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bucks的成功要訣——不止賣咖啡這麼簡單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星巴克 > 2024-06-03 07:41:25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Starbucks,誕生於美國西雅圖,靠咖啡豆起家,自1987年正式成立以來,從來不打廣告,卻在近20年時間裏一躍成爲巨型連鎖咖啡集團,其飛速發展的傳奇讓全球矚目。
 
  “你今日飲未啊? ”不要誤會,這裏所說的不是乳酸飲料益力多而是咖啡。 現在你是否每天都需要喝一杯咖啡來提神? 如果想喝咖啡你第一時間會想去哪裏? Starbucks可能是大多數人的首選地,這就證明了星巴克的受歡迎程度,反觀這些,我們開始思考Starbucks爲什麼會如此成功?
 
  多年前Advertising Research Foundation其中一個重點探討議題:到底什麼原因或因素可以刺激消費者? 可否透過引起他們某種情緒而刺激他們去消費? 或許可以這樣說,就是有什麼辦法可以催眠到消費者,令他們變得情緒化,盲目地願意以更高價錢去購買一些完全不值得的商品?
 
  其實是可以的,只要你“不是賣商品”。 是什麼意思呢? 例如在Starbucks面世之前,我們去大家樂買一個套餐加一杯凍咖啡,只需加3元,熱飲還是免費的。 但是如果單買一杯Starbucks咖啡很大可能比一個大家樂套餐還要貴。
 
  到底爲什麼Starbucks可以賣這麼高的價錢? 我們瞭解到在20世紀末段,這個社會出現Information Economy,即是賣信息,去到Experience Economy,即是買一個購物體驗或一個感覺。 Starbucks並非賣一杯咖啡,而是賣一個介乎於你辦公室與住所之間的一個暫時讓你逃離現實、短暫休息,舒服的避風港,是買一個舒服的感覺。 絕大部分的Clubbing、Party地方,都是賣一個讓你忘我的感覺,還有機會認識到異性的感覺……
 
  這個亦是爲何現在的零售店都開始轉型,不再像是十元店、百佳、日本城這些將所有商品擺放出來,有多少就擺多少,而是設計得愈來愈像一個主題樂園、一個體驗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你不會見到一部iPhone擺放好在盒中或是排好在架上, 讓你直接拿去付款,而是先讓你嘗試體驗。
 
  外國的地方租金沒有如香港般昂貴,Cabela購買戶外用品店,設計得像森林一樣,有齊水族館、攀石牆等。 現在已經轉型到由Experience,去到新的Economy作Transformation Economy,即是購買一個變化。 以Fitness Centre爲例:一間外國最大型的Fitness Centre-Equinox,他們是Experience Economy的典範,可以當是一所豪華版的Pure Fitness,有水療儀器以及用最新、 看似藝術品的健身儀器,於2019年更會成立自己的五星級酒店。
 
  另一邊廂,Crossfit是一間賣Transformation的店,他們沒有任何以上所提及的高科技儀器,但是收取的價錢一樣。 他們可以收取如此高價錢的原因是,他們實實在在地保證你,甚至簽署合約,保證你付出金錢以及努力健身後,例如30天就會看見一個全新的自己,無論在身形、狀態或健康上都會徹底改變,賣一個Transformation。
 
  如果你打算創業,或許是開餐廳、賣花、賣雲吞麪? 或者做零售? 你可以仔細想一想,你自己想賣的是Experience或是Transformation?
 
  如果你只是單純地打算賣一件產品,應該會很快面臨倒閉。

2017-11-01 10:40:4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