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咖啡手衝完成時間產區特點AA風味描述口感處理法
這一階段總共需要繞6圈同心圓。用手衝壺最細水流在中心點注水2秒後,即繞第1圈同心圓,接着每一圈同心圓都要相應變大1圈。到第5圈同心圓時,大約離濾杯壁約12.5px,所有粉層都會溼到水和衝散。接着,再往內繞回第4圈同心圓。第3階段將詳細說明如何繞第3圈。
繞6圈同心圓後,電子稱會顯示水量在70-80克左右(包括悶蒸用的31.8克水),若超過80克,水流就偏大了,必須勤練最細水流加繞圈纔可以。用這個細水流緩慢繞圈衝散悶蒸形成的粉層,全部粉都溼到水,決定着味道走向。(喝咖啡的第一感覺是味道向整個口腔散發,每個味蕾都能感覺到咖啡,能提升乾淨度和甜度。)這個階段對水流要求是最低的,就算你出現斷水流也不影響味道,只要能溼到全部粉。這個階段若出現繞圈時衝到濾紙上,濾紙上的水會被粉層吸收掉,因爲用細水流繞圈時,粉層吸水速度慢,粉層裏的水未飽和。
與之相反的是國內流行的大水流手衝。同樣是在中心點注水,但大水流繞2-3圈,粉層裏的水已飽和。大水流對粉層的衝力大,很多人都不敢繞到最邊邊,只能在中心點和濾杯壁的中間部份繞圈,大水流會很快地推高粉層,最邊邊會有部分悶蒸粉層相對於中心點是比較乾燥的,沒有衝散悶蒸粉層形成了萃取不足。(味道走向:喝咖啡的第一感覺味道向內包含,咖啡液直接向下流向喉嚨部,口感較濃,容易有生雜味。)
對於第一個問題。2tb和1b筆者(鍵人)都使用過,說說我的體驗,1b的感覺是不夠厚實,磨起來底部手握住正好,但是夾在大腿上或壓靠着肚子會顯得很難受,而且手的受力很大。2tb就不會,葫蘆形的設計使得他夾在大腿間可以很好的固定,底部玻璃壺圓弧設計和軟墊也很給力。但是就是攜帶問題,不然我建議買2tb。很結實,很耐用,不過,陶瓷的磨不要空轉。
第二個問題我之前就說過了,可以調,而且我給力建議。——“我個人建議先旋到最緊,再鬆開六格,這樣會和那天孫超老師第二次研磨比較相近)” 所說的格就是一個齒輪口。
第三個問題,手衝壺不僅使用來控制水流的,還是一個藝術品,很多日本的品牌的手衝壺在設計和製作上所花的心血使得它當之無愧是一個藝術品。初學者我建議細嘴壺,比如hario VKB,我認爲他很適合入門,而且可以直接放在電磁爐上燒(當然要是我就不會捨得直接燒)。像筆者現在用的是紅色的鶴嘴壺,琺琅瓷的,實在漂亮,但是控制起來很講究,而且還需要自己在手柄上再纏個線,不要會燙到手而影響手的穩定性。我用了一段時間的鶴嘴,再用hario VKB,會不習慣,需要再用幾次來調整,所以我覺得這兩個是有區別的。
關注公衆號,發送 88950 免費閱讀全文
2016-12-07 16:09:5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