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印尼生產的咖啡中,阿拉比卡種約佔10-15%,其餘爲羅布斯塔,利比裏卡種雖有產出,但是基本不在咖啡貿易之列
印度尼西亞羣島的第二大島蘇門答臘島是印尼的石油工業中心,島上的橡膠和木材也是有名的出口商品。但是,蘇門答臘島的咖啡更加令人矚目,該咖啡與爪哇咖啡相似,只是顆粒稍重一些。曼德海令(Mandheling)和安科拓拉(Ankola)的咖啡豆也倍受重視,前者甚至被譽爲世界上顆粒最飽滿的咖啡豆。
位於婆羅洲(Borneo)和新幾內亞之間的蘇拉威西島有時亦被稱爲西里伯斯(Celebes)。該島出產的咖啡,顆粒飽滿、香味濃郁。最好的咖啡豆產自該島南部的卡洛西(Kalossi)和蘭特包(Rantepao)。在衆多品脾中,不妨試一下西里伯斯卡洛西咖啡。
從整體上看,印度尼西亞咖啡味道很濃,口味香醇,略帶糖漿味,酸度極好,其兩個主要出口市場是德國和日本,這從側面反映了該咖啡的優異質量。吸引消費者的是它那阿拉伯咖啡豆特有的上乘品質。你可將牛奶或奶油加入高品質的印度尼西亞咖啡中而不必擔心會影響其味道。印度尼西亞咖啡共分六等,最好的是AP。但無人確知這兩個大寫字母究竟代表着什麼。
當輪船取代帆船之後,這些島嶼出產的咖啡面臨着與來自邁索爾(Mysore)的印度咖啡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消費者已經習慣於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因而他們不願接受這種“新鮮”咖啡的口味。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印尼政府竭力仿製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他們把咖啡豆“貯存”多達一年之久。然而不盡人意的是這種經過溼潤處理的咖啡,味道未被廣泛接受,以至於影響了其咖啡的良好聲譽。
然而,印度尼西亞的“貯存”咖啡或叫“旅途”咖啡至今仍在生產。它的銷售品牌一般是“昔日政府”(OldGovernment)、“老布朗”(OldBrown)和“昔日爪哇”(OolJava)。
儘管印度尼西亞出產如此之多令人叫好的咖啡,但令人不解的是當地居民更喜歡飲用土耳其風味的咖啡,而不是其久負盛名的歐洲風味的咖啡17世紀中期,咖啡樹由荷蘭人引入印度尼西亞(某些官方資料認爲比這更早一些)。1712年第一批來自爪哇的咖啡銷到阿姆斯特丹。然而,1877年所有種植園的咖啡樹均被咖啡鏽病毀壞,而不得不從非洲引進羅百氏特咖啡樹替代原有樹種。今天只有6%-10%的咖啡豆是阿拉伯咖啡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羅百氏特咖啡的主要生產國,每年生產680萬袋咖啡,大半咖啡出自小種植園,約佔總產量的90%。
爪哇生產精緻的芳香型咖啡,酸度相對較低,口感細膩,均衡度好。爪哇咖啡的香味和酸度比蘇門答臘島和蘇拉威西島的咖啡更勝一籌。爪哇最好的種植園是布拉萬(Blawan)、詹姆比特(Jambit)、卡尤馬斯(Kayumas)和潘庫爾(Pankur)等。爪哇摩卡咖啡是爪哇咖啡和也門摩卡咖啡的混合品。
印度尼西亞羣島的第二大島蘇門答臘島是印尼的石油工業中心,島上的橡膠和木材也是有名的出口商品。但是,蘇門答臘島的咖啡更加令人矚目,該咖啡與爪哇咖啡相似,只是顆粒稍重一些。曼德海令(Mandheling)和安科拓拉(Ankola)的咖啡豆也倍受重視,前者甚至被譽爲世界上顆粒最飽滿的咖啡豆
爪哇咖啡豆早年的爪哇咖啡盛名遠播,這裏指的是以前爪哇島出產的阿拉比卡咖啡。它有一種濃郁的芳香,酸度較低,口感潤滑,與摩卡咖啡拼配在一起,所造就的“爪哇摩卡綜合咖啡”曾經風靡一時,成爲頂級咖啡的代名詞,聲名遠播。
那時,銷往歐洲的爪哇咖啡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咖啡。由於當時是以帆船運抵歐美諸國的,路途遙遠再加上航速慢,所以在運送路途上要耗費大量時間。咖啡在這樣的情況下,好似經過了一種特殊的發酵,味道非常獨特。
後來當輪船取代帆船後,由於運送時間縮短,人們喝到的是比較新鮮的咖啡豆。但喝慣了陳豆的人們不習慣這種新鮮口味,所以拼命追求陳年爪哇咖啡,以至於印尼政府和一些商人故意把新鮮豆在倉庫裏存放一到兩年,再賣給消費者。事實上,與新鮮豆相比,陳年爪哇豆酸度降低到接近於零,而香味卻更加濃郁。因爲儲藏的時間較長,成本增加不少,數量有限,所以陳年爪哇一直是咖啡市場上的搶手貨。19世紀80年代,有0商故意在一些新鮮的危地馬拉或委內瑞拉豆上做手腳,仿製陳年爪哇高價出售。不可容忍的是,0商們以染色的方式來讓咖啡豆看起來更像陳年爪哇,但毫無疑問,染色的化學物質當然是有毒的。
爪哇只生產少量的阿拉比卡豆,而大部分是鏽蝕病災難後從非洲引進的羅姆斯達豆。這種咖啡烘焙後苦味強烈但香味極其清淡,雖然酸度較低,口感也比較細膩,但很少被用來直接飲用,常被用來拼配綜合咖啡,或用於製造速溶咖啡爪哇咖啡產於印尼爪哇島,屬於阿拉比卡種咖啡。烘焙後苦味極強而香味極清淡,無酸味。爪哇咖啡的苦、醇,加上巧克力糖漿的甜濃,使爪哇咖啡更甘醇順口,很受女性歡迎!
在產咖啡的亞洲國家中,印尼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印度尼西亞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諸島分佈於赤道線兩側,其中三個島:爪哇、蘇門答臘、蘇拉維西出產全球重要的咖啡。17世紀中期,荷蘭人就把咖啡樹帶到了當時的錫蘭(斯里蘭卡)和印尼的爪哇。18世紀,印尼已經成爲咖啡的主要生產地,所產的優質阿拉比卡咖啡幾乎全部供應給歐洲。但到了19世紀,1869早出現於錫蘭的咖啡鏽蝕病也禍及印尼。到了1877年,印尼諸島上的大部分咖啡田都被鏽蝕病損毀,荷蘭人不得不從非洲引進其他的咖啡品種,也就是羅姆斯達咖啡。它比較能抗病蟲害,但質量要遜色一些。印尼咖啡90%左右是羅姆斯達豆,每年大約680萬袋,只有不到10%的豆子爲阿拉比卡咖啡爪哇島,最古老的產區,爪哇咖啡的盛名從18世紀印尼咖啡輝煌時代延續至今,提到爪哇咖啡,仍能令人聯想到優質美味,當時最着名的拼配就是以爪哇咖啡搭配也門摩卡。此外,爪哇產區還有極富盛名的陳年咖啡Aged coffee,或者稱作季風咖啡Monsooned coffee。
蘇門答臘島,最具傳奇風味的產區,知名咖啡標識包括曼特寧Mandheling, 林東Lintong,加尤山Gayo Mountain。
蘇拉威西島,知名咖啡包括特拉加Toraja。
此外,巴厘島、弗洛勒斯島、帝汶也是重要產區。
咖啡種植方式
荷蘭殖民時代,咖啡種植多以大型莊園爲主,二戰以後,經歷過國有化進程及獨立運動,如今印尼所產咖啡約90%爲小型農戶生產。
咖啡品種
最初,印尼咖啡爲阿拉比卡種,18世紀末的葉鏽病災難摧毀了阿拉比卡莊園,最初,荷蘭人嘗試種植利比里亞種,後來,開始大規模種植羅布斯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