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一杯咖啡裏頭的咖啡因含量,咖啡豆的影響是最關鍵的。所謂的「低因咖啡」就是在咖啡烘焙前,先經過一道萃取的過程,把咖啡生豆裏頭的咖啡因分離出來。萃取之後的咖啡生豆可去除九成以上的咖啡因,經烘焙便是市面上的「低因咖啡豆」;另外分離出來的咖啡因還可在製藥方面充份做運用。
咖啡裏有含咖啡因是衆所皆知的事情;咖啡早期被用來提神或者治療頭痛,可能也都跟其內含的咖啡因有很大的關係。
咖啡因對人體的好與壞,歷來都有不少的爭論,甚至直到現在醫學界也都還有不同的見解。這是個頗爲專業的問題,筆者無意在此討論它,但「低因咖啡」的崛起卻與此話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二十世紀以來,因爲咖啡大量的普及化,「咖啡因」對人體的影響是好是壞,也引起了醫學界和咖啡界極大的論戰。當這些議題仍爭論不休之際,腦筋動得快的商人便開始研究,如何把「咖啡因」從咖啡中抽出,以吸引愛喝咖啡但又對「咖啡因」有所顧忌的人。
「低因咖啡」的問世,算起來也挺早的。第一個發明低因咖啡萃取方法,並進而獲得專利的是一位德國籍的咖啡商叫羅塞魯斯(Ludwig Roselius)。當時的他,是利用苯來當萃取的溶劑。西元1906,羅塞魯斯成立了一家公司專賣低因咖啡,爲低因咖啡的歷史揭開了序幕。自此之後,不僅是德國,在法國、美國等咖啡消費大國,也開始陸續地推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低因咖啡品牌。
在70年代左右,這種經過萃取處理的「低因咖啡」,曾因當時醫學界對咖啡因影響健康的質疑,在美國大行其道了好一陣子。
但隨着醫學的進步,大家對咖啡的成份有更多的瞭解,咖啡因的問題不再那麼引人注意;再加上許多人都認爲,咖啡裏少了咖啡因,就不像是一杯真正的咖啡,因此「低因咖啡」便不再像以前那麼熱門了。
但是就另一個角度來說,有些人因爲體質上的關係,不宜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喝咖啡便成了一件遙不可及的事。這種情形對於某些喝慣了咖啡的人來說,實在是一件相當折磨人的事。此時「低因咖啡」就顯得不可多得了,雖然它的魅力還是遜於原豆。
至於「低因咖啡」是如何製作的呢?初期的「低因咖啡」除了用苯或純水來萃取之外,大都以三氯甲烷來當萃取時的溶劑。後來因三氯甲烷對人體有致癌的疑慮,便改以二氯甲烷代替。
最先進的「低因咖啡」,則幾乎都是採用液態二氧化碳來萃取的,比起以前的那些萃取法,此種萃取法不但在健康上較無疑慮,在保留咖啡風味上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此處筆者乃純就技術方面而言,但在商言商,液態二氧化碳萃取法需有先進的設備儀器,咖啡商是否願意投資生產則又另當別論了。
以筆者的親身體會來說,「低因咖啡」喝起來口感上確實較乏味了些,少了一般咖啡豐富的味覺變化。也許即使其萃取的技術已有長足的進步,但味覺仍然不能媲美原豆的風味。但是對於因健康關係得控制咖啡因攝取的咖啡愛好者來說,「低因咖啡」仍保留着基本的咖啡風味,也算是一種蠻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