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咖啡 朱苦拉咖啡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豆 > 2024-06-26 09:47:28

  央視播出星巴克咖啡在華攫取高額利潤的新聞之後,喝咖啡這樣一種生活消費很快引發人們的熱議。一直以高端咖啡品牌著稱的星巴克,被冠以了“品位”、“小資”、“高檔消費”的光環。有關消費習慣和高價位的爭議背後,實則反映出的國內咖啡品牌的競爭劣勢,即便質量優、價格低,仍無法引導國內的咖啡市場。

  雲南一直佔據着國內咖啡種植98%的份額,也擁有多個咖啡品牌。而源自雲南大理賓川縣的朱苦拉咖啡,雖然被考證爲中國最古老的咖啡,但也是近幾年來纔開始爲人們所瞭解。這個僅靠24棵百年古咖啡樹,歷經一個世紀才逐漸起步的咖啡產業,正試圖在海外咖啡品牌引導國內市場的大背景下突出重圍,打造自己的品牌。

  大山深處的咖啡村

  朱苦拉村地處偏遠、交通閉塞,不僅讓朱苦拉咖啡在歷史長河中得以保留,也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祕面紗。

  10月25日,大理賓川縣平川鎮朱苦拉村。新一季的咖啡果剛開始採摘。

  57歲的村民李樹英半蹲在地裏,一手扶着咖啡樹的枝條,一手輕輕地將咖啡果摘下,放入斜挎在肩膀上的編織袋裏。花費了一上午的時間,李樹英僅採下了不到10公斤的咖啡鮮果。這並不奇怪,剛到採摘季的咖啡,只有零零散散的成熟紅果點綴在枝條上,大量的綠色咖啡果將在以後的大半年時間裏分批成熟變紅。

  李樹英的身後,是一片綠油油的咖啡林,將朱苦拉村環抱在中間,並連成一體。立在村口的木牌給了朱苦拉村一個很好的介紹:當你來到山神廟前的桑杷樹下,朝南方向的山谷望去,鳥瞰右側鑲嵌在大山腳下、緊緊依偎在漁泡江畔的小村莊,這就是朱苦拉。

  朱苦拉村的出名,起初並非因爲它的美景。這個只有84戶人家,不到400人的彝族小村寨,卻頭頂着“中國咖啡發祥地”、“活化石”等光環,環抱村莊的成片咖啡林便是這些光環的有力支撐。有了這些光環的存在,朱苦拉村和朱苦拉咖啡近年才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從地圖上看,朱苦拉村恰好位於楚雄、麗江、大理三個州市的交界處,屬金沙江上游乾熱河谷區域。距離平川鎮政府51公里,離賓川縣城108公里。

  朱苦拉村糟糕的交通狀況在整個賓川都是出名的,就連村子裏的百姓也稱是“九十九道彎、八十八道坎”。從平川鎮前往村子的51公里路,全是陡峭的盤山路,坑窪不平的土石路面,一邊是懸崖,一邊是萬丈深淵。經常在這條路上往返的當地林業部門工作人員說:“朱苦拉,下雨天既沒有人進去,也不會有人出來,即便在晴天,51公里山路也只有越野車和摩托才能通行,單程就需要3個小時”。

  10月25日上午,記者進村採訪途中,恰好碰見朱苦拉村委會幹部騎着摩托趕往鎮上開會。“明天早上的會,今天下午以前就一定要從村子裏出來,不然就趕不上。”朱苦拉村委會的杞文明說,進村的這條公路是幾年前由進山搞水電開發的公司出錢修通的,平時只有摩托車和拖拉機出入。

  或許正是因爲地處偏遠、交通閉塞,以及朱苦拉村獨特的地理位置,才讓朱苦拉咖啡在歷史的長河中,靜悄悄地保留下來。而這一切,也似乎給朱苦拉咖啡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採訪中,記者從村委會也聽到了一個好消息,由於朱苦拉咖啡的聞名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當地政府將着手改善交通條件,對進村道路進行硬化。

  一個世紀的生活習慣

  喝咖啡,如果說在咖啡廳是一種生活品位,那麼在朱苦拉村,則是村民們傳承一個世紀的生活習慣。

  朱苦拉咖啡的出名,得益於這裏的咖啡種植歷史。1892年,清朝光緒十八年,法國傳教士田德能到朱苦拉村進行傳教活動。他將一粒從越南帶來的咖啡種子,種在了村裏的教堂邊上。無心插柳柳成蔭,誰也沒有想到,傳教士種下的一棵咖啡樹,卻成就了朱苦拉的百年咖啡經典。神父所種咖啡樹上掉落下來的種子,讓一片咖啡林在教堂的周邊生長起來,這也正是朱苦拉村至今尚存的24棵百年古咖啡樹。時過境遷,田德能種下的那棵咖啡樹在1984年的大雪中被凍死,唯有斑駁的教堂至今仍矗立在村子的中心。

  既然有上百年的咖啡種植歷史,朱苦拉村民喝咖啡的歷史自然也經過了百年的沉澱。10月25日,朱苦拉村委會的杞文明早早地煮好了一壺咖啡。一個普通的燒水壺便是煮咖啡的工具。煮好後用力搖晃幾下,連着咖啡粉一齊倒進杯中。喝咖啡的杯子,是城裏咖啡廳裏喜歡用的咖啡杯。原以爲,當地人也開始學習城市人喝咖啡的講究。不料杞文明說,一般有客人來我們纔會用咖啡杯來喝咖啡,平日大家都是用紙杯。細品幾口,口感雖不及咖啡廳的細膩順滑,但濃濃的咖啡香卻回味悠久。

  在村裏,喝咖啡又是一種別樣的感受。51歲的鄭淑蓮是朱苦拉村小學的唯一老師。在她的家中,磨好的咖啡粉擺在電視機的旁邊。她習慣將咖啡稱爲“咖啡茶”,每當有客人來,她也總會用“咖啡茶”招待。一小勺咖啡粉,一小勺白糖,一起放入紙杯中,然後衝上開水,一杯速溶咖啡就這樣製成了。鄭淑蓮說,朱苦拉村有一套古老的煮咖啡的方法,但農忙時節,很少有人有那個閒功夫去慢慢煮。即便是咖啡粉,現在大多也是用機器加工,而不是用石磨。

  “在朱苦拉,喝咖啡就是一種生活習慣,不像城市裏那麼講究。”鄭淑蓮是從四川嫁到這個村的,也是村裏僅有的兩個漢族人之一。至今她還記得30年前第一次跟着男朋友到村裏,喝的第一口咖啡,是隔壁鄰居煮給她的,“沒加糖,很苦,跟中藥一樣”。後來她發現,在這個村子只要哪家辦喜酒,每個桌子上必然少不了的就是一壺咖啡,大家都用碗喝。

  鄭淑蓮還說,雖然朱苦拉村喝咖啡的生活習慣傳承已久,但真正開始流行還是近些年的事情。“以前這裏不通公路,非常貧窮。村民收了咖啡豆,大多都是攢着拿出去賣,換點錢買鹽等生活用品。”直到最近幾年,村裏通了公路之後,村民可以到漁泡江邊在建的水電站打工,村裏的農作物也有條件運送出去交易,經濟條件才稍微好了一些。每年咖啡豆收穫後,幾乎每家都會留下一小部分,用來自己喝和招待客人。

  在朱苦拉,只要是外面來的客人,無論去到哪個村民的家中,主人總會泡上一杯咖啡。沒有牛奶,一勺咖啡粉、一勺糖,或用碗,或用紙杯,但這些對朱苦拉咖啡濃郁的芬芳沒有絲毫影響。或許就像鄭淑蓮所說的那樣,在這裏喝咖啡,只是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並已傳承了一個世紀,跟情調、品位都沒有關係。

  “草根”咖啡的轉機

  傳教士的無心之舉、倖免砍伐的古咖啡樹、專家的紛至沓來,朱苦拉咖啡得以保留一直被喻爲“無心插柳”。

  從法國傳教士種下的第一棵咖啡樹在這裏生長開始,朱苦拉村似乎就再與咖啡分不開了。而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裏,朱苦拉咖啡也一直在這裏寂靜生長。從名不見經傳的“草根”咖啡,到現在的成名,其間的故事更像是一部傳奇,有着太多的無心之舉。

  朱苦拉咖啡曾經有過一段繁榮時期。1948年,朱苦拉老村長李福生帶領當時43戶村民種植了80多畝咖啡林。如今李福生已經87歲,雙耳聽力嚴重下降,很難與外界交流,那段久遠的歷史很難再次還原。但自鄭淑蓮來到這個村子到現在,朱苦拉咖啡也歷經了起起落落。

  鄭淑蓮來到朱苦拉村時,李福生帶領村民種下的咖啡樹已有30多年的樹齡,出產的咖啡豆幾乎都是由供銷社統購。到後來土地包產到戶,咖啡林被分配給村裏的各家各戶。由於朱苦拉地處山腳,土地資源本來很匱乏,糧食種植都沒有足夠的土地。“1988年左右,咖啡豆的價格在2塊錢一公斤。”由於咖啡樹帶來的經濟效益並不高,不少村民開始砍掉自家地裏的咖啡樹,改種莊稼。

  這樣陸陸續續地砍伐咖啡樹一致持續到了1997年,出生在朱苦拉的賓川縣民委主任開始聯繫外面的商人進村收購咖啡豆,朱苦拉咖啡賣到了25元一公斤,創下了歷史最高價格。但這樣的好景也僅僅持續了一年左右,咖啡豆的價格又跌落谷底。直到2008年,朱苦拉村原有的咖啡林被砍伐後僅剩下13畝。

  鄭淑蓮已記不清具體的時間,一羣人從昆明來到朱苦拉參觀當年的教堂。這一行人中,就有現在雲南省精品咖啡學會祕書長陳德新以及一些專家。在參觀教堂的過程中,教堂邊上的咖啡樹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在瞭解到這裏的咖啡種植歷史,以及在後來對咖啡的各種研究後,“中國最早咖啡樹”的概念開始形成。到後來,雲南一家知名咖啡品牌企業也開始對朱苦拉咖啡進行反覆考證,加上多位專家的研究結論,最終確定朱苦拉咖啡是中國最古老的咖啡。

  從那時起,無論是政府還是咖啡企業,都開始關注到這個古老的村落。有咖啡企業很快就與當地政府達成了協議,由公司負責收購村裏出產的咖啡豆,價格高達50元/公斤。“中國最古老咖啡”的宣傳讓朱苦拉一夜成名,不少外地商人也開始關注到朱苦拉。在市場競爭中,朱苦拉的咖啡豆價格攀升至如今的80元/公斤。

  “農民總是以當下的經濟效益爲出發點,當初看不到咖啡的發展前景。”到現在,鄭淑蓮和大多村民一樣,開始爲以前砍掉的咖啡樹感到心疼。雖然大片的咖啡林曾被砍伐,但幸運的是,村民李賓祥家地裏的24棵120餘年的古樹僥倖保留下來。如今,這24棵古樹已經被當地有關部門掛牌保護。

  縱觀朱苦拉咖啡的發展史,從傳教士的無心之舉,到僥倖保留下來的古咖啡樹,再到專家紛至沓來,正如賓川縣爲推廣宣傳朱苦拉咖啡所創作的那首歌一樣:一個遠古浪漫的村莊,一個傳教士帶來信仰,一顆咖啡樹也在慢慢成長,一個傳奇已經醞釀。一個世紀它被人遺忘。一座教堂還在守望……朱苦拉,朱苦拉,無心插柳柳成成蔭……

  正在進行的品牌打造

  朱苦拉咖啡已然成爲了賓川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政府和企業的聯手保護開發,則是在這張名片上書寫更多的內容。

  在平川鎮政府,副鎮長楊建麗這樣形容朱苦拉咖啡:它已經是我們平川,乃至整個賓川的一張名片。隨着朱苦拉咖啡得到普遍認可之後,有關朱苦拉村和朱苦拉咖啡的保護工作也拉開了序幕。政府開始在朱苦拉咖啡的加工方法、品牌打造、教堂修復上進行財政投入。

  賓川高原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於2010年通過招商引資在賓川註冊成立,將傾力打造賓川本土有機咖啡品牌。通過企業的宣傳,不難看出該公司的宏偉目標。計劃從2010—2016年,用6年時間投資8個億完成在賓川基地的整體規劃。其中包括擴大基地咖啡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建成咖啡加工廠、咖啡研發基地,完成咖啡產業從粗放的原材料生產供應到咖啡產品精深加工的轉變;建設咖啡文化主題公園——中國咖啡之源,進一步開發、利用賓川朱苦拉咖啡的深厚文化底蘊,提升賓川咖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衆所周知,雲南佔據着全國98%的咖啡種植份額。普洱、保山、版納及文山都在大規模種植咖啡。而大理在雲南咖啡種植版圖上根本就排不上號,又如何憑藉一個大山深處的村莊,在雲南乃至全國的咖啡市場上角逐呢?

  賓川高原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雪君表示,當前雲南的咖啡產業仍主要以生豆和咖啡粉爲主,缺少有自主創新、研發能力的本土品牌,也因此缺乏市場定價權,導致附加價值極低。而他們公司所做的正是爲了擺脫這種局面,實施專業化、產業化、品牌化的運營方式。

  萬雪君說,朱苦拉咖啡屬於純種的波邦蒂皮卡種羣,而能夠存活100年以上並仍保持着超高的品質、產量的同類咖啡林在全世界範圍都是極其罕見的,具備極高的科研價值,同時也有力地說明賓川一帶具備極佳的種植條件。另外,朱苦拉村獨特的咖啡文化與歷史理應受到品牌化的尊重,百年古咖啡林見證着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咖啡的種植軌跡,而這種文化背後蘊含的財富更是難以估量的。“公司也正是看中這一點,才最終與賓川結緣”。

  如今,朱苦拉村的咖啡種植規模在政府和公司的大力推動下,已經發展到了700餘畝。而整個賓川,以朱苦拉爲中心的咖啡種植帶也正在逐步延伸,截至今年9月已達到了8000餘畝。漫步賓川縣城,朱苦拉咖啡已經從村子裏走出,進入到了縣城大大小小的咖啡廳。或許得益於有關朱苦拉的傳說,又或許得益餘賓川僑鄉的特殊身份,咖啡在這裏很受歡迎。朱苦拉咖啡已然成爲賓川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而接下來我們所期待的,則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如何在這張名片上書寫更多的內容……

  村子周圍全是咖啡樹

  通往朱苦拉村的道路非常難走

  朱苦拉村的村民們一直有用碗喝咖啡的習慣

2015-10-28 17:48:3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