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若不是颶風與動盪的政局,尼加拉瓜的咖啡成績一定不止於此…但也有人平反:是海拔或是風土的影響,造就出特有的「尼加拉瓜風味」。當然這「尼加拉瓜風味」,並不是任何人都能接受。
到底什麼是「尼加拉瓜風味」呢?它的特性是什麼?爲什麼喜歡的很喜歡,嫌惡的很嫌惡?
究竟是什麼特殊的調性,讓它與其他中美洲國家的咖啡截然不同?
恰似一位舞者迂迴地漫舞,黑暗包覆她的身體,侵蝕她的面容,她身世神祕,香味特殊,忽隱忽現,像個謎團
1840~1940年間,是尼加拉瓜的「咖啡熱潮」(Coffee Boom),咖啡開始變成尼加拉瓜的主要外銷作物,政府大力推動下,外國公司可以輕易投資或獲取土地,催生了大型莊園的誕生。後有獨裁統治者Somoza建立咖啡合作社(1936~1979),但後來很快被桑定民族解放陣線(Sandinistas)推翻,1979年,尼國進入共產統治,咖啡貿易由此變得十分艱難。美國中情局開始支持反叛軍(Contras),企圖推翻新政,爲獲取更大利益,他們不惜攻擊咖啡工人的車輛、破壞處理廠,製造動亂,這對於尼國咖啡又是一大打擊,儘管如此,咖啡依舊是尼國最重要的外銷經濟作物。20世紀後,又經歷了咖啡價格大跌(1999~2003)與颶風、千禧年乾旱,今日,尼國約有4萬名咖啡農,由於化肥資金短缺,所以咖啡樹多爲有機種植,咖啡農開始專注品質、重視產銷履歷,(「產銷履歷」即是咖啡可追朔到單一莊園,或是生產者所組成的共同合作社。)尼國咖啡產業有了逐漸回春的跡象。
尼加拉瓜咖啡的主要品種是阿拉比卡,其中:卡杜拉、波旁、帕卡瑪拉、象豆都有不錯的品質。處理法較多水洗,部分是日曬和半日曬。尼國是全球第13大咖啡生產國。
因爲海拔較低,與風土的影響,尼國咖啡與中美中上揚的明亮果酸不同,香氣比較悶。風味上多半較爲複雜,柔軟、帶有奶油、巧克力、水果以及杏仁風味。在北部靠近宏都拉斯有三個品質穩定的產區:
努耶瓦塞哥維亞(Nueva Segovia)、金諾提加(Jinotega)及馬塔加帕(Matagalpa),
海拔約700~1700公尺,咖啡豆體型壯碩,口感特別沈悶,有巧克力、焦糖與杏仁香氣,典型的尼加拉瓜風味, 這些豆子逐漸受到國際精品界的重視。
尼加拉瓜的咖啡滑潤如奶油,果酸迂迴,潮溼的甜度,陰鬱的調性,讓人禁不住想聽一個下午的爵士樂。
在網絡上也有不少人推薦法式濾壓壺的衝煮方式。但畢竟是浸泡式,壓不出咖啡的野性,讓原本已經平庸內斂的尼國咖啡,更加沈默不發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