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喝到一定品質的精選咖啡豆,從瞭解咖啡產國的分級制度開始是必備的功課——
每個產區,每片土壤,不同氣候,不同處理法,不同的篩選方法都形成風格回異的口感,對於愛咖啡的我們,除了知道這顆豆子的長相不同外,還能借此瞭解它的更多故事由來…等等,都是很有趣的——
與大家分享——
牙買加 :
顆粒大小與瑕疵比例並行制,類似夏威夷,但由高至低爲No.1, No.2, No.3, Blue Mountain Triage, Blue Mountain PB, 其它生長海拔較低者則有High Mountain, Jamaica Prime, Jamaica Select等
哥斯達黎加 :
以生長海拔高度分級,最高者爲SHB(Strictly Hard Bean)
墨西哥SHG:
以生長海拔高度分級,最高者爲SHG(Strictly High Grown)
多米尼加:
顆粒大小分級制,AAA級顆粒最大(19號篩網),次爲AA級(17/18篩網),A級(16號篩網)
危地馬拉:
以生長海拔高度分級,最高者爲SHB(Strictly Hard Bean)
哥倫比亞:
顆粒大小分級制,最大顆粒Supremo(停留在18號篩網上),次大顆粒是Excelso(停留在16號篩網上)
薩爾瓦多:
依生長海拔高度分級,最高者爲SHG(Strictly High Grown)
巴拿馬:
以生長海拔高度分級,最高者爲SHB(Strictly Hard Bean)
巴西:
以瑕疵比例及篩尺寸大小來分級,No.2代表瑕疵數最低的一級,並沒有No.1這個等級,Screen 19是尺寸最大的顆粒
埃塞俄比亞:
以瑕疵豆比例:水洗式Gr.1——2 乾燥式:Gr.3——5 少數Gr.1
也門:
沒有明訂出口的咖啡豆等級,皆以品名輸出
肯尼亞:
以顆粒大小分級,再以杯測界定價值。最大顆粒是E等級(象豆),其次是AA級(留在7.2mm篩網上的顆粒),A級(留在6.8mm篩網上的顆粒),B級(留在6.2mm篩網上的顆粒),C級(小於B級的小顆粒),PB(橢圓形顆粒豆),以及過輕過小的TT及T級豆,A級和B級會被混在一起出口,稱爲AB級。
杯測界定價值,由優至劣爲Fine, Fair to Good, Fair Average Quality(FAQ), Fair, Common Plain Liquors. 精品會冠上AA TOP, AB TOP的標示
坦桑尼亞:
與肯尼亞分級方式接近,PB代表橢圓形豆,AAA級是最大顆粒,AA級是次大顆粒,接著是A級豆,C級豆
布隆地:
以顆粒大小分級,最高級的水洗式會冠上Ngoma的品牌,顆粒大小需在7.1mm篩網上;水洗式AA級也是停在7.1mm篩網上,A級6.5mm,B級5.5mm…,半水洗最高等級爲AB,包括停在7.1mm及6.5mm篩網上,接著是C級,停在5.5mm篩網上
盧旺達:
以顆粒大小分級,目前市面上僅見AA及A級豆
印尼蘇門答臘島:
以顆粒大小及缺點數分級,Gr.1是最高出口等級,但豆貌與實際品質無關,必須靠杯測決定,也有莊園出品的精品咖啡可無選擇
印度:
以季風出口部份,最著名的是Monsooned Malaber AA,另外還有Monsooned Basanally, Monsooned Triage, Monsooned Robusta AA, Monsooned Robusta Triage
巴布亞新及內亞:
以顆粒大小及瑕疵豆比例分級,大型莊園出產的特優A級(大於17號篩網且平均每公斤生豆瑕疵數低於10單位),次爲小農園生產的X級(大於15號篩網且平均每公斤生豆瑕疵數低於20單位)…
夏威夷:
以等級分級:
Extra Fancy, 平豆19號篩網/圓豆13號篩網,300g 8個缺點數
Fancy, 平豆18號篩網/圓豆12號篩網,300g 12個缺點數
No.1 , 平豆16號篩網/圓豆10號篩網,300g 18個缺點數
其次還有Estate Select, Prime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