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裏面的丙烯醯胺真的會致癌嗎?除了咖啡還有哪些食物也含有?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11-22 04:58:18

 
  (圖片截圖於The Guardian新聞網站)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關於咖啡是否致癌的新聞,近日造成一陣討論:「美國加州法院日前裁定,針對業者販售含有2A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咖啡,未來必須要明確於咖啡產品外標示致癌警語」
  
 
  
  爲什麼美國加州會這樣裁定?
  
  加州環保署(Cal/EPA)所屬環境健康危害辦公室( Environmental Health Hazard Assessment, OEHHA),於1990年認定丙烯醯胺爲致癌物。
  
  美國加州法院判定,由於咖啡業者未能證明咖啡中的丙烯醯胺沒有顯着風險程度,因此產品必須標示含有丙烯醯胺的警語來提醒消費者。
  
  什麼是丙烯醯胺(Acrylamide)?
  
  於高溫加熱下,食品中的胺基酸與還原醣進行梅納反應,賦予食品特殊風味及色澤,但該反應同時會促使丙烯醯胺之形成,特別是在超過 120℃以上加熱條件下,食品中所含之「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與「還原醣」 (葡萄糖、果糖、乳糖...等)會形成「丙烯醯胺」,此反應較常見於高溫油炸或烘烤澱粉類食品。
  
  ( 圖片來源: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整理之丙烯醯胺懶人包 )
  
  你知道嗎?其實日常生活中有超多食物都含有丙烯醯胺!
  
  約有超過7000種食物都含有丙烯醯胺,常見於油炸或燒烤的澱粉類食品,一般而言,食品中以洋芋片、黑糖、杏仁果、油條及薯條等產品於加熱後的丙烯醯胺含量較高。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的檢測數值,丙烯醯胺其含量如下:
  
  洋芋片(1146 ± 307 ppb)、黑糖(847 ± 454 ppb)、杏仁果(606 ± 451 ppb)、薯餅(554 ± 138 ppb)與油條(307 ± 82 ppb)、薯條( 284 ± 78 ppb)。
  
  丙烯醯胺真的會致癌嗎?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Research on Cancer, IARC)於 1994 年將丙烯醯胺歸類爲 2A-可能會造成人類癌症之致癌物,係指該物質顯示對試驗動物具有致癌性,但還沒有充分證據證實會提升人類罹患癌症的風險。
  
  目前國際上除了美國加州之外,其他各國僅有提醒民衆和業者注意攝取量,沒有相關限量標準,臺灣也僅採取建議值,沒有對此要求加註警語的措施。最大原因跟食品種類太多有關,而所產生的丙烯醯胺含量會隨食品成分的不同、加熱溫度及時間的差異等製程條件而有所變化。
  
  咖啡仍可喝,但勿過量
  
  咖啡在烘焙製備過程中,會因化學變化而產生微量丙烯醯胺。食藥署於2012年發佈「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參考手冊」,其中分別針對烘焙咖啡與即溶咖啡訂出限量建議,烘焙咖啡爲450ppb、即溶咖啡爲900ppb。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的人體試驗研究顯示,攝入0.94 mg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所排出尿液進行分析,約60%攝入的丙烯醯胺是可以被人體吸收代謝並藉由尿液排出,排出的形式包含丙烯醯胺、丙烯醯胺的代謝物及環氧衍生物等,且這些物質的半衰期約介於2至26小時不等 。
  
  一般沖泡的咖啡含水量都在95%以上,因此丙烯醯胺含量極低,正常健康的人體都能代謝掉。因此咖啡仍可以喝,只是注意不要攝取過量即可。衛生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不超過300 mg爲原則,等於一天喝1~3杯就差不多。
  
  臺灣消保會於2006年推行「手搖現調飲料的咖啡因分級制度」,包括濃縮咖啡或其他類型,推動按照紅色、黃色、綠色顏色差異標示來提醒消費者每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其中紅色爲200-300毫克或以上、黃色爲100-200毫克、綠色爲100毫克以下。
  
  喫了會不會有事?丙烯醯胺有多毒?
  
  早在1996年的時候,就有研究團隊利用小鼠證明,丙烯醯胺會和DNA分子與相關的蛋白質產生麥可加成化學反應(Michael-type reactivity),引起小鼠的精子DNA突變,也有科學家推測細胞內的P-450酵素會讓丙烯醯胺產生高活性的環氧結構(epoxide),此高度反應性的結構可能會破壞DNA或蛋白質,進而導致突變;而如果投予高劑量的丙烯醯胺在大鼠上,會引起嗜睡、運動失調等神經毒性,解剖後發現大鼠的周邊神經節受到損害。甚至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也將丙烯醯胺列爲「2A致癌物」,這……真是太可怕了!但是,打從人類會用火烤肉、烤番薯的年代就在喫的丙烯醯胺,這東西真有那麼毒的話,人類怎麼還沒滅絕呢?
  
  首先,我們先來搞懂什麼「2A」。2A的定義是「人類的流行病學上沒有證據顯示有致癌性,僅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瑞典發生搖晃乳牛事件後,北歐科學家興致高昂(或經費充足地)地展開了許多流行病學的計畫,想研究人類的疾病和丙烯醯胺的攝取有沒有相關性。而在2003年由瑞典和美國的聯合報告指出,他們追蹤了近一千名的大腸癌、膀胱和腎癌患者,最後的結論是丙烯醯胺和這三種癌症的發生沒有關係。而緊接着2005年瑞典、挪威及美國也公佈了一篇關於乳癌的研究,結論同樣是兩者之間沒有關聯。
  
  那麼,爲什麼會產生動物實驗和人類流行病學的差異呢?首先是代謝途徑,齧齒類的動物實驗並不能完全代表人類的代謝,同樣也在2005年,《毒性科學雜誌》(Toxicological Sciences)就刊出了一篇論文,研究團隊徵召了一批人類的勇者,利用多種的途徑攝入丙烯醯胺,最後發現人類和老鼠的代謝途徑略有差異,也因此相同的物質,進入不同的動物體內,可能會有天差地遠的結果。而另一種可能,在於實驗室裏的動物環境受到嚴格的限制,而真實的人類社會里,我們有多樣化的食物和多采多姿的生活,兩者生活環境的差異,也因此有了不同的結果。臺灣這幾年食安風波不斷,相信大家應該已經養成分攤風險的觀念了吧?(無奈)所以,如果不是長期嗜喫某類食物,似乎就不用過度擔心了。
  
  而除了咖啡,許多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之中也有的含量丙烯醯胺,所以均衡飲食,並搭配規律運動,使身體的機能維持正常纔是健康的根本之道! (延伸閱讀:在運動前可以喝什麼呢?除了白開水,你有其他選擇)

2018-05-07 20:08:5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