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巴西咖啡年產量達全球的30到35%,佔世界第一位,但沒有一種巴西豆稱得上是頂級的咖啡。滿山遍野的咖啡樹,分佈在巴西的南部,可是搬得上臺面的,卻只有「山多士」(Santos)一種;其他草率處理的豆子,大部分都拿來做即溶咖啡和易開罐咖啡。山多士咖啡生長在聖保羅(Sao Paulo)一帶,以出口港山多士爲名,是十八世紀由布邦島(Island of Bourbon,今天的法屬留尼旺島,位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邊的印度洋中)傳來的阿拉比卡樹後裔,屬於布邦亞種(var. Bourbon)。在樹齡三到四歲以前,布邦咖啡樹結的是小而扭曲的豆子,稱爲「布邦山多士」,這是最高級的巴西豆,通常在咖啡館裏直接被叫做「巴西」提到牙買加,馬上想到「藍山」(Blue Mountain)咖啡。稀有昂貴的真藍山豆,原產自華倫福(Wallensford)咖啡園,但現在產地已擴充到附近海撥一千公尺以上的藍山山區,只要莊園的樹種和處理程序合乎一定標準,政府就會頒發保證書,准許使用「藍山」這個名稱。
它曾經是咖啡神話的主角,可惜許多人認爲傳說中的特性--豐富的芳香、完整的質感,與均勻適口的酸味完美結合--已經不再,十五年前還有的美好酸味,如今只能在回憶裏找尋了。
儘管如此,它的價格還是水漲船高,在臺灣,有保證書的生豆零售價每公斤通常要2000元以上;在普遍使用麻袋包裝的生豆市場中,堅持用圓桶包裝的藍山豆格外顯示它的身價不凡。
「牙買加高山」(Jamaica High Mountain)指的是在島上其他低於一千公尺的山地所產的咖啡豆,品質比較普通,具有溫和的質感與酸味。至於「綜合藍山」(Blue Mountain Blend)或「藍山式」咖啡(Blue Mountain Style),通常是用好的哥倫比亞豆爲主來調製的綜合品,意在模仿藍山的味道,和牙買加沒有絕對的關係,你不會在藍山式咖啡裏面找到任何一顆真藍山豆
從整體上看,印度尼西亞咖啡味道很濃,口味香醇,略帶糖漿味,酸度極好,其兩個主要出口市場是德國和日本,這從側面反映了該咖啡的優異質量。吸引消費者的是它那阿拉伯咖啡豆特有的上乘品質。你可將牛奶或奶油加入高品質的印度尼西亞咖啡中而不必擔心會影響其味道。印度尼西亞咖啡共分六等,最好的是AP。但無人確知這兩個大寫字母究竟代表着什麼。
當輪船取代帆船之後,這些島嶼出產的咖啡面臨着與來自邁索爾(Mysore)的印度咖啡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消費者已經習慣於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因而他們不願接受這種“新鮮”咖啡的口味。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印尼政府竭力仿製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他們把咖啡豆“貯存”多達一年之久。然而不盡人意的是這種經過溼潤處理的咖啡,味道未被廣泛接受,以至於影響了其咖啡的良好聲譽。
然而,印度尼西亞的“貯存”咖啡或叫“旅途”咖啡至今仍在生產。它的銷售品牌一般是“昔日政府”(OldGovernment),“老布朗”(OldBrown)和“昔日爪哇”(OolJava)。
儘管印度尼西亞出產如此之多令人叫好的咖啡,但令人不解的是當地居民更喜歡飲用土耳其風味的咖啡,而不是其久負盛名的歐洲風味的咖啡。17世紀中期,咖啡樹由荷蘭人引入印度尼西亞(某些官方資料認爲比這更早一些)。1712年第一批來自爪哇的咖啡銷到阿姆斯特丹。然而,1877年所有種植園的咖啡樹均被咖啡鏽病毀壞,而不得不從非洲引進羅百氏特咖啡樹替代原有樹種。今天只有6%-10%的咖啡豆是阿拉伯咖啡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羅百氏特咖啡的主要生產國,每年生產680萬袋咖啡,大半咖啡出自小種植園,約佔總產量的90%。
爪哇生產精緻的芳香型咖啡,酸度相對較低,口感細膩,均衡度好。爪哇咖啡的香味和酸度比蘇門答臘島和蘇拉威西島的咖啡更勝一籌。爪哇最好的種植園是布拉萬(Blawan)、詹姆比特(Jambit)、卡尤馬斯(Kayumas)和潘庫爾(Pankur)等。爪哇摩卡咖啡是爪哇咖啡和也門摩卡咖啡的混合品。
印度尼西亞羣島的第二大島蘇門答臘島是印尼的石油工業中心,島上的橡膠和木材也是有名的出口商品。但是,蘇門答臘島的咖啡更加令人矚目,該咖啡與爪哇咖啡相似,只是顆粒稍重一些。曼德海令(Mandheling)和安科拓拉(Ankola)的咖啡豆也倍受重視,前者甚至被譽爲世界上顆粒最飽滿的咖啡豆。
位於婆羅洲(Borneo)和新幾內亞之間的蘇拉威西島有時亦被稱爲西里伯斯(Celebes)。該島出產的咖啡,顆粒飽滿、香味濃郁。最好的咖啡豆產自該島南部的卡洛西(Kalossi)和蘭特包(Rantepao)。在衆多品脾中,不妨試一下西里伯斯卡洛西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