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標題,想必大家應該對“魯美蘇丹”這個詞比較感興趣了,這其實是一個豆種的名字,英文表達是Sudan Rume,也有一些翻譯成“蘇丹汝媚”,其實這個品種的豆子已經在咖啡產業裏出現很長一段時間了。業界常用它來和其他品種雜交,以此增進品質和抗病性。所以蘇丹如梅這種豆子採收率比較低,此品種本身的產量不高。
最讓它名聲大噪的還是2015年,Sasa用這個品種的豆子(再搭配上二氧化碳浸漬法)拿下世界咖啡師大賽的冠軍,魯美蘇丹也因此一舉成名。魯美蘇丹最早源自蘇丹的波媚高原(Bome Plateau)豐富的香氣並帶有水果的酸質以及甜感是其一直以來的特色。
當時Sasa的幕後功臣就是哥倫比亞聖圖阿里歐莊園,其莊園主是Camilo,關於這個莊園的豆子以後會嘗試給大家出一期測評。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來自巴西Carmo de mina(卡摩莊園)的魯美蘇丹種的豆子,那麼它和哥倫比亞聖圖阿里歐莊園有什麼淵源呢?
哥倫比亞聖圖阿里歐莊園的莊園主Camilo讓大家認識了魯美蘇丹這個古老的咖啡豆種,同時通過一些創新的處理法讓豆子的風味呈現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巴西卡摩莊園的主理人Luiz Paulo也是一個持續打破大家對巴西咖啡風味定性的人,他們莊園一直以來的理念就是不管是處理方式還是豆種的引入,都試圖去創造有別於傳統我們對巴西豆子的風味認知。
基於這樣的想法,Camilo和Luiz Paulo就達成了共識,他們就創立了一個名爲Santuario Project的計劃,這個計劃也讓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以及哥斯達黎加等國加入,基於這樣的一個計劃,將哥倫比亞聖圖阿里歐莊園的魯美蘇丹引入了卡摩莊園,也將哥斯達黎加的蜜處理技術同樣引入了卡摩莊園,這樣做的一切也都讓巴西咖啡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這款豆子的處理方式比較特別,先將成熟的咖啡果實洗乾淨後放入密封且抗紫外線的特質塑料容器內一段時間進行冷榨發酵,在低溫環境裏讓咖啡果實自然伸出果汁,並將果汁單獨取出。將咖啡果實去除果皮後,將冷榨的果汁和去完果皮的咖啡豆一同放入發酵桶內進行厭氧發酵,而後將果實取出後在抗紫外線頂棚的溫室棚架上進行長時間且低溫的慢速烘乾,這樣做既能保持咖啡的酸質與甜度,也帶出一些多樣熱帶水果的風味。
接下來就開始衝煮了,打開豆袋能聞到有淡淡的果香氣息,整體屬於淺烘焙的風格,稱量15克咖啡豆,裏面有個別碎豆,需要稍微挑揀一下。研磨後的幹香呈現一種酸梅、烏梅的酸香氣息,開始衝煮後的溼香會帶着比較濃郁的發酵氣息,就是類似水果氧化後的那種有點發酵感的味道。
衝煮完畢後入口我覺得帶着微微的清苦並伴隨一種發酵果酒的醇厚,我比較推薦這款豆子可以稍微放涼以後再喝,微微放涼以後入口感覺更順滑,而且清苦的口感降低很多,反而提升了果香氣息和帶來更加愉悅的酸質,但整體還是比較平衡的,而且甜感非常的突出,尤其入口後半段就帶着很舒服的甜,回甘非常的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