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文化發展史 上海咖啡文化

作者:中國咖啡交易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03:41:44

  咖啡是舶來品,早年咖啡的譯名五花八門,甚至還有“磕肥”的譯法。

  隨着上海開埠,咖啡在租界興起。不少趕時髦的上海人也去嚐鮮,一喝往往叫苦不迭,大呼“沒想到像咳嗽藥水一樣難喝”。不過,慢慢地隨着西餐在上海灘的普及,咖啡也逐漸爲大多數人所接受。朱文炳的《海上竹枝詞》(1909年)中,已有描寫咖啡的詩句。民初“鴛蝴派大家周瘦鵑《生查子》詞中有“更啜苦加非,絕似相思味”,把咖啡與相思、悲苦、離愁等中國文學中的傳統意象聯繫在一起了。

  咖啡館在上海灘的出現要晚一些。起初,英法租界裏衆多西餐館兼具咖啡館的功能,同樣能品嚐上好的咖啡。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在上海灘大量湧現,大概是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事。咖啡館最初主要爲適應外僑休閒和聚會而設立,後來逐漸成爲上海部分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人們喜歡去咖啡館,一方面因爲咖啡館作爲舶來品,無論在建築裝飾還是在品飲方式上十分“洋派”,是體驗西方生活方式的地方,另一方面 咖啡館也同時適應着上海的特色。很快,上海的咖啡館就不再是單純喝咖啡的地方,而成了現代都市中的一個“公共空間”,戀人們去咖啡館約會,文學青年們在咖啡館創作,當年有衆多新文學作家寫過上海的咖啡館,如林徽音《花廳夫人》、溫梓川《咖啡店的侍女》等,張若谷乾脆以《咖啡座談》作爲自己的散文集的書名。

  不過,20世紀20至40年代出現在上海南京路、霞飛路、北四川路、亞爾培路上各具特色的咖啡館,而今都成了歷史,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連鎖咖啡館了。

2014-12-31 14:46:02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交易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