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這款盧旺達,其實對於盧旺達的豆子本身產量不算高,所以能喝到他們的豆子的機會也不算很廣泛,不過盧旺達一直給我的風味印象都非常的棒,我覺得這是在非洲大陸上一處風味獨樹一幟的產區,而那些可能有點冷門的處理廠,往往也會帶出很多別樣的風味,讓你覺得盧旺達這絕對是個寶藏之地,在這裏不同的產區和產季,也許你都能得到不一樣的風味體驗。
這款豆子是來自盧旺達Buf水洗站的豆子,這裏是100%的紅波旁種的豆子,這個水洗站位於首都基加利附近,海拔1600米。其實Buf水洗站的名稱來自“Bufundu”,最初這個水洗站是由一名叫做Epiphanie Mukashyaka的人創立的,目前她和她的兒子Samuel Muhirwa共同管理這個水洗站。在我寫這篇分享的時候也對這個水洗站做了一些功課和深度瞭解,讓我瞭解到創始人Epiphanie絕對是個值得敬佩的女性,她出生於1959年,在1994年的種族滅絕大屠殺期間她的丈夫去世了,就在那次浩劫中短短3個月奪走額80萬人的生命。而後她着手重建和發展自己的業務,當時在盧旺達開發銀行的貸款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資助下,幫助建立了她第一個咖啡水洗站。
當然也是在那一項資助項目的開發下,才幫助了盧旺達咖啡行業的發展重點走向了優質精品咖啡道路上,Buf現在擁有四個咖啡水洗站:Remera、Nyarusiza、Umurage和Ubumwe,而今天提到的這款咖啡豆就是來自Ubumwe水洗站。從最初Buf只有不到500名咖啡農提供豆子,到現在已經從將近7500名咖啡小農那裏採購咖啡果實,當中也有1069名咖啡小農成爲了合作社的註冊會員。同時Buf與當地社區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爲數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在每個採收季結束時,Buf都會與其合作的合作社和水洗站的經歷分成盈餘利潤。
就在他們第四座水洗站Ubumwe所在地區土壤養分豐富,尤其含有磷、鉀、鋅和硼,這也是咖啡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同時在該地區大多數小農戶平均只有300棵咖啡樹(不到四分之一公頃),並用他們的土地種植一些其他作物,例如玉米和其他豆類,這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在這裏種植咖啡的人們從咖啡銷售中獲得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來支付孩子上學、醫療等相關費用。
所有Buf的水洗站都僅採摘那些完全成熟的咖啡櫻桃,然後在同一天將咖啡發酵過夜(約12-18小時)隨後通過浮選通道將咖啡進行分級。在盧旺達大多數水洗站工作的都是由女性完成的。
也是帶着這些瞭解背景就開啓了這次的風味測評,首先讓我覺得很興奮的一點就是當我打開豆袋的時候,會聞到一種帶着一點點發酵感的柑橘調。等到我研磨好豆子後又會覺得那種柑橘氣息變得清新了很多,同時伴隨很不錯的甜味氣息。
開始燜蒸時候的溼香,會讓人感受到一種類似糖漬西梅的感覺,就是將西梅變成了果脯,但又伴隨有點遊離在一種特殊的果香氣息,那種果香讓我比較難明確聯想到什麼,但整體卻覺得非常的舒服的果香,很清新。
依然按照1:15的比例來進行衝煮就好了,過程中不需要攪拌,按照常規的三段式衝煮即可,這款豆子還是比較耐萃的,滴濾完畢後會覺得入口是帶着很愉悅的非常輕柔的果酸,而後是很不錯的甜感,整體風味比較平衡,當中的酸甜和醇厚都能感知到,彼此之間獨立又融合,是個比較特別的感受,其他的豆子是一種逐步過渡,讓你每個環節的風味串聯起來,而這款盧旺達我會覺得入口就是這些風味你都感覺到,而後一直伴隨到最後。
而且風味很乾淨,入口依然是很舒服的果香,果子當中伴隨梅子和柑橘並存,而後融合出來又會覺得有點花香調,是一種很豐富馥郁但又比較難抽絲出來,所以整體是個汁水很飽滿的果香感,還是覺得很棒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