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咖啡交易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11-06 03:46:41
咖啡最早進入日本,是由荷蘭傳教士和商人帶來的,時間大約在1630年左右,也就是荷蘭人拼命向他們在亞洲的殖民地斯里蘭卡和印度爪哇推廣咖啡時。不過日本人完全不接受這種怪異的的飲料。直到明治維新時代,日本社會掀起“西學”之風,人們纔在漸漸接受先進的西方工業化文明的同時,接受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之一:咖啡。最早的咖啡館出現在“會館”裏,也就是專門接待外國使節下榻的賓館裏,這些會館,大多位於港口城市如神戶、橫濱等地。此後,咖啡逐漸進入到日本上流社會的生活中,成爲“高級飲料”。在1883年,日本爲了迎合西洋達官顯要的需要,特地建造的豪華賓館“鹿鳴館”,宴會上的一切均按照“法式全餐”模式 進行,從開始的餐前酒到最後的咖啡,都正式列入菜單。
像歐洲一樣,19世紀末最早的咖啡館,總是彙集大批的文人墨客,在那裏花只有高檔餐廳三分之一的價錢買一杯咖啡,談天說地。而與此同時,在這個以茶道著稱的國家裏,也不可避免地出現針對咖啡的抨擊。比如說當時民間流行的一種叫做“黑白節”的傳唱,其中有一段寫道:“悄悄的伸出西洋鼻子,不喝清酒,反要啤酒白蘭地,以茶道莊嚴肅穆的表情喝咖啡,真好笑!”但與莊嚴肅穆的茶道比起來,隨意性很強的社交場所咖啡館顯然是年輕人和激進分子的最愛。咖啡迅速成爲炙手可熱的大衆飲料。
世界上最頂級最貴的咖啡在日本,而最通俗的咖啡也在日本,除速溶咖啡外,日本是最早推出罐裝(液體)咖啡的國家。此外,日本是惟一一個設有官方咖啡節的國家,每年10月1日都要舉行慶祝活動。
日本咖啡文化
今天的日本已經成了世界第三大咖啡進口國,緊隨美國和德國之後,僅2000年一年,日本就進口未經烘焙的咖啡豆40萬噸。日本的年輕人把去咖啡館當成了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小布爾喬亞的生活方式在日本也非常流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咖啡館已經逐漸形成日本大城市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但是日本大多數的咖啡館並非原樣移植了歐美咖啡館的特點,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日本是國際化潮流的最忠實擁護者,但是日本的咖啡館卻更多表現出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日本泡沫經濟時期,數不勝數的西方東西涌進日本國內,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日本旅行,瞭解這個國家的同時也給這個國家帶了新的文化元素。
日本好像是一塊大海綿,對於多元文化有特別強的吸收和消化作用,日本人有將外來文化本土化的能力,日本的咖啡館就是一個好的例子。咖啡館是日本最具有混合文化特質的場所,日本的咖啡館通常都設計獨到,內部裝潢收放自如,融合了功能性和多元文化的綜合特點,在提供飲料和簡單食物之餘,咖啡館通常被設計成學習、讀書、會談和交友的場所。而且,每個咖啡館的飲料單都會及時更新,即使是老顧客也能隨時有新的發現。
作爲文化融合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妥協,日本的許多咖啡館裏仍然會有綠茶賣。日本是綠茶的消費大國,每年大概消費10萬噸,即使是喜愛西方文化的年輕人也同時對綠茶愛不釋手,因此,在咖啡館裏提供綠茶是十分平常和合理的事情。
日本人用炭火烘焙咖啡,其主要利用炭火的輻射使咖啡從裏到外均勻受熱,因而有效避免了咖啡組織結構遭到破壞。用日本人自己的話講:這種方法具有原紅外線的效果。
日本雖然不產咖啡,但咖啡工業卻有其獨到的地方。他們把泰國發明卻沒有普及的工具拿來,重新加以分析,改良之後出售。荷蘭人發明的Dutch(用冷水萃取咖啡的器具)也被日本人看好。在荷蘭都不多見的器具,在日本卻不難買到。日本還曾模仿世界著名的“梅麗塔過濾機”製造了一款與之相媲美的“卡麗塔過濾機”。此外,日本咖啡研磨機、密封器、改良的“塞風”(Siphon,即虹吸壺內吸管的名稱),甚至連家用烘焙機,都以獨特的方式被“日本化”。
2014-11-19 16:00:58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交易網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