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咖啡師鍾情苦味道 彼此競爭更樂意分享

作者:華龍網-重慶商報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29 04:25:53

愛好咖啡的朋友在洪崖洞合影

  愛好咖啡的朋友在洪崖洞合影 本組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王學超和他做的咖啡

  王學超和他做的咖啡

  咖啡師賈明

  商報記者 肖祥丹

  喝咖啡,對於都市人都不會陌生。在咖啡的香氣背後,有一羣人卻是爲咖啡爲生。咖啡和中國菜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分爲製作(兩者同樣講火候)、(擺盤)點綴、出品(分享)。重慶有個咖啡圈,裏面有咖啡品質鑑定師、咖啡烘焙師,還有咖啡拉花高手,他們一起交流做咖啡的心得,咖啡店老闆相互串門也不會“遭白眼”。

  製作:匠人心態做咖啡

  張明 29歲

  咖啡品質鑑定師

  前天,記者來到沙坪壩一家咖啡館,張明正在給學員上課。在圈內,“罐頭”這個外號比“張明”更讓人熟悉。

  “罐頭”是東北人,大學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學建築設計,在打工的咖啡館認識了當時咖啡師大賽澳大利亞冠軍,他開始喜歡上咖啡。7年前,他到重慶做項目,重慶人的熱情讓他感覺“這是來了就走不掉的城市”。

  他說,2010年,他想結交更多的重慶朋友,開了家咖啡館,後來把咖啡館當成了主業。“真的不能太愛好一個東西”,他打趣道,開了咖啡館不久,他辭掉了建築設計師的工作,專心學做咖啡師,上國外網站或購買書籍學習咖啡知識。前年他到上海報考SCAA(美國特種咖啡協會)培訓班,並取得咖啡烘焙師和咖啡品質鑑定師的證書(目前全國有100多人)。

  他介紹,咖啡品質鑑定師跟紅酒鑑定師類似,味覺和嗅覺要相當靈敏,大半靠天生。不過他考咖啡品質鑑定師時,連續5天,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喝上200~300杯不同酸度鹹度的飲料,還要區分這是酸度中的哪個層次。

  對於咖啡,“罐頭”有自己的理解。他把自己比作咖啡匠,“咖啡是個手藝活,作爲給人食用的飲料,用匠人的心態,做出咖啡的品質。”他有時會專門到產咖啡豆的地方去選咖啡豆,拿回之後,經過9~15分鐘全程不離的烘焙。他說,咖啡的品質70%源於烘焙,他不敢懈怠。2014年他獲得了世界咖啡師大賽重慶站的最高分。目前他開的咖啡工作室也在培訓老師,每期招收4~6名學員,就像做咖啡一樣,他希望自己能對學員負責。

  點綴:零基礎到拉花高手

  王學超 24歲

  2014全國咖啡拉花比賽第六名

  從生豆到烘焙再到研磨,這是“罐頭”用匠人心態保持品質的一個階段。第二階段,咖啡作爲飲料也可以給人美的感受,拉花點綴了咖啡的美麗。

  王學超今年24歲,綿陽人,今年,他獲得了全國咖啡拉花比賽第六名,他學咖啡的時間不長,但一定算用心人。3年前他來到重慶,本是在一家咖啡學校學後勤,卻因爲偷看了一眼咖啡課程,也做起了學員。

  然後他到咖啡館當吧員,每天工作之外,他會練習三四個小時的拉花技術。他說,咖啡拉花是在原始的卡布奇諾或拿鐵上做出的變化。視覺是一方面,但還是要做到牛奶的綿密口感與融合的方式,達到整體色、香、味俱全的境界。他還說,咖啡拉花其實並不是咖啡的最後一道工序,咖啡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呈現給客人。

  出品:咖啡意義在於分享

  賈明 80後

  咖啡培訓老師

  咖啡的意義是在於分享,這是5名咖啡師對於咖啡的理解,也是咖啡的第三個階段。對於重慶咖啡圈的核心,他們認爲是團結和樂於分享,而其中的中心人物叫賈明,外號“咖啡半仙”。

  這個80後的年輕人,更願意稱自己爲咖啡重度愛好者,“如果只靠咖啡養家,媳婦肯定會吵。”他揶揄道,他更關心重慶咖啡館的未來,畢竟每年因各種原因關掉的咖啡館不少,他希望今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賈明曾經是一名咖啡培訓老師,2007年從成都再到重慶,他想爲重慶咖啡做點什麼。剛到重慶的一個月,他沒有急於找工作而是把重慶的咖啡館泡了一遍,發現沒有想象中美好。慢慢地他在西餐廳工作,開始舉辦一些咖啡分享會,2012年他連續舉辦了三十多場咖啡分享活動,“好的咖啡不只是只有苦的味道”。

  現狀

  這個咖啡圈有500人

  經常串門分享經驗

  賈明介紹,目前他們正準備籌備重慶精品咖啡協會,希望大家交流,做更健康的咖啡,讓重慶的咖啡館走向更好的未來。他們也在收集重慶咖啡從業人員的統計,據已收集到的資料顯示,重慶約有80家咖啡館(不包括咖啡廳、咖啡店),他們的咖啡圈有500人左右。

  賈明說,圈子裏不少人有咖啡館或工作室,不少人是外地人,或許受了重慶人熱情品性的影響,重慶的咖啡館圈是良性發展的,他們是競爭關係,但仍願意分享。“罐頭”會英文,瞭解到國外一些關於咖啡的知識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咖啡師阿米爲了迎接一個咖啡愛好者,曾當天關了自己的鋪子,領着對方到花市或其他地方的咖啡館去感受一圈;一個咖啡店的老闆到另一家咖啡店喝咖啡這在圈子裏是常有的事,不會“遭白眼”。今年9月8日~10日,重慶一家咖啡館承辦了全國咖啡烘焙大師賽西南賽區的比賽,各大咖啡館的人也是踊躍轉發並報名參加。10日當天,大家還坐下來開了個經驗分享會。

  小知識 世界上權威的咖啡師認證有SCAA和SCAE(歐洲特種咖啡協會)。以SCAA爲例,報考培訓前需要有一定的基礎,費用爲七八千元到1萬多不等。咖啡師的通過率爲80%~90%,咖啡烘焙師的通過率爲60%~70%,咖啡品質鑑定師的通過率最高的爲20%、最低的爲2%,其大部分要靠天生的嗅覺和味覺。據張明介紹,目前取得SCAA認證的咖啡品鑑師資質的全國共有一百多個。

  鏈接

  咖啡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波:二戰前後(1940年~1960年)速溶咖啡時代,喝咖啡多數加入糖包、奶精或奶油等人工甘味。

  第二波:即1960~2000年間 精品咖啡時代,以星巴克爲代表,以重度烘焙爲主導,點燃了以拿鐵爲時尚代表的咖啡風潮。

  第三波:即2000年開始興起 咖啡美學化時代,以莊園豆爲主的單一品種,淺、中烘焙度,黑咖啡強出頭,而重焙失寵,倡導科學健康的咖啡。

2014-09-17 17:20:47 責任編輯:華龍網-重慶商報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