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精品咖啡豆 > 印尼曼特寧咖啡豆 > 2025-02-23 17:35:10
印度尼西亞咖啡主要產地有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蘇拉威西島,其中又以蘇門答臘島所產的“曼特寧”最爲有名。
曼特寧咖啡別稱“蘇門答臘咖啡”,北蘇門答臘產的大多是Gayo,以ateng品種爲主北端的塔瓦湖可稱之爲亞齊咖啡或塔瓦湖(Tawar lake)咖啡,南蘇門答臘林東Lintong與託巴湖(Toba lake)一帶可稱爲曼特寧咖啡。,林東一帶纔是曼特寧產區 , 最好的曼特寧品種有四個品種:Sidikalang、Bergendar、Siborong borong和Telok Sanggul。
Gayo山脈位於蘇門答臘北部省的亞齊產區,Gayo當地工作的咖啡農大多數都是本地的農民。Gayo一詞來源印度尼西亞的亞齊地區的部落。這個地區有着理想的生長條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風味。該地區廣泛採用有機方法種植咖啡,不採用化學肥料,被認爲是世界綠色咖啡生產區域。故Gayo咖啡也常被稱爲綠色咖啡、Gayo有機咖啡。
什麼是“黃金曼特寧”呢?
說到黃金曼特寧,前街就得先從PWN說起,這個簡寫經常都和曼特寧咖啡的名字混合在一起,它其實是一個公司的簡寫普旺尼咖啡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
這個公司是印尼當地非常出名的咖啡收購公司,主要是收購曼特寧咖啡豆,印尼最好的產區幾乎都被它收購走了,所以PWN公司出來的豆子大部分也都是獨特的精品。而黃金曼特寧就是這個公司出產的產品,生豆收購回來之後再經過多重人工手選,挑選出飽滿無瑕疵的豆子,最後這些彷彿經歷選秀般層層篩選的佳豆才能劃分爲黃金曼特寧。
不過PWN公司把黃金曼特寧註冊了商標,也就是說以後只有PWN公司出產的黃金曼特寧才能算是真正的“黃金曼特寧”了。市面上很多不是PWN公司出的,掛着黃金曼特寧名牌的豆子其實應該叫做精品曼特寧。
處理方式
溼刨法,又稱溼脫殼法 Wet Hulling,在當地語言中也被稱爲Giling Basah,是傳統的印度尼西亞咖啡處理法。單從名字上來看,溼刨法與溼處理(水洗處理法)很相似,然而,這兩種處理方式的杯測風味截然不同,溼刨法處理的咖啡通常醇厚而強烈,個性非常鮮明。
溼刨處理法步驟
①採摘新鮮的咖啡果後要經過浮選處理,一些密度低的果子會浮在水面,這些屬於不好的咖啡果實。
②去除咖啡果的外果皮與果肉,放入乾淨的水池中浸泡發酵12-36小時(視情況而定),目的是把依附在咖啡豆的果膠層分解脫落。到目前爲此都是水洗處理的流程。
③把帶有羊皮的咖啡豆置於太陽底下暴曬1-2天,若兩天的天氣都是晴天,那麼咖啡豆的含水率幾乎在30-50%之間,這時的咖啡豆呈半軟半硬狀態。
④之後只用刨殼機把咖啡豆的羊皮刨掉,這樣再進行兩天左右的暴曬幾乎就可以使咖啡豆含水率達到12%。這樣處理大大縮小了處理時間,對於陰晴不定的印尼,溼刨法處理咖啡能更能保證咖啡的處理完成度。
爲什麼要用溼刨法?
a. 氣候原因
印尼使用溼刨法的傳統要從當地的天氣說起。印度尼西亞全年溼度都在70-90%之間,颱風不斷,在某些地區,年降雨量甚至可以達到2,000mm之多。要知道生豆最怕雨水,印尼是如何克服這麼惡劣的天氣條件,產出濃郁醇厚的曼特寧咖啡的呢?那便是依靠溼刨法啦。
在熱帶氣候條件下,咖啡平均要花上2-3周的時間來乾燥。而印尼如此潮溼的氣候下,乾燥咖啡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咖啡乾燥必須花上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咖啡依然維持着較高的溼度,這樣一來細菌會更容易浸入咖啡生豆。
在普通水洗處理的過程中,乾燥過程都是帶着羊皮紙進行的,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生豆不被外界損傷。然而,我們可以注意到溼刨法會去除羊皮紙來做最後一步的乾燥,這樣一來,陽光會直射到生豆表面,使咖啡生豆迅速乾燥,比水洗處理要快了2-3倍。
b. 經濟效益
17世紀荷蘭殖民者最早將咖啡引入印尼,這一批殖民者追求更多更快的經濟回報,溼刨處理大大縮短了耗在農場的時間,也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這與追求快速盈利,降低成本的投資者心態不謀而合。這也是推動溼刨處理法的一個原因。
c. 瑕疵與kuku kambing (羊蹄豆)
溼刨法刨去羊皮紙的時候,咖啡的含水量依然有20-24%之高,而在一般的處理法中咖啡含水量降到10-12%才進行脫殼。在“半乾”的狀態下,羊皮紙會有黏附在生豆表面的情況,脫去羊皮紙較“全乾”更加困難,脫殼過程需要更大的摩擦力。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半乾”的咖啡生豆此時是非常脆弱的,硬度遠不及“全乾”生豆,所以豆子會比較容易被擠傷,形成小的缺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馬蹄或羊蹄豆(在當地被稱做 kuku kambing )。
溼刨法處理的超快速度也造成了曼特寧會有較高的瑕疵,在處理廠會安排僱員進行瑕疵的手選,一般會有DP(二次手選)和TP(三次手選),經過三次手選的曼特寧在瑕疵率上會優於二次手選。
溼刨的風味,除去那些細微的小差別,我們普遍認爲溼刨豆帶有泥土味、煙味和巧克力味,酸味被稱爲“低酸”,醇厚而又顯得十分沉悶,
低酸來源於時間較短、效果較弱的發酵過程和時間較長的乾燥時間,如果你忘了溼刨的發酵,翻回去看看。至於溼刨豆的“泥土味”之類的風味,那就是衆說紛紜了。有人說這跟溼刨法相關產區選用的豆種(蒂姆系&卡帝姆系:帶羅布血統)有關,有人說這是生豆與外界有機作用的結果,有人甚至還說這是因爲缺陷豆太多!當然,是挺多
黃金曼特寧咖啡品種
如今黃金曼特寧的咖啡品種是稱作“Ateng”,據前街調查,Ateng這個名字由來是這個品種原本種植在亞齊中部,Ateng正是“亞齊中部”的縮寫,實際上,它就是印尼版的卡蒂姆。不過卡蒂姆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土腥味變得不那麼明顯,慢慢Ateng這個品種就推廣到蘇門答臘島的其它地方。
前街烘焙分析
前街測出新產季的黃金曼特寧咖啡豆含水量比較高,與日曬豆在水分上有較高的偏差值,所以在脫水時要特別注意,水分含量高的生豆可以嘗投入生豆後,立刻把風門關上,悶蒸30秒再打開到3,直到生豆的顏色變成淺綠色或者白色,風門打開到4,一爆後打開到5(最大)。
前街咖啡建議烘焙前做好數據記錄,咖啡豆的含水量,密度,產地,處理方式,烘焙室中的烘焙環境溫度,溼度等等,計劃好你的烘焙曲線。烘焙過程中記錄有關的化學及物理變化現象,這都會幫助你更好的瞭解最終的烘焙結果並有助於改進烘焙曲線。
烘焙曲線:
爐溫至攝氏200度入鍋,風門開設3,1分鐘後調火力160度,風門不變,烘至5‘40”,溫度148度,豆表變爲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脫水完成,火力調至140度,風門變4;
第9‘40分鐘,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麪包味明顯轉爲咖啡香,可以定義爲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9’54開始一爆,調小火力至60度,風門全開(調火力要非常小心,不可小到無爆裂聲),在204.5度下鍋。
前街杯測報告
前街在咖啡豆烘焙好8小時後進行杯測,通過杯測,前街發現黃金曼特寧喝起來比林東曼特寧乾淨,曼特寧原有的草藥味、土味和木味幾乎不見了,但是焦糖甜香更爲強烈,果酸味也比較明亮優雅。一般林東曼特寧最好烘到二爆以後再出爐,可以有效降低雜味,但黃金曼特寧二爆前或二爆後出爐都有很好的透明度與甜感,烘焙詮釋空間更爲寬。
前街手衝方案推薦
黃金曼特寧咖啡豆屬於深度烘焙,所以前街會使用一套針對深烘,表現出醇厚口感的手衝方案。
粉量:15g
比例:1:15
研磨度:20號篩網通過率70%
水溫:87攝氏度
濾杯:Kono濾杯
注水方式:三段式
時間:2分鐘
第一段悶蒸注水30ml,這段注水全打溼咖啡粉,進行排氣,爲了後續更好地萃取咖啡的風味物質,第二段注入100ml,這一段主要把曼特寧的金黃泡沫都衝出來。
最後一段柔和中心注水95ml,這樣能提高咖啡的甜感,整體表現出厚實的醇厚口感,焦糖的甜感與巧克力、堅果的風味。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號:qjcoffeex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2022-10-31 17:36:10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