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杭州西湖人氣最旺的斷橋景點對面,市級文物保護點、蔣經國舊居那“民國範”的老房子裏,相繼開出星巴克、麥當勞兩家分店。
走進“有故事的老房子”,來一杯“有文化的咖啡”,當初開店之前是這麼對外吆喝的。可惜等開門迎客,說好的文化內涵展示、歷史氛圍營造,僅體現爲院子裏幾幅圖文介紹、店內牆上掛的幾張老照片。歷史文化之於商業開發,到底是真正融進去,還是僅僅“掛”上去、“貼”上去?明眼人不難看出來。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這一項目原本以“麥咖啡”名義報批,講明“僅限於經營咖啡飲料”“不得用作餐飲”,開業後卻是薯條漢堡俱全的麥當勞快餐。大量餐飲廚房設備在文物建築內登堂入室不說,連二樓看得見西湖風景的主樓客廳,也被封閉成“非請勿進”的後廚操作間。
其實早在去年年初,這個項目的環評公示一經披露,專家學者便不乏擔憂之聲,對文物建築加咖啡、快餐的搭配法不看好,覺得完全可以有更合宜的選擇。何況,以往不乏令人痛心的教訓,讓老房子遭受不可逆的損傷。
如今,擔憂已被證明並非多慮。先不說蔣經國舊居這棟老房子,曾與文學家黃源、數學家陳建功、瓊崖革命領導者馮白駒等人物結過緣,見證過新編崑劇《十五貫》的策劃誕生,其歷史與文化價值如今充斥着商業的味道,已經令不少遊人大呼可惜。就說其公然將違背“不得用作餐飲”之約,更令人感到心涼。
所幸,把店招廣告直接裝到外牆上、將開放式走廊“包”起來當房間的諸多做法,由於文物管理部門的及時介入,及時叫停,還算是守住了“不改變文物建築外立面和原有格局”這條底線。
說到這兒,不禁要問,當文物建築保護遇到商業開發利用,如何讓這杯“有文化的咖啡”真正飄香?
最重要的,還是得抓牢“文化”這個關鍵詞。如果說一城一地的歷史文化是一本大書,其中許多章節段落就寫在歷史文化建築裏。無論作何商業用途,都應與所在這一特殊處所相宜相稱,讓歷史文化的“密碼”通過老房子的載體得以傳揚。本意是透過一杯咖啡,帶出歷史的分量、品出文化的味道。歷史文化之不存,咖啡只喝出一股子商業味,難免會越來越寡淡。
商業開發業態方面,也應改改“重餐飲、輕文創”現象。如今,杭州西湖,環湖景區經營業態中餐飲業高達28%,而文創業態明顯少得多。西湖邊不缺喫飯的地方,文化味則不夠多。有心思、有趣味的文創經營場所,今後仍有很大市場空間。
總之,對文物建築開發利用得“輕”一點,不要只圖眼前商業利益用“狠”了。得“慢”一點,用文化的“香味”引人駐足停留,這才符合歷史文化建築的秉性,也契合當下觀光遊向休閒遊轉變的趨勢。
當然,文物建築如能以公益性、文化性的陳列展示作主要用途,無論是專家還是市民遊客都會投上贊成票。正如杭州蔣經國舊居附近的北山路上,已有歷史建築“菩提精舍”修闢爲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歷史建築“抱青別墅”設立杭州國畫院美術館,免費向公衆開放。精心策劃布展輔以現代科技手段,再加上老房子本身的魅力,讓老宅子保持了歷史味兒,也有了生機。
文章來源於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