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手衝咖啡水粉比例實用參數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4:09:38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導讀】相信大多數手衝咖啡愛好者都會注重手衝的每一個細節,手衝壺咖啡的水粉比例應該是多少呢?有的說1:16,有的說1:18,更有的說1:10,讓我們瞭解一下不同水粉不同的口味參數...... 有些新手會問道,水粉比例的問題,如果一份咖啡粉的量是15克,水粉比是1:15,乘以係數15,就知道需用多少克司的水,就得出需要225克的水。
  
  手衝咖啡水粉比例實用參數
  
  【重口味】1:10~1:11(咖啡豆克量比上黑咖啡毫升量)即金盃準則的1:12.5~1:13.5(豆重比生水毫升量)
  
  【適中口味】1:12~1:13(即金盃準則的1:14.5~1:15.5)
  
  【小清新】1:14~1:16(即金盃準則的1:16.5~1:18.5)
  
   刻度捉對了,但泡煮比例不對,也不易衝出美味咖啡。學習過程中需要反覆試喝與濃度檢測,發現手衝最佳沖泡比例,即咖啡豆量比上黑咖啡毫升量,介於1:12~1:13之間,這相當於歐美四大金盃系統,咖啡豆克量比上生水量的1:14.5~1:15.5,最容易命中“金盃方矩”萃出率18%~22%以及濃度1.15%~1.35%的黃金區間,而不致泡出味譜糾結一起的濃咖啡或水味太重的稀薄咖啡。
  
  相信大多數手衝咖啡愛好者的泡煮比例,應落在此區間內,我們最常用的手沖泡煮比例爲1:15~1:16,即“金盃準則”的1:16.5~1:18.5。
  
  當然也有些手衝咖啡愛好者採用較極端的泡煮比例,比方喜歡重口味的常以1:10來手衝(即金盃比例的1:12.5),利用較高濃度來彌補萃取的不足,也就是隻求萃取低分子量與中分子量的酸甜滋味物,避免萃出高分子量苦澀物,雖然亦可泡出醇厚的美味咖啡,但濃度太高,一般人不易接受,而且太浪費咖啡粉,不值得鼓勵,其實,以較正常的1:12(即金盃比例的1:14.5)亦可泡出很醇厚的好咖啡。
  
  有趣的是,也有些淡口味咖啡愛好者,喜歡以較稀釋的1:14以下的比例來手衝,但不要輕視這些咖啡愛好者,他們的味蕾可能更敏銳,可從較薄的咖啡液鑑賞出千香萬味的層次感。如果非得使用1:10來沖泡,才覺得夠味,那可能是味覺太遲鈍,需仰賴高濃度來刺激味覺。
  
  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圖中新增了上下兩條斜線,上方的斜線粉量比中間的斜線粉量多,而下方的斜線粉量比中間的斜線粉量少。 你可以看到,當三種不同的粉量達到同樣的萃取率( 所呈現的酸甜苦感覺相同 )時,粉量越多的那一杯味道就越重,反之味道就比較弱。
  
  泡煮比例不會隨着杯數增加而下降
  
  很多咖啡愛好者在製作一個人的咖啡還好,如果增加人數就有些彷徨失措,有人說多一個人就分量乘以二,有些則每增加一人份少用2克粉量,也就是說,如果一人份以14克粉量衝一杯180毫升咖啡,一旦增加爲兩人份,只需以26克粉量(節省2克粉)就能沖泡兩倍量,共360毫升咖啡,咖啡豆可萃取的水溶性成分,頂多只佔豆重的30%,有些產地咖啡可能還更低。味蕾會說話,少了2克咖啡粉的泡煮比例1:13.8,喝起來明顯比1:12.8更稀薄,經過ExtractMoJo檢測1:12.8的濃度爲1.42%,明顯高於1:13.8的濃度1.39%。
  
  因此,在相同的泡煮比例下,咖啡的濃度不會隨着杯數增加而自然上升,也就是說1:12比例,手衝一杯量的濃度,與同比例手衝二杯量或三杯量的濃度,是相同的;咖啡粉的用量也不會因爲杯數增加,而有減少用粉的空間,多少粉量能衝出多少咖啡,其濃度自有定數,除非你以更細的咖啡粉或更高的水溫沖泡,這另當別論。
  
  量杯必備,捉準萃取量
  
  值得留意的是,臺灣地區手衝習慣與日本不同,日本1杯或一人份約120毫升或130毫升,但臺灣地區覺得太小氣,一般店家會泡到150毫升~180毫升,咖啡玩家更大氣,一人份多半會衝到兩杯量的240毫升~260毫升。
  
  換言之,臺灣地區手衝的毫升量,隨興而爲,這倒無妨,喝咖啡浪漫點,並非壞事。重點是手衝前最好先以量杯檢測一下你的底壺杯數毫升量是以120毫升或130毫升爲準,如果三杯量,兩者差到30毫升,足以影響濃淡值。
  
  另外,底壺雖然好用,但底座太大,加上玻璃材質很容易失溫,陶瓷保溫性好一點!
  
  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咖啡沖泡黃金水粉比例
  
  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與scae歐洲精品咖啡協會所定義的GoldCup咖啡比例,必須將咖啡的萃取率抓在20%左右,而TDS大約在1.1%~1.3%間。針對DripFilter(滴濾衝煮),如何萃取出最佳咖啡風味,控制因素不外乎咖啡粉的萃取物與一杯咖啡中的濃度這兩個變量,而這兩個變量早在1960年即有所謂金盃咖啡理依據SCAE(歐洲咖啡精品協會)定義GoldCupStandard:”1000ml水,50~60g咖啡粉,92°C~96°C熱水衝煮出咖咖啡”。這個咖啡衝煮落在最佳萃取率(Extraction)與濃度(StrengthConcentration)的”靶心”位置,即是”GoldCup”。
  
  首先每顆咖啡可萃取溶出物,最大約爲30%(也就是有70%木質部等無法萃取,即10g咖啡粉最多有3g咖啡溶出萃取物
  
  沖泡比例實用參數建議:
  
  手衝比例1:13~1:16,虹吸壺1:12~~1:13,愛樂壓1:17
  
  手衝一杯水洗耶加雪菲,這是一隻中度偏淺烘焙的耶加雪菲沃卡,建議用15克粉89度水溫,水粉比例1:15,萃取出來的口感偏酸,帶點檸檬皮、金桔的甜感,後段豐富。
  
  手衝哥倫比亞翡翠莊園日曬瑰夏一杯,這是一隻輕度烘焙的瑰夏,建議18克粉,88度~89度水溫,水粉比例1:15,小富士研磨度3.5。這樣手衝,剛入口適度的日曬發酵味,較高的甜度和柔和的酸味
  
  手衝洪都拉斯一杯,這是一隻中深烘焙的豆子,建議15克粉,90度水溫,水粉比例1:14,小富士研磨度4.5,整體口感均衡,有烤堅果,牛奶巧克力味道。
  
  虹吸壺煮九十+燭芒(輕度烘焙),側燒萃取,建議20克粉2人份量,水粉比例1:12,水量刻度2,待起泡後下壺萃取約50秒收火,萃取出來的咖啡口感乾淨明亮,日曬甜感十足,層次多變,花果香餘韻持久。
  
  愛樂壓巴拿馬花蝴蝶(中度烘焙),正壓準備,建議加入20克咖啡粉,水粉比例1:17,先注入85度熱水100克,攪拌三至五下使咖啡粉充分潤溼,靜置20s,加入餘下熱水至240克,靜置40s,攪拌5s,等到1分50秒時上塞下壓,總時間爲2分5秒,發酵熟果醇香,溫和乾淨平衡,尾韻持久焦糖甜感。
  
  掛耳咖啡沖泡,準備一壺開水(衝煮咖啡的水溫建議在85℃-95℃之間),掛耳咖啡10克粉,水粉比例1:14-1:15,配150ml的水,澆淋開水時,勻速地往濾袋中澆注熱水(注意速度不能太快,水流不能太大,避免溢出)。待濾袋中的液量下降後,再次澆淋。待杯中的咖啡液量達到7分滿時,或者根據個人口味決定.小心撤移丟棄掛耳包袋。
  
  如何校正?
  
  假設我們用10g的咖啡粉浸泡2分鐘來衝煮出150cc的咖啡,這杯咖啡的酸甜苦分佈非常令人滿意,唯獨味道淡了點,那要怎麼調整呢?
  
  依照上圖可以知道,我們必須增加粉量,並且維持同樣的萃取率。但是有趣的是這時候假如我們用12g的咖啡粉同樣浸泡2分鐘來衝煮出150cc的咖啡,你會發現酸甜苦的分佈跟前一杯咖啡並不相同,而是酸甜感稍微明顯一些。 也就是說,當我們增加粉量時,若其他的萃取條件都不變,那麼所得到的萃取率是會降低的,就如同圖中的虛線所示。
  
  相反地,當粉量減少時,若其他的萃取條件都不變,那麼所得到的萃取率是會增加的。換句話說,當粉量改變時,你必須同時思考衝煮的其他參數是否需要跟着調整! 以剛剛的例子來說,12g的粉我可能會浸泡到2分半來達到類似的酸甜苦分佈!
  
  當你知道了這些之後,恭喜你,你已經抓到金盃理論的重點啦,雖然有許多影響咖啡味道的因素並不包含在這個理論中,但是無論何種衝煮器具,你都可以試着用金盃理論的邏輯來進行思考。

2017-06-13 16:16:1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