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咖啡 : 咖啡因系列 (四): 低因咖啡的味道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因 > 2024-06-29 10:26:37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筆者咖啡癮不大;喜歡精品咖啡,純粹爲鑑賞品味。跟很多人一樣,在晚上飲用含有咖啡因飲料後,還是會“眼光光”的。很多人怕飲可樂會阻礙睡眠,便以“零糖”或“低因”代替。但對我來說,沒有咖啡因,就不算是可樂。
 
  味道空洞如翻蒸魚
 
  要評價低因咖啡很難,因爲市面上以真正精品豆加工的低因咖啡並不常見,再加上它對烘焙和衝煮的需求跟普通豆不同,很容易出錯,所以味道難以作準。唯一印象較深的,數年前喝於美國加州。筆者喝過後,當時的感覺是空洞乏味,就像翻焗的麪包,以及翻蒸的魚。
 
  現時的低因處理技術,缺點至少有三。
 
  某程度上,咖啡處理影響品質比土壤更甚。印尼、越南等地的農民缺乏處理技術,所出產的咖啡很易受環境污染形成瑕疵。還記得哥倫比亞的農夫朋友說過,他正在研究拖長風乾時間對咖啡味道的影響。低因處理加工,正是把這些經過細心調控並已風乾的咖啡豆再次放入水缸!更甚的是,那缸水(飽和液,green coffee extract)之前浸泡過其他批次、其他產地的咖啡生豆,味道之雜,可想而知。Swiss Water的官方網頁對此並無註解。就像以同一盆水先後爲牛肉、羊肉和魚肉去解凍。味道細緻(delicate)的,可能會因此而變得平庸。但也有咖啡從這程序得益的,例如出名“重口味”的印尼豆:在飽和液內浸泡後,爲人所不喜的草藥味會被中和,咖啡亦從而變得順喉。
 
  印尼豆因浸得福
 
  要烘焙經過低因處理咖啡需要相當經驗。生豆在浸泡“出味”後再烘乾,豆身較滑、顏色也較深。在同樣火力下會更快去到“一爆”(注﹕專業名詞,約於180℃至200℃發生),但由於豆子含水量高,所以爆聲較沉。而“一爆”與“二爆”(注﹕約於210℃至220℃發生)相隔時間也相對較短。所以經驗不足,或不善用五感去烘焙的,很多時會炒㶶。
 
  一如新鮮蔬果,精品咖啡追求當造。這個月份,市場上有大量埃塞俄比亞豆,而中美洲諸國,農民則忙着採收。而“瑞士水處理廠”(Swiss Water)位於加拿大,各地農民將豆寄去代工,然後輾轉送到買家手中,耗時甚久。運輸價錢不菲,新鮮度也大打折扣。可見瑞士水處理,較適合沒什麼個性可言的商用豆。
 
  以基因改造、缺乏咖啡因的咖啡曾經在98年(夏威夷)和03年(日本)令科學家雀躍。2008年,於喀麥隆發現的天然無咖啡因品種Coffea Charrieriana更當選爲“最有趣的新品種”(most interesting new species discovered by scientists),但事隔數年,也只聞樓梯響,未見“咖啡”來。
 
  文﹕Patrick Tam(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可咖啡師,美國CQI認可杯測師,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www.facebook.com/Knockboxcoffee)

2017-08-02 20:00:20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