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咖啡尷尬境地
當業內人在提及咖啡時,都會說中國咖啡市場有多大多廣,但是很少有人會反問一句:這麼大的市場,和自己有關的有多少?咖啡豆的問題就在於此:每個人都在說,中國的新增咖啡店有多少,但是沒有人會落實到,新增那麼多咖啡店,會需要新增多少專業咖啡師?
每個人都在說,星巴克又出了什麼意想不到的新風味飲料!但是沒有人反問,這些飲料的靈感來源是哪裏:早在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星享社區(星巴克的BBS)就已經在爲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用於改進產品。
每個人都在說,雲南的咖啡豆賣不起好價格!但是很少有人會研究:在相同烘焙度、研磨度下,雲南豆是最軟最好研磨的,但風味卻是最均衡且鮮有特點的。雲南咖啡豆中很多難得一見的好風味豆,可惜只是曇花一現難以複製。消費者對雲南豆的偏見,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雲南豆的定價和銷售?營銷要賣出雲南豆,需要一場和雲南咖啡豆有關的“供給側改革”。
咖啡店的產品,無非兩類:濃縮底咖啡,手衝底咖啡。那麼哪一些產區和處理方式的咖啡豆適合濃縮咖啡(加奶);哪一些產區的咖啡更適合手衝,如果無法做到單一產地,是否可以做多莊園拼配型手衝咖啡?
咖啡還有一個很大的空白,國內市場沒有開發的很好,難道除了咖啡蛋卷、咖啡奶茶、咖啡雪糕、咖啡糖就沒有別的產品可以用咖啡豆或者咖啡粉?
光說雲南豆好,沒有太多實際意義!人尋求認知最短路徑,如果都希望不付出,就想去找到捷徑,那麼事情就無法進行。單一的咖啡門店、咖農都不可能有這麼雄厚的資金、實力、能量,只有儘可能的將行業內團結起來,共同研發,才能解除偏見,促進繁榮。畢竟沒有一個企業能脫離行業獨立成長,只有整個行業成長了,單個的企業才能從中受益。蛋糕做大了,纔有蛋糕可分。
而無視“供給側改革”,依舊只在口號上喊“消費者導向”,根本不去貼近消費者、抱殘守缺、欺負消費者的咖啡企業,會出現以下三件事也就一點都不稀奇了:
一,企業的滯銷,傾倒大量原材料,收購價格極低,產品迭代能力越來越低下;
二,咖啡主產地咖啡農,無法獲得合理收購價格,導致咖啡品質越來越差,寧可改種芒果、檸檬、花椒也不願種植咖啡,導致諸多稀缺老品種被砍掉;
三,消費者消費需求旺盛,但是缺乏對咖啡的認知,也沒有操作的方式方法,只能停留在目前水平,爲規避風險,放棄主動的消費升級。咖啡品質下降,消費者流失,對咖啡企業的信任度越來越低,一旦有新生事物出現,立馬轉向。畢竟忠誠度在物美、價廉、好喝面前,連鴻毛的重量都沒有。
以咖啡爲名,陪你一路成長,不失初心,不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