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咖啡革命來襲:爲何不賺錢,年輕人就是想開咖啡店?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2024-06-03 05:21:05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你有沒有個咖啡夢?     
  很多人知道開間咖啡館無法賺很多錢,但現在賺大錢還是年輕人最想要的東西嗎?這問題在新世代間開始出現些許奇妙的答案,從上一代拼死拼活賺錢,慢慢轉成賺到好生活,開間咖啡館養活自己,掌握自己的時空豐富生活。今天的咖啡館賣的再也不是一杯咖啡,更是賣一種:「生活美學態度」。

 
 

       最有名的例子是美國舊金山起家的藍瓶咖啡(Blue Bottle),藍瓶以講究品質的單一產區咖啡,細緻精巧的手衝與冰滴製法,將過往咖啡烘培狂熱者或獨立咖啡館的浪漫,轉換成全新的生活品牌;並以簡約溫暖帶入全咖啡氛圍空間,爲繁華城市提供美漫。帶動第三波咖啡革命浪潮。

回顧三波咖啡革命:從速食到生活美學

看咖啡史會驚訝地發現臺灣與美歐聯繫很深,如今世界的第三波咖啡革命臺灣也開始接軌,作家韓懷宗先生在著作《精品咖啡學》中對於美歐的三波咖啡革命有詳細介紹:

 
 
 

第一波(1940~1960):咖啡速食化

 

「第一波」在二次大戰前後,是即溶咖啡(與羅布斯塔豆)盛行,品質不佳卻帶動咖啡消量,且爲了壓低成本更大量使用風味低劣咖啡豆,造成有量無質的咖啡速食文化。通常喝啡咖會產生心悸等副作用,就是劣質咖啡豆造成的。

 

第二波(1966~2000):咖啡精品化

 

「第二波」在1966 年後,美國的艾佛瑞(Alfred Peet)創利畢茲咖啡與茶(Peet's Coffee & Tea),推廣歐式重焙與現磨現泡,採用百分百高海拔的阿拉比卡豆提升風味。

而畢茲咖啡的徒弟星巴克則引進義大利卡布奇諾與拿鐵,包裝成時尚飲料。開設連鎖咖啡館,啓動全球化後的「第二波」精品咖啡。

 

 

第三波(2003~迄今):咖啡美學化

 

「第三波咖啡」源於一批手藝精湛的挪威咖啡師與瑞士雀巢公司發明全自動咖啡機對戰。

美國三間有名的第三波咖啡館:知識份子咖啡與茶(Intelligentsia Coffee & Tea)、樹墩城咖啡烘焙坊(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與反文化咖啡(CounterCulture Coffee)等。

都爲對抗第二波「咖啡巨頭星巴克」而創新的平民潮流,包括:使用單一莊園咖啡豆,淺焙方式找出豆品優點,透過咖啡師一系列專業咖啡泡製過程讓消費者感動,並從中深入瞭解咖啡豆風格與品咖啡的美味。

 

第三空間:咖啡館是城市想像力激盪的場所

1998年開播的《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嗎?劇中女主角凱莉帶着筆電在咖啡館寫專欄,她告訴男主角每週的哪個時間會在某街角的咖啡館對白,展示了紐約這個大都會,一間小小的咖啡館在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心中所佔有的位子。

1989年,美國社會學家Ray Oldenburg在《The Great Good Place》中提出「第三空間」(The third place)一詞:認爲人們在家(第一)與工作場所(第二)之外,花上最多時間、活動最頻繁的空間,像是咖啡館等。而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咖啡館更是知識份子社會力量和想像力激盪最豐沛的場所。

咖啡館成了城市人家與工作外最重要的交流空間。

70歲的日本作家川本太郎一語道破:「一個城市的大小與個人的居家空間是成反比,家裏越小的,城市越大越發達。」

於是,走進咖啡館不只爲了杯咖啡,而在於需要短暫「擁有自我」的生活意義。

 
 

近年來從臺灣巷弄興起的咖啡復興,帶有濃密的第三波咖啡文化意義,就像是過去的明星咖啡館,周夢蝶在咖啡館騎樓擺起小書攤,引來文化人聚集,二十一年來成了動人的臺北文學傳奇故事。

咖啡,是新世代生命態度的呈現

位於臺北中山區的德布咖啡,老闆形容自己創業咖啡館時,走的就是「改變生活的步調」。咖啡彰顯新世代憧景「自由與浪漫」的生活,而對生豆、烘焙、衝煮等,對每個環節的關注只爲蘊出杯完美咖啡。

小咖啡館也配合着新世代多元創業者的容貌,悠閒於書本、寫拍打卡、玩甜點、照育小孩,甚至融合有機田園像是開心農場做出健康的簡約料理。

除了當個咖啡館主人,還可以兼成爲作家、廚師、畫家等不同角色,開小咖啡館的新世代要賺的不只是錢;也不只是純粹的優雅清閒,想賺到的是:「自己的生活,當一個浪漫的、真正的、自由的--人」。

 

 
 

 

 

 

 

對於消費者來說,每一次消費,都是自己價值呈現:對於企業,我們更可選擇樂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第三波咖啡革命浪潮襲捲的不單單只是杯咖啡和針對「寡頭星巴克」 。

 

而是新世代追求更好生活的概念,還有種生命原始渴望。第三波咖啡革命撞擊成一種「美的生活態度」。因爲第三波咖啡革命,喝的就是努力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2017-07-04 17:57:0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