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精品咖啡豆莊園產區風味口感特點品種品質介紹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巴拿馬咖啡豆 > 2024-06-03 06:52:34

故事要從上世紀說起,要從巴拿馬運河的開鑿說起。這個與蘇伊士運河齊名的海上交通要道,南北美洲的地理分界線,應該也是世人談起巴拿馬來最首先想到的一個地標吧。
   巴拿馬運河從1883年動工修建到1914年通航,歷時三十年。工程最初由法國人主導,後來開發權又落到美國人手中,而其間動用的工匠和技術者多達五萬人,其中很多技術人員都是來自北歐的工程師。Toleff Bache Mönniche就是其中一位。
   這位畢業於德國德累斯頓學院的挪威籍工程師,當時負責巴拿馬運河科隆港的閘門技術工作。熱帶雨林氣候的巴拿馬,溼熱及蚊蟲肆虐讓很多北歐人難以適應,不斷遭受疾病,很多人因此喪命。1911年,已是第四次患瘧疾的Toleff Bache 乘蒸汽船沿太平洋沿岸來到了奇裏基(Chiriqui)省的小鎮波奎特(Bopquete),這裏乾爽的氣候和清新的空氣適合養傷,也讓他得以康復。深愛上這片土地的他在退休之後,於1924年攜妻子Julia再次回到這裏,並買下了位於巴魯(Baru)火山腳下的一塊地,就是如今的萊麗達莊園。他們在這裏親手建了自己的房子——北歐風格的建築,從此安居於此,並開始了咖啡莊園的經營

在波奎特產區其中還分佈着許多的優秀莊園,除去著名的翡翠莊園,還有艾力達莊園,阿卡巴莊園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莊園,都出產着優質的精品咖啡。而這不僅得益於巴拿馬波奎特地區的優越生態條件和巴魯火山地的肥沃火山灰土壤外。其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在巴拿馬波奎特高地所具備的小氣候是波奎特產區精品咖啡獨一無二的重要資源;這是巴拿馬由東向西的環境讓冷空氣氣流經中央山脈匯聚在6500英尺以上,由此在波奎特區域造成了多種小氣候,使其溫度,降雨量非常適合植物的生長,因此咖啡種植在這裏的咖啡樹生長狀態非常良好。 
 
而在波奎特這麼得天獨厚的種植環境裏,自然不會只有翡翠的瑰夏這麼一支,不論風味品質與價值都不菲的咖啡王將;但天天喝瑰夏我想還是比較奢侈的,而且即使經濟上沒有壓力,那若像天天魚翅熊掌的喫也不是回事。咖啡也是如此,涉獵要廣泛,才更能享受品味咖啡的樂趣瑰夏(Geisha)的種是在1931年從埃塞俄比亞的瑰夏森林裏發現的,然後送到肯尼亞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進到烏干達和坦桑尼亞,1953年哥斯達黎加引進,巴拿馬是1970年代由洞巴七農園的弗朗西可·塞拉新先生從哥斯達黎加的CATIE分到種子然後開始了種植瑰夏咖啡。
 
Geisha,挾着颶風般的威力襲捲咖啡界,這場咖啡革命來勢洶洶,讓原本佔據咖啡王國寶座已久的一王一後——牙買加藍山、夏威夷可娜也得退避三舍,此原生於埃塞俄比亞的野生品種,在經歷無數場戰役後,現已遍值於各大咖啡產地,而其最佳代言人,則是來自巴拿馬的「LaEsmeralda」莊園。
 
埃斯美拉達農園的歷史:1924年瑞典人哈恩斯·埃里奧特創立了埃斯美拉達農園,當時不是種咖啡的而是牧場,40年後的1964年達尼埃露·比達松先生的祖父露特露弗.比達松先生爲了退休後有個老有所居而將埃斯美拉達農園買下,祖父露特露弗·比達松先生出生在瑞典,曾任美國銀行行長以及聯合國開發局長;他的兒子布拉以思比達松先生1973年從加利福尼亞搬遷到巴拿馬,繼承經營父親的農園,1987年將農園大部分改爲種植咖啡,1994年爲了創立品牌投資購買了精製咖啡的機械設備,布拉以思·比達松先生和夫人蘇珊在咖啡農園走上正規經營的同時,也養育了三個孩子,埃利古(1966年費城出生),雷切露(1967年瑞典出生),達尼埃露(1974年巴拿馬出生)

2016-09-12 13:57:3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