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朱苦拉百年古咖啡”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29 13:57:27

  來到漁泡江邊的一個小山坳,就看見了被翠綠的咖啡林包裹着的小山村,這就是被人們視爲人間天堂的朱苦拉。與外面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相比,村裏青瓦白牆的百年老屋除了留下斑駁的痕跡外依然如故,時光似乎在這裏停留。

  1892年,也就是清朝光緒十八年,一個法國傳教士在這裏留下了中國咖啡的傳奇——

  法國傳教士種下的阿拉比卡咖啡

  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日子都很不好過。由於中國風起雲湧的革命運動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衝突,也由於一些傳教士有恃無恐欺壓百姓,全國各地的“教案”層出不窮。這時,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田德能從巴黎教區被派往雲南大理賓川,爲此,他起了這個中國名字。相比其他一些地方的傳教士,在賓川州城傳教的田德能算是比較幸運的。

  這個時期,賓川漁泡江地區惡霸張邑清無惡不作,強佔土地,欺男霸女,民憤極大。彝人杞幹文等人請田德能幫忙訴訟,打贏了官司。於是,田德能決定留在金沙江支流漁泡江大峽谷中的朱苦拉村進行傳教活動,併入鄉隨俗地修建了一座當地建築風格的教堂,至今仍矗立在村子中心。

  也許是法國人特有的咖啡嗜好,也許是顯示紮根朱苦拉的信心和決心,田德能從越南帶來咖啡種子,種在教堂邊。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田德能肯定不會想到,百餘年後的今天,他的傳教事業早已夭折,他卻意外成爲中國引種咖啡第一人。他種下的阿拉比卡(Arabica)等品種的咖啡豆,也成爲寶貴的咖啡種質資源。

  朱苦拉的村民們對咖啡樹有特殊的感情,即使在咖啡豆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經濟效益的時期,村民也沒有砍過一棵咖啡樹。至今,朱苦拉仍有13畝計1134棵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樹,年產量150公斤左右。其中有24株樹齡達100餘年。遺憾的是,田神父當年親手植下的那棵咖啡樹,在1984年的一場大雪中被凍死。

  田神父在朱苦拉待了10多年。後來他自恃有功,飛揚跋扈,遭百姓反對,只好黯然回國。如今,他修建的教堂早已人去樓空,像是默默訴說着這個小小山村的百年滄桑。

  隔絕閉塞的“人間天堂”

  “朱苦拉”原是彝語,意思是彎彎曲曲的山路。田神父到這個地方傳教後,有人又把朱苦拉解釋爲“人間天堂”。

  歷史上,進入朱苦拉的山道有兩條,一條是西路,從賓川縣平川鎮出發,需一兩天;一條是東路,從大姚縣石羊鎮往西跨過漁泡江。兩條路都很難走,老百姓稱它有“九十九道彎、八十八道坎”。當地的領導給我講,過去因爲道路實在太窄太險,羣衆從山外買回的豬仔養大後,就無法再趕出山外去賣。當地人還講了這樣一件有點幽默的舊事:“文革”初期,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被派到這一帶工作,隨着道路越走越險,他終於不敢再前進了,於是愴然在懸崖上寫下“革命到此止步!”幾個字,從此辭職回家。

  時至今日,我仍然體會到行路的艱難。從平川鎮前往朱苦拉村的路極其艱險,特別是沿漁泡江邊的一段,基本上是從絕壁上開鑿出來的簡易通道,路面僅能夠容納小車輪距的寬度。路的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面是懸崖絕壁,有的彎道必須倒車才能轉過去,嚴格講不能稱之爲公路,和棧道基本沒有什麼區別。就是這樣一條通道,也是2010年大唐公司爲建漁泡江電站才修通的。當年修路時就有兩臺挖掘機滾下絕壁,所幸駕駛員跳車逃生,毫髮無損,也算是奇蹟了。到了朱苦拉,我完全相信這些故事不是笑話,也印證了朱苦拉咖啡得以保留的歷史因由——從前,由於交通不便,朱苦拉幾乎與世隔絕。也許正是由於它的封閉,才避免了歷史上的多種折騰波及這裏,使這些百年咖啡樹得以保留下來。

  打造“朱苦拉百年古咖啡”

  我們去村裏看望現年85歲的彝族老人李福生。老人的漢話講得很好,只是由於耳朵聽不太清楚了,需要家人爲我們當翻譯。他說:新中國成立前,朱苦拉大部分村民都信仰天主教,神父會講彝族話,講聖經時一般先用法語念,然後又翻譯成彝話給我們聽。李福生說,從他記事起,經歷了兩位神父,後一位也是法國人,中國名字叫段國璋,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離開的。說到這裏,老人還給我們唱了一段聖歌。新中國成立後,李福生當過民兵隊長,入了黨,又當了幾十年的生產隊長,帶領大家種植咖啡。從前實行統購統銷,他們種出的咖啡豆都是交給供銷社。

  杞鳳華是現任朱苦拉村黨總支書記,53歲,1993年至今在朱苦拉村委會任職。他告訴我,朱苦拉全村84戶、337人,只有“杞”和“李”兩個姓氏,基本都是彝族。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種植咖啡和核桃,人均純收入1200元,生活還比較貧困。近年來咖啡價格上漲,他們按縣政府的要求,把咖啡作爲重點產業進行保護和開發,縣財政每年撥10萬元扶持資金,着力打造“朱苦拉百年古咖啡”品牌。只可惜“朱苦拉咖啡”這個品牌卻被人搶注了。杞鳳華對帶領羣衆增收致富充滿信心,他們積極與中國咖啡行業的龍頭企業合作,計劃發展咖啡1000畝。他說,今年村民咖啡和咖啡苗木的收入將會有較大的增加。

  村邊地頭,村民們正在點播咖啡。他們兩人一組,一人用鋤頭撥開土壤,一人將咖啡種子點播在地裏,然後再用土蓋上。育出的咖啡苗除本村種植外,還銷到江對面的大姚縣等地。

  經過百年時光的薰陶,在朱苦拉村,喝咖啡早已經成了當地少數民族羣衆的生活習慣。杞鳳華告訴我,村子裏不論男女老少,都喝咖啡,鐵鍋石磨,自炒自磨。不過,咖啡的炮製過程是保密的,不傳妻子,不傳女兒。他請我們到他家裏做客,經他的允許,我進廚房看他製作咖啡。但見他將磨好的咖啡及幾個瓶瓶罐罐裏掏出的配料倒在大鋁茶壺裏,放到沼氣爐上慢慢煮,然後用紙杯給我們每人斟上,大家一起開懷暢飲,濃香的咖啡讓人喝得絕對過癮。在這裏,村民喝咖啡與其他地方的村民喝茶一樣,與所謂的“品位”“情調”完全無關。獨特而濃郁的原生態咖啡文化,讓人歎爲觀止。

  朱苦拉村小學的老師鄭叔林是四川人,當年跟隨當兵退伍的男朋友走進朱苦拉,筋疲力盡的她沒有膽量和力氣再走出這深深峽谷,當然也爲朱苦拉人的純樸所感動,於是她留了下來,當了一名“一師一校”的民辦教師,29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如今學校裏一至三年級共有16名學生。走進教室,見教室的兩頭分別支了一塊黑板,面南的一、二年級同學正在聽鄭老師講課,面北的三年級同學正在做作業。目前,8公里外的村完小學生住宿樓即將竣工,這樣,孩子們就可以接受正規的教育了。

  這些孩子,是朱苦拉的未來。

2014-06-17 10:40:25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