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淺烘焙咖啡豆風味區別 咖啡豆烘焙分享 咖啡怎麼衝才美味?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11-22 02:54:07


       咖啡豆是要經過烘焙之後才能夠用於製作的,烘焙後的咖啡豆有着非常豐富又複雜的風味,而不同的咖啡豆有着不一樣的烘焙度,也只有找到每支豆子合適的烘焙度,才能突顯豆子的特性。精品咖啡中使用最多的就屬淺烘和中深了,兩種豆子的風味截然不同,前街今天就教大家如何衝煮淺烘的咖啡。

 
  咖啡豆在各個烘焙階段會有不同變化,不同的烘焙度在沖泡時也有不同的講究,那淺烘焙的咖啡應該怎麼沖泡?
  
  淺烘焙咖啡(Light?Roasting?Coffee)是指烘焙階段中第一爆到第二爆之前的烘焙度,也就是指肉桂到城市烘焙。
  
  淺烘焙主要是爲了享受咖啡生豆所含的多樣的香味。也就是說,減少深烘焙時形成的咖啡香味,更加突出生豆自帶的特性。所以選擇淺烘焙咖啡的要點就在生豆的新鮮度以及生豆所含的豐富的香氣。
  
  在淺中焙烘焙程度下,咖啡本身的“風土”最容易被表現,明亮活潑的酸香水果調多半是這一個烘焙程度想要呈現的風味,搭配上手衝、虹吸、愛樂壓等“黑”咖啡萃取方法,一般淺培的豆會比較特出輕爽的風味,而且風味表現非常豐富,花香 果酸 某些茶味都是這類豆的風味表現。
  

 
  只是單純從萃取原理上,淺烘焙的豆子,細胞的膨脹程度相對深烘焙要小一些,吸水性會弱一些,當水分和細胞相遇的時候,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萃取到想要獲取的物質,在萃取上,由於淺焙咖啡的細胞壁被破壞的程度較少,其咖啡細胞組織還沒有充分膨脹,且協助萃取咖啡的毛細管還沒有充分形成,所以酸味較突出。
  
  淺烘焙咖啡在沖泡上建議採用:
  
  粉水比:1:15
  
  細研磨 (細砂糖大小)
  
  高水溫 (約88——92度)
  
  大水流衝攪(手衝壺的高度、甩壺加壓等等)
 
  
  以耶加雪菲idido紅蜜紅櫻桃爲例:
  
  這支紅蜜處理的紅櫻桃,我們會選擇用淺度烘焙來表現出它的花果香以及柑橘酸調。在杯測的時候,我們杯測到的風味是:茉莉花、柑橘、蜂蜜、莓果以及杏仁,從整體上來看這支豆子是偏風味型的。
  
  在衝煮上採用水溫88°-92°
  
  咖啡萃取水溫跟烘焙程度有關且淺烘豆子的花果酸物質會比較豐富,如果水溫太低的話,在口感上會有不舒服的酸質和乾澀,但太過於高的水溫則會出現很苦澀的口感,掩蓋掉了果酸物質風味。
  
  粉水比1:15
  
  如果粉水比比例太多,在口感上會有水感,薄、乾淨;相對的,如果粉水比比例太少,風感上會很濃郁,很苦。
 
  
  研磨度:中細研磨
  
  正常的手衝咖啡研磨度應該是比較均勻的,均勻的研磨度可以避免萃取咖啡的不統一,也讓咖啡風味的溶解率能達到比較飽和的一個狀態。
  
  濾杯:
  
  V60濾杯,流速較快,用分段萃取可以增加咖啡粉與水的接觸時間,且出來的風味層次會比較明顯。
 
  
  注水手法:
  
  第一段注水,用35克悶蒸30秒,第二段,注水至129克,第三段在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牀時繼續注水至228克,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牀時移走濾杯。
  
  當然,在沖泡上這只是相當籠統的說法,因爲每個人喜好的味道不同,所以每個人適合的做法當然也不一樣。
  
  基本上,越是高級的咖啡市場或生豆,就越容易接觸到淺烘焙的咖啡,另外,淺烘焙的咖啡中,也含有較多的綠原酸成分,許多咖啡研究報告表示,此成分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功效,及護肝、減緩動脈硬化等作用。

2019-08-08 14:33:4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