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肉處理法有哪幾種?果肉處理法包括果漿處理法嗎?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處理法 > 2024-06-03 05:27:02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巴西咖啡最常見的四種處理方法
  • 咖啡果肉的各式處理法
     
    好品質咖啡的基本功
     
    自從掀起了黑潮[*注]之後,市售咖啡豆也一一打出“精品”的口號,提倡單一產區、微型氣候、各式處理法等琳琅滿目的咖啡豆選擇,論述著各種不同的香氣與風味。先前曾經探討過,關於一杯完美咖啡所具備的要素,最重要的基底就是咖啡豆本身的品質。好的咖啡果實需透過繁複耗時而又細膩耐心的處理過程後,才能成爲高品質的咖啡生豆。
     
    *注:目前正流行的第三波咖啡美學,主張不加糖、奶,享受單品黑咖啡的原味。
     
    身爲一個現代的臺灣咖啡饕客,除了品嚐咖啡來自不同產區的風味特色之外,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偏好的處理法;舉凡較爲常見的有水洗法、日曬法、以及蜜處理法等。雖然市場上大多采用傳統的水洗處理法,但在處理方式的選擇上其實因人而異,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即便各式咖啡果實的處理法略有不同,在風味及口感上也因此而有所差異,整體來說處理法的選擇端看每個人對於不同的風味偏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產區風味及處理法纔是品味的開始。
     
    咖啡果實的內部構造
     
    咖啡果實剖面圖
     
    很多人雖然喝過咖啡,但卻不清楚咖啡果實原本的樣子。從咖啡樹上採摘下來的果實(也有人稱作咖啡櫻桃Coffee Cherry),在結構上由外而內大致上分爲果皮、果肉、果膠層、硬殼(或稱爲羊皮層)、銀皮、以及最內層的咖啡豆種子。
     
    從咖啡果實成爲生豆
     
    隨著咖啡產區的地域性不同、氣候不同、甚至是海拔高度的不同等,每一項因素都使得在處理法的選擇上有著關鍵影響力。更因此,無論在哪一種處理法的過程當中,每脫去一層果實的結構都有它們不同的用意存在。以下是較爲常見的處理法:
     
    日曬處理法 Natural Process
     
    在咖啡的飲用習慣開始之前,阿拉伯人就已經在使用日曬法處理咖啡了,屬最古老的咖啡果實處理法,多適用於日曬充足的地區。
     
    風味呈現:酸度柔和、層次豐富、甜度較爲明顯,品質好的日曬豆會帶有水果味或酒香。
     
    初步選豆:在人工採摘果實的階段就選摘成熟度較爲一致的咖啡果實,之後再以清水沖洗咖啡果實的表面。
     
    日曬乾燥:將新鮮的咖啡果實放到曝曬場進行日曬乾燥,經過約2——4周的不停翻動自然乾燥至含水量剩12%左右。
     
    去除外殼:完成乾燥後以去殼機直接除去果皮果肉及外殼。
     
    優點:作業較單純,不需要複雜的設備
     
    缺點:咖啡生豆外觀有較多缺損
     
    水洗法 Washed Process
     
    水洗法是由荷蘭人於18世紀發明的技術,適合多雨的地區,雖然過程相當繁瑣,但卻是目前較爲普遍的生豆處理法,佔約70%的咖啡總量。
     
    風味呈現:酸度較爲強烈,口感上則較乾淨、清爽而明亮。
     
    篩除浮豆:將咖啡果實以清水沖洗後將浮在水面上的未成熟果實撈除。
     
    脫除果肉:將新鮮果實送入果肉篩除機進行果皮果肉的脫除。
     
    去除果膠:去除果肉後的種子移入發酵水槽中,經過約16——36小時的自然發酵,溶除表面果膠後再清洗。
     
    乾燥去殼:繼續曝曬1——3周使含水量降至12%,再以脫殼機除外殼。
     
    優點:生豆外觀完整,品質也最爲一致。
     
    缺點:處理過程需耗用大量的水,成本較高。
     
    半水洗法 Semi-Washed Process
     
    相較於較爲傳統的水洗處理法,半水洗是改良後的處理方式,在處理過程上和水洗法很類似,只是將發酵去除果膠的過程以機器替代,因此耗時也較短。
     
    風味呈現:介於水洗法與日曬法之間,比水洗法甜一點,但也比日曬法酸一點。
     
    篩除浮豆:將咖啡果實以清水洗淨後,去除果皮、留下果肉。
     
    脫除果肉:將新鮮果實送入果肉篩除機進行果皮果肉的脫除。
     
    去除果膠:將咖啡豆放入果膠刮除機去除外殼上的果膠。
     
    乾燥去殼:繼續曝曬1——3周使含水量降至12%,再以脫殼機除去外殼。
     
    優點:節省了大量耗水的成本。
     
    缺點:咖啡風味較溫和和平淡。
     
    蜜處理法 Honey Process
     
    蜜處理法又稱爲去果皮的日曬處理法,是所有處理法中最困難、風險也最高的處理方式。目前有三種不同的蜜處理,隨著去皮後留下的果肉比例不同而有所區別。
     
    風味呈現:酸度低、甜度較高,同時帶有果香味,口感的乾淨度較日曬豆高,而乾燥後有發酵的葡萄酒尾韻。
     
    去除果皮:將咖啡果實以清水洗淨後,去除果皮、留下果肉
     
    日曬乾燥:保留含有糖分的果肉一起曝曬,此階段必須部段翻攪避免生豆發黴。
     
    取得生豆:完成乾燥後一次去除果肉、果膠和外殼。
     
    優點:增強了咖啡的厚度及甜度,香氣也較爲細緻。
     
    缺點:人力及時間的成本較高。
     
    來自最高品質的堅持
     
    咖啡豆的原產地大致上都在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因應著當地的氣候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從最一開始的種植,除了需講求對於大自然的友善及環境保護、注重水土保持的問題,提高咖啡植株的健康生長之外,選擇以人工的方式進行咖啡果實的採摘(多以高經濟價值的阿拉比卡豆種爲主),再篩除所有的瑕疵豆等,每個環節都需要百分之百的用心。
     
    有誰曾經想過,在品嚐手中香醇咖啡的同時,它背後究竟藏著多少人的心血?咖啡從種植、採摘、處理,到烘焙、研磨、衝煮等,經過多少人對於品質的用心與堅持?對於深愛咖啡的我們來說,這就是一杯蘊藏著豐富故事的完美咖啡,如此地得來不易。
  •  

 


2018-01-13 21:28:1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