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王森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咖啡館,掛上了“
參差咖啡”的名字“參差”之名源自英國哲學家羅素的一句話:“須知,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 。王小波很喜歡這句話,也成爲王森過去十年經營咖啡館的指南和理念。
十年來,在經營咖啡館的同時,王森還創辦“
參差咖啡夢想學校”,推廣咖啡文化和經營理念,累計培訓學員2000多名,學員開設的咖啡館多達1000多家。他還出版了“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因爲有你,所以參差”等暢銷書。
2012年10月,第一次到臺灣旅行,王森就喜歡上了臺北:”這裏的生活氣息讓我倍感舒服它有着西方城市的現代文化和秩序,更有着讓人親切和熟悉的中國人勤勞特質帶來的便利和舒適。”
此後,他每年來臺北五次,通過泡咖啡館認識了駱以軍等諸多臺灣朋友。在他看來,臺北的咖啡文化高度發達,平均水平高,衆多獨立小店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追求相。比之下,大陸的咖啡行業目前處於快速擴張階段,產品質量提升很快,但在文化公共空間的屬性打造方面需要更多提升。
王森把咖啡館視爲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文化公共空間。他說,人不能只處在血緣,利益構建的這兩類關係中,還需要無功利的,令人自如舒暢的“第三類關係”。‘咖啡館是出現第三類關係的最佳場所。我生活中交往頻繁的朋友都來自咖啡館’。
爲了給自己多在臺北逗留找個理由,也爲了紀念王小波和臺灣的特殊緣分,王森決定在臺北開一家自己的咖啡館,於是便有了如今的“餘波未了”。
早在1991年,臺灣“聯合報”把文學獎頒給了那時還默默無聞的王小波,之後“黃金時代”在其副刊連載,並於1992年年8月在臺灣出版發行。不久,王小波正式辭去大學教職,成爲自由撰稿人。
王森說,這個大獎和獎金至少堅定了小波寫作可以“維持生活”的信心,感謝臺灣文學界的慧眼讓小波成了一位牆內開花牆外香的職業作家。“在臺北用'餘波未了“咖啡館來紀念王小波,就暗藏着我對這個地方的感激之情。”
今年48歲的王森還有很多夢想:把臺灣最好的手藝人資源帶到大陸去,辦一所特別的創業大學……但無論如何,“將來退休了,我就賴在臺北,守着這家咖啡館,向每一個不認識王小波的人介紹: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叫王小波,他是一個有趣的人……”
開一間咖啡館,
紀念一位作家,
多奢侈的浪漫?
這是一個關於北京咖啡達人在臺北開咖啡館的故事,
在王小波逝世20週年開了這間咖啡館,這裏除了有好喝的咖啡,
還有一段文學奇遇,不但要你喝好咖啡,
還要帶給你認識,宣揚自由主義、賦有人文精神北京作家—王小波。
參差_餘波未了 Remember Cafe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128巷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