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創立的咖啡品牌歐焙客專注撐起了咖啡這門生意

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12-22 13:28:50

江承哲和張晉銘,是歐焙客的創始人,這兩位熱愛咖啡的臺灣青年掌握了豐富的咖啡專業知識和嫺熟的技能。烘焙咖啡是興趣,但淘寶店更是一項生意,抑或 事業,好在他們做得足夠用心。從店鋪精緻的設計到專業的介紹,從原料挑選到精心的烘焙,再到挑揀包裝,每一個細節都在印證一件事——歐焙客做的是精品咖 啡。

專業本色

在歐焙客的店鋪首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位合夥人的資質和履歷介紹:江承哲曾獲得2013 WCE世界盃咖啡烘焙大賽臺灣選拔賽的TCRC冠軍和世界賽亞軍,張晉銘曾獲得2012 WCE世界盃杯品師大賽臺灣選拔賽亞軍,而且他們都是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認證的咖啡杯測師。“我們不僅熱愛咖啡,我們更鑽研咖啡”。這是兩位創始人想要傳達給消費者的印象。

歐焙客的工作室位於上海近郊,幾張小圓桌,各式咖啡器具,舒緩的音樂和空氣裏瀰漫的濃郁咖啡香味,讓人誤以爲來到了一個小咖啡館。靠牆放置的一排圖示展板上,都是關於咖啡知識的介紹,這是上課少不了的道具。

作爲總經理的江承哲是個斯文有禮的年輕人,在助理爲大家衝調咖啡的時候,他就站在一邊爲客人詳盡介紹這支咖啡的品性和手衝法的好處。

江承哲今年30歲,畢業於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專業,讀書期間就喜歡在宿舍烘焙咖啡、鑽研咖啡,同時他還選修了電子商務。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 他來到浙江嘉興的一家臺資企業做項目管理,兩年半後離職,又考得美國項目管理師PMP認證。在他看來,這些經歷其實都是爲現在做的準備,爲創業做的積澱。

幾年前,江承哲在嘉興街頭髮現一家咖啡器具店,靈機一動就去找店老闆談合作,由他來提供優質咖啡豆,租用這個場地搞活動,還寫了企劃書。“等了很久也沒得到回應,我便打算自己來做。其實一開始就沒想過開咖啡館,只是想將一些比較獨特的精品咖啡帶進來。” 江承哲說。

“大部分人所說的‘精品咖啡’是籠統的,不那麼精準。我們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諮詢,以比較精準的定義來看的話,首先要符合SCA的標準。”江承哲邊 說邊把一張“生豆熟豆瑕疵分類表”放在桌上。咖啡的瑕疵有很多類,如黴菌感染、蟲咬等。按照記點的方式,350克生豆裏瑕疵豆不超過5個的纔算精品咖啡。

這是針對咖啡種植戶的要求,精品咖啡的樣品必須達到這個標準。由於從市面上採購的咖啡生豆是不可能沒有瑕疵豆的,爲了達到精品咖啡的標準,歐焙客的工作人員要在烘焙前先把生豆挑一遍,烘焙之後再挑一遍。除了極少瑕疵外,精品咖啡還要經過杯測鑑定,評分要達到80分以上。

“當你喝到一杯咖啡的時候,前面已經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事,只有把控好每一步,才能做出好喝的咖啡,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江承哲對《天下網商》記者 說。作爲一個好的咖啡師,既要嚴格把控原材料,又要悉心專研烘焙技術。對江承哲和搭檔來說,咖啡是他們每天必喝的東西,對高品位的追求更不在話下。

開店之初,江承哲只在一些咖啡論壇上發帖介紹歐焙客,從未在推廣上花過錢。“淘寶也蠻厲害,我只是把東西放在上面,就有人有興趣來購買,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一開始我們就展現了專業的部分,讓大家有信服的感覺吧。” 他說。

精品態度

對咖啡發燒友來說,咖啡王國是一個豐富多彩、探之不盡的世界。

“對我來說,咖啡就是一種很‘化學的’東西,從種植到處理,再到烘焙,這個過程有很多化學反應發生,用化學的眼光去理解它,能帶來很多靈感。”江承哲覺得這是他們的優勢,針對不同器具、不同咖啡豆做調整,以求達到更好更特別的風味。

歐焙客的訴求是讓咖啡較甜,這並不容易。咖啡烘得太久容易苦,烘太淺又會很酸。江承哲對烘焙的理解是希望咖啡風味表現得完整順口,不會有雜澀感,活潑,有律動性,有在口腔中跳動的感覺。

說到張晉銘,江承哲會笑着說“也是一個咖啡的瘋子”。正因爲如此,兩人在咖啡的鑽研上願意花心思。

“很多人以爲咖啡豆要烘得均勻漂亮纔好喝,這是一個誤區。對我們來說,咖啡要有層次感,比如較深層的風味和明亮的香氣,有種漸近的感覺纔好。”他們 獨創了一種自稱爲Coreshell的烘焙法,豆子經一次烘焙後做快速處理,使其產生內外烘焙度的差異,形成風味上的變化。江承哲覺得這樣做很有趣,咖啡 在調性上有了轉變,增加了甜度和厚實感,香氣變得更有風味。

每週一、四是歐焙客的烘焙日,這一天要處理當天上午10點前包括前幾天的熟豆訂單。

我們到訪的當天,恰好趕上烘焙日,江承哲形容樓上正在“打仗”。在頂樓的烘焙間裏,一大一小兩臺烘焙機發出隆隆聲,張晉銘正忙得不亦樂乎。雖已是秋天,烘焙室的溫度還是比室外高,而在盛夏,這房間裏的溫度常有四五十攝氏度,因此烘豆子也是一件體力活。

在隔壁的生豆儲藏間裏,架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包裝好的青綠色咖啡豆。午後溫度高,江承哲順手打開了空調,爲這些咖啡豆降溫。一般而言,生咖啡豆的最 佳儲藏溫度要保持在25攝氏度以下。另一個房間裏,工作人員正在細心挑揀熟豆,用勺子去掉瑕疵豆,保證送到客戶手中的咖啡是優質品。

歐焙客一個月大概會烘焙500磅咖啡豆,由於每週的烘焙日只有兩天,品類太多會導致時間來不及。因此江承哲在計劃縮減他們的咖啡豆庫存種類,畢竟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保證質量是前提。

兩個年輕人像神農嘗百草一般,在兩年時間裏試遍了上百種咖啡豆,對不同咖啡豆的風味和表現風格都很清楚,以便篩選出性價比最高的豆子。江承哲舉了個 例子:“雲南的咖啡很有潛力,但是你平常喝到的雲南咖啡可能不怎麼樣,所以要去找,找到很用心種植和處理的咖啡,現在我們手頭上的一支雲南咖啡是試過60 支樣品後決定的。”

在歐焙客的店裏,半磅新鮮烘焙的咖啡以70~90元最爲常見,便宜的也有49元,貴的有289元,不過價格親民的產品還是主角。

“不管怎樣,我希望咖啡是大衆喝得起的,所以價格不會定得很高,但是品質也不會比藍山差。”江承哲說。

授人以漁

歐焙客不僅生產咖啡豆,還提供專業知識。從今年10月開始,線下課程就正式開授了。

隨着歐焙客的名氣漸長,慕名來拜訪、取經的人越來越多。儘管歐焙客的客戶大部分是散客,但也有一部分固定客戶,比如線下咖啡店的店主。

目前歐焙客已經與50多家咖啡館達成合作關係,成爲上游咖啡豆提供商。

“有一些是朋友介紹過來的,在跟我們採購咖啡的過程中學習咖啡知識。”江承哲說。做咖啡時間久了,他發現大陸的咖啡培訓市場很空白,越來越多的人在 線或登門向他們詢問專業知識,“學習機會少,他們找不到信任的適合的商家或老師來學習這些東西。其實烘焙很難學,因爲其中的商業機密太多了,一般人不可能 去教”。

《精品咖啡學》的作者韓懷宗是江承哲的師長兼朋友,他被譽爲臺灣咖啡界的老頑童,一直致力於當地的咖啡教學工作。受他啓發,江承哲和搭檔也開始在大陸開設教學課程。

傳播咖啡知識,這是一件好玩又有意義的事。

江承哲看到這幾年人們身邊的咖啡館多了起來,咖啡業的發展正呈現向上走的勢頭,用“火爆”來形容開課狀況並不爲過。他們通過微博、淘寶發佈課程訊息 後,很快就招滿了學員,有人甚至從黑龍江趕來上課。歐焙客開設的課程包括烘焙、杯測、手衝等,偏重技術性和實操,一般都是短期班,幾天就結束。“我們也上 過國外的課程,知道進度可以抓到哪裏,很多東西還是要靠時間去累積的,修行在個人。”江承哲說。


做咖啡教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江承哲發現,咖啡界有很多流言誤區,導致一些不科學的說法大行其道,讓很多人以爲必須這樣或那樣。比如手衝咖啡,有 人堅信悶蒸30秒纔是正確的,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視豆子的實際情況決定。江承哲相信實證,他購買了很多專業儀器,用數據來告訴大家背後的原理。

這兩年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補學專業知識,去國外學習、瞭解行業資訊,自創的烘焙法也經常讓國外同行感覺好奇。至於教會一批專業的咖啡從業者,江承哲一點都不擔心競爭,相反他希望大家共同把這個市場做大。

“很多人來談合作,這要篩選,現在有可能做的是跟設計界的一些大前輩合作開一家咖啡店,我們只負責技術的一面,不參與經營。”江承哲告訴《天下網 商》記者。他曾多次受邀去雲南,認識了很多咖啡從業者。每年,當地的農友都會寄咖啡樣品過來讓他們幫忙品鑑。他設想過辦一個專業網站,開拓新的業務。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關注WECHAT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

2016-07-29 10:26:2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咖啡-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