調整萃取時間將是改變萃取風味的最後機會;而調整研磨度,可同時增強或減弱‘濃度和萃取率’。
     
    通常來說,將粉磨細一些,將同時增強萃取率和濃度。將粉磨得更細的過程,增加咖啡的萃取面積而增加萃取率,同時減慢濃縮液流出的速度也是提高了萃取率。
     
    改變研磨度對Espresso的影響要比直接改變萃取量要小得多,卻同樣重要,若好加利用將大大改善Espresso。可將“  調整萃取量  ”視爲‘粗調’,而“  調整研磨度  ”則爲‘細調’。
     
    試想這樣的情況,用20g的固定粉量萃取出50g的Espresso,耗時25秒。一切看起來都很perfect,但你一嘗,body很薄且尖酸。很明顯,這份Espresso萃取不足、濃度低。這種情況,通過調整萃取量是沒辦法改變萃取不足狀況的,更多的萃取量會造成更爲稀薄的口感,而更少的萃取量會使其更爲尖酸。此時,將咖啡豆磨得更細,可以解決萃取不足和濃度過低的問題的同時,能夠減少尖酸感、增加醇厚度。
     
    調整磨豆機
     
    每一臺磨豆機的調整略有不同,但基於經驗的累積,很快便可以掌握調整“慢2秒”、“快5秒”所需調整的幅度。
     
    如果Espresso流速過快或過慢,則需要調整磨豆機。一旦調過磨豆機,首先要把殘粉清掉。每臺磨豆機的磨盤、豆倉連接處、出粉口等處會殘留大約90g上一個研磨度的咖啡粉。雖然這樣清掉殘粉會稍顯浪費,但這是必須的。
     
    調整磨豆機的過程有些像淋浴時調整水溫,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水涼,將熱水閥開大,這時要等水的溫度穩定後再根據適合與否進行下一步調整,而不是冒失調整,那隻會將找到合適水溫的時間拉長。
     
    對於有定時器的磨豆機,每次調整完磨豆機後都要檢測出粉量是否在預期,而視情況調整定時器以使出粉量達到期望值。
     
    保持豆倉滿倉狀態有助於時間持續一致,當豆倉的豆位下降,咖啡豆施加到磨盤上的重力也相應變小。對於一些磨豆機來說,這種情況會使萃取加快,儘管研磨度和粉量都沒有改變。
     
    絕不通過改變粉量以控制萃取時間,粉量多一些會拉長萃取時間,粉量少一些會使萃取加快。這是沒錯啦!但這樣意味着將所有萃取策略拋諸腦後。一定記住——  粉量第一,萃取量第二,時間第三。
     
    更細的研磨度並不總是增加萃取率,這其中有一個臨界點,當越過這個點,更細的咖啡粉會嚴重阻止水流通過粉層而使萃取率和濃度一起降低。將這樣的狀態稱之爲“  通道效應  ”,指在萃取過程中,超細粉發生結塊無法得到萃取。
     
    隨着研磨度越來越細,達到萃取量的時間相應越來越長,這會增加萃取率和濃度。直到某一個點,萃取率和濃度不僅不會再上升反而下降,與上一段中所提到的通道效應相類似,咖啡師們稱其爲“  反邏輯 ”(Anti-Logic)。
     
    通過不斷調整研磨度的練習,將會掌握到萃取率不升反降的點。確定粉量和萃取量,階段性將粉磨細再磨細,品嚐每一次的Espresso,直到某一研磨度時萃取率和濃度開始下降,便找到了這個“不升反降點”。這一概念很像80:20理論,堅持萃取更多的物質直到某一點時發現不會萃取出更多,此時後退一步,將會得到令人滿意的萃取結果。
     
    總結一下
     
    1.靈活對待‘時間’這一變量,以達到理想的萃取量;
     
    2.時間是‘微調’參數,萃取量是‘粗調’參數;
     
    3.壓力、水的流速、粉碗都會影響時間,但不需要過度調節;
     
    4.粉細意味着流的更慢,粉粗則流得更快;
     
    5.將咖啡的細度調整到“萃取量和濃度持續升高後開始下降”的程度;
     
    6.每次調整磨豆機,都必須清出比你想像中要多的殘粉(差不多90g)。
     
    對於製作一杯濃縮咖啡來說,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分別是:
     
    粉量- 研磨後粉碗內咖啡粉的重量
     
    萃取量- 萃取後濃縮液的重量
     
    萃取時間- 咖啡粉和水接觸的時間
     
    粉量是創建濃縮咖啡配方的第一步,根據你想要表達的口味風格,他可以是5-30克之間(當然這要取決於你粉碗的大小)。
     
    較多的粉量可以萃取出更多的濃縮,反之亦然,這毫無疑問。但在你萃取調試的過程中,你要遵從以下原則:
     
    不要通過改變粉量來調節Espresso的風味平衡;
     
    不要通過改變粉量來增加或者縮短萃取時間;
     
    不要通過改變粉量來增強或減小濃縮的強度;
     
    總之,在你調試的過程中你要保持粉量一致。
     
    另外,咖啡杯的大小和你想表達的咖啡飲品強度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即假設你杯量很大,即使你的濃縮風味再好,那麼也將被牛奶所掩蓋。因此,你要通過增加粉量來增大濃縮量從而增強杯中咖啡風味的強度。相反,如果你的杯量很小,那麼你可以選擇減小粉量,減少萃取量。
     
    改變粉層厚度將會影響流速、浸透率、萃取溫度、濃縮咖啡得率、口感以及平衡度等等。
     
    如果不斷地調整填粉量,將很難推斷是哪些因素影響着萃取結果。在填粉量不變的情況下,再去推算影響萃取的因素將會容易很多。







     

  

 

 

2018-09-01 17:27:1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