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咖啡豆最出名莫過於曼特寧咖啡豆,前街目前推出了3款風味各異的曼特寧咖啡豆,其中一款就是黃金曼特寧。前街經常遇到有人會問:”這黃金曼特寧跟普通的曼特寧有區別嗎?“
曼特寧和黃金曼特寧區別
現在市面上常見和接受度較高的曼特寧品種,
當屬林東曼特寧和黃金曼特寧,林東曼特寧就是最經典的曼特寧。
前街把這兩款曼特寧咖啡豆作過對比,發現黃金曼特寧在風味表現上更爲乾淨清晰,層次感也會比普通曼特寧豐富,這最大的原因是黃金曼特寧採用了3次以上的人工篩選而且所選豆目在18以上,使得黃金曼特寧豆粒大小均一,這樣出來的風味也自然會更爲平衡。所以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味道,都能明顯辨別出黃金曼特寧與普通曼特寧之間的區別。
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
印尼位於亞洲東南部,其咖啡歷史要追溯到1696年,荷蘭的咖啡農場主們試圖尋找更爲廣闊的咖啡種植地,經過多方探尋,最後確定了印尼的爪哇島。經過30年的時間,印尼已在咖啡市場奠定了足夠的基礎。
然而到了今日,印尼的咖啡代表卻是曼特寧,這其實也是不出意外的結果,因爲一開始銷往歐洲的爪哇咖啡就有大部分是來自蘇門答臘這個地區,而曼特寧就是來自蘇門答臘的。所以蘇門答臘可以說是印尼的重要咖啡生產地。
曼特寧咖啡故事
曼特寧本來是指印尼的一個部落名字,陰差陽錯變成咖啡豆的名字也是有一段故事。當初日本軍兵在印尼殖民後返回日本,對當地的美味咖啡念念不忘,於是藉助貿易朋友的關係,請當地人幫忙收集優質的咖啡豆,其中就有這款曼特寧。日本人對這款咖啡豆很是喜愛,便詢問名字,由於商業來源不方便透漏,當地人隨口說了“曼特寧”,由此曼特寧就這樣誤打誤撞成了款咖啡豆。
前面說到的當地人,其實就是印尼PWN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的老闆。
印度尼西亞處理法
印尼咖啡的主要處理方法是溼刨法,又稱爲溼脫殼法(Wet Hulling)。這種咖啡處理方法是咖啡乾燥處理的方法之一,它造就了傳統印度尼西亞咖啡的與衆不同之處,在當地語言中也被稱爲Giling Basah,是傳統的印度尼西亞咖啡處理法。
爲什麼要用溼刨法
印尼使用溼刨法的傳統要從當地的天氣說起。印度尼西亞全年溼度都在70-90%之間,颱風不斷,在某些地區,年降雨量甚至可以達到2000mm之多。
在印尼如此潮溼的氣候下,乾燥咖啡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咖啡乾燥必須花上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咖啡依然維持着較高的溼度,這樣一來細菌會更容易浸入咖啡生豆,溼刨法去除羊皮紙來做最後一步的乾燥,這樣一來,陽光會直射到生豆表面,使咖啡生豆迅速乾燥,比水洗處理要快了2-3倍。
溼刨法的處理方法
溼刨法是水洗處理的一種變化形式,一般咖啡農自己動手就可以完成。
1.去除果皮和果肉,,保留羊皮紙和黏膜
2.水池發酵
3.洗去黏膜
4.帶羊皮紙日曬乾燥2-3天,至含水量20-24%
5.刨去羊皮紙
6.使生豆乾燥至含水量12-13%
7.準備出口
在這一系列複雜的乾燥過程中咖啡豆輕微發黴,造成了蘇門答臘咖啡著名的“泥土”味。這種大自然的泥土氣息表現爲複雜帶有刺激性的甜感,細膩令人愉悅。
隨着科學的進步,蘇門答臘的溼刨處理法得到進一步改善,泥土風味趨於邊緣化甜感加深。有些人將這些泥土氣味聯繫想象爲:地上新鮮樹葉,菸草,雪松木,冷杉樹,胡椒粒。微帶果味,酸度柔和,口感厚重。
溼刨法刨去羊皮紙的時候,咖啡的含水量依然有20-24%之高,而在一般的處理法中咖啡含水量降到10-12%才進行脫殼。在“半乾”的狀態下,羊皮紙會有黏附在生豆表面的情況,脫去羊皮紙較“全乾”更加困難,脫殼過程需要更大的摩擦力。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半乾”的咖啡生豆此時是非常脆弱的,硬度遠不及“全乾”生豆,所以豆子會比較容易被擠傷,形成小的缺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馬蹄或羊蹄豆(在當地被稱做 kuku kambing )。
溼刨法處理的超快速度也造成了曼特寧會有較高的瑕疵,在處理廠會安排僱員進行瑕疵的手選,一般會有DP(二次手選)和TP(三次手選),經過三次手選的曼特寧在瑕疵率上會優於二次手選。
林東曼特寧
產區:蘇門答臘林東產區
海拔:1100-1600米
品種:鐵皮卡、卡杜拉
處理法:溼刨法
風味:烘焙吐司、堅果、焦糖、松木、草藥
林東曼特寧產自蘇門答臘中北部的林東山區,靠近多巴湖。林東曼特寧就是常規版的曼特寧。林東曼特寧使用的也是常規的溼刨法,造就了其酸味低、醇度高的特點。但使用溼刨法會出現的情況就是,由於半硬半軟的潮溼生豆在被刨除果膠羊皮層時,容易被壓傷,豆子受創裂開如羊蹄狀,俗稱羊蹄豆,這並不是瑕疵豆,可以說是曼特寧很顯著的一個特徵。
林東曼特寧並不會在篩選上下功夫,處理上的不精細就容易導致咖啡豆出品的不穩定,但也不減損世人對其醇厚風味的喜愛。
鐵皮卡頂葉爲古銅色,豆體呈橢圓形或瘦尖形,風味優雅,但體質較弱,抗病力差,產果量少。除了曼特寧咖啡豆,前街的另外幾款咖啡豆,例如牙買加藍山、夏威夷科納等優質咖啡豆都屬於鐵皮卡。
卡杜拉是阿拉比卡品種波旁的一個自然變種,於1937年在巴西被人們發現。它的樹體沒有波旁高大,更加矮小。由於繼承了波旁的血統,所以抗病力比較弱,但是產量卻高於波旁。
黃金曼特寧
產區:蘇門答臘亞齊伽佑山
海拔:1100-1600米
品種:Ateng
等級:G1、3次手選
處理法:溼刨法
風味:香料、草本、焦糖、松木、堅果、巧克力
日本人從發現曼特寧後一直對這款咖啡豆很上心,在和當地生豆商合作過程中,制定了嚴格的篩選制度,處理過後的生豆經過密度分色篩選後,還要人工挑豆多次,最後呈現出色澤統一、豆型均一的曼特寧。據說在處理生豆時,陽光照射下的曼特寧散發出金燦燦的光澤,因此就取名黃金曼特寧。
黃金曼特寧的規格是十八目以上,瑕疵豆少於3個(300g生豆樣品),屬於最高等級G1等級,顏色偏深綠色,是形狀呈工整的平豆。經過嚴格篩選後的黃金曼特寧,不僅沒有了普通曼特寧特有的泥土雜味,喝起來更爲乾淨透亮,且香甜度更爲強烈。
不過將黃金曼特寧註冊成商標不是日本公司,而是早期和日本公司合作出口曼特寧咖啡豆的印尼當地公司——PWN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日本公司則是註冊了“Gold Top Mandheling”,也就是鼎上黃金曼特寧。兩者在風味表現上,其實是差別不大,但由於品牌不同,商家營銷戰略不同,最後導致輿論有所變化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兩款黃金曼特寧孰優孰劣,就見仁見智了。
Ateng是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之間的雜交品種,有幾個子類型,廣泛種植在蘇門答臘和其他印尼小島。說白了就是Catimor(卡蒂姆)的一支,Ateng是本地的叫法。
烘焙對比
前街咖啡在烘焙曼特寧咖啡的時候,烘焙目標是中深烘,爲了抹去曼特寧過多的酸味、提升它的醇厚度和均衡感。
機器:楊家800N,生豆投550g
咖啡豆:黃金曼特寧 林東曼特寧
入豆溫 200℃ 200℃
轉黃點 5'40",148℃ 5'18",147.7℃
一爆點 9'54",191.2℃ 9'00",186℃
一爆後發展 3’30”,204.5℃出爐 4’00”,202℃出爐
前街咖啡黃金曼特寧烘焙記錄表
前街咖啡林東曼特寧烘焙記錄表
手衝風味對比
前街衝煮這兩支曼特寧咖啡豆,都儘量統一衝煮參數。
濾杯:Kono濾杯
水溫:88℃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20號標準篩網通過率70-75%
*選擇Kono濾杯的原因:Kono濾杯的肋骨不多且位於低端,濾紙緊貼在濾杯上,可以限制氣流使水與咖啡粉的接觸時間增長,讓咖啡粉得到充分的萃取,提升醇厚口感。
前街採用分段式萃取,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牀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牀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爲2'00"。
風味描述
黃金曼特寧:層次多變,醇厚乾淨,平衡感高,濃郁堅果和焦糖香氣,帶有巧克力氣息,尾韻持久。
林東曼特寧:入口草本植藥味,黑巧克力,焦糖,回甘甜。
以上是前街咖啡整理的一些相關訊息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大家更深入地瞭解咖啡
.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