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虹吸咖啡的詩意與現實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器具 > 2024-06-02 22:44:25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明明是虹吸壺,叫塞風(syphon)多麼缺乏詩意!你看這個下壺,就像一個水晶球,在滷光燈照射下,悠悠向上升的水柱,散發着迷幻的光芒。我最喜歡下壺的水在沸騰時,上壺卻平靜如鏡。這對比,有如暴風雨前的寂靜。待咖啡煮好時,咖啡師用來冷卻下壺的布,就像魔法師的手,將天上的甘露召喚到凡間。而在濾網上的咖啡粉沉澱成小山丘。它所散發的輕煙,在空氣中畫出了一道彩虹。”眼前的客人是一位編劇。他看上的,是衝制過程最悅目的虹吸式咖啡。
 
  曾被碎玻璃傷手的同事答道:“虹吸壺有這麼浪漫嗎?從咖啡師的角度看,它既易碎,濾布又要經常替換,我寧可用手衝了。”
 
  虹吸壺又稱真空壺(vacuum pot),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是德國公司Loeff於1830年左右發明。現在最常見的款式,是由兩個玻璃壺組成,上壺一般呈圓柱狀,末端的喉管連接着由金屬支架懸掛、呈球體狀的下壺,加上紫色的酒精燈,很易令人想起化學實驗。以前在家煮虹吸咖啡會用火力更穩定的露營登山爐或鹵素燈(halogen beam heater)加熱。衝煮時,下壺的水受熱膨脹,沿着中央管道流向上壺;只要熱能穩定,上壺內的水位會保持不變。此時可以將磨好的咖啡粉放進水中攪拌萃取。若干時間後熄火,下壺內的氣壓下降,形成“真空”,並將已泡好的咖啡吸入。咖啡粉則會在上壺出口位被濾網隔着。
 
  “下壺沸騰、上面波平如鏡;快速冷卻、咖啡粉形成小山丘!你那仙境般的形容,道出了煮虹吸咖啡的難處和迷思呢。”當時我正在吧檯底清理被咖啡碎淤塞的去水管。但聽到客人有趣的描述,也不禁鑽出來插嘴。“曾有人說過,虹吸是‘玩水’的學問。穩定萃取固然不易,但更難的是保持上壺的水平和水溫。在下壺沸騰的水會不斷將氣泡排向上壺,令水位不平。把火力減少嗎?又怕上推力不夠導致水柱掉頭跌下。所以落咖啡粉前的準備工夫纔是關鍵。”
 
  高難度“玩水”
 
  我續道:“至於由剩下咖啡粉堆成的小山丘,是跟熄火前的攪拌次數有關:攪拌愈多,山丘愈高。虹吸咖啡是浸泡式萃取(immersion brew),比手衝容易萃取過度。所以攪拌的頻率和手法便成爲了發燒友鑽研的課題。很多人追求的小山丘,其實跟味道沒太大關係。說到以虹吸咖啡爲主的店,不可不提位於臺北中山北路的Coffee Sweet。他們清潔咖啡濾布的步驟繁複,所以每天限量供應。布用完,虹吸咖啡就停售了。”
 
  衝廁也是同一效應
 
  “你說了一大堆科學,將我的意境全破壞了!”編劇小姐面帶不忿道。
 
  “你以爲虹吸壺的虹是形容色彩的嗎?”我笑道,“虹吸效應(syphon effect)是流體力學的現象。見過人用一條軟喉爲魚缸換水嗎?這就是典型的虹吸效應。其實你每次沖廁所,污水被扯走的一下也是應用虹吸效應的”。

2017-08-06 19:55:2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