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種植咖啡的國家足有50多個,你會發現大多都是在咖啡帶區域內種植。這片區域就像其名稱所說,它環繞地球一圈,覆蓋了美洲、非洲、亞洲的部分地區。咖啡帶地區主要落在赤道區域,然後向南北延伸,最北端到墨西哥和緬甸,最南端延伸至津巴布韋和巴西。
廣泛的種植咖啡的不同國家產地,不同的生長環境等等,都會影響着咖啡的味道。下面,簡單爲大家介紹幾個常見的咖啡產地。
作爲消費者,你或許會發現,你喜歡埃塞俄比亞咖啡中的果香,危地馬拉咖啡中的平衡的甜感,或者來自於
印度尼西亞咖啡厚重的香料。人們想要體驗不同且有趣的咖啡風味,但是對於原始風味的欣賞也頗爲珍貴。
更多的是,不同國家面臨不同的挑戰,譬如低收入,政治的不穩定性,以及咖啡的病蟲害。
亞洲
亞洲擁有大片的陸地,在咖啡種植區擁有很多不同的豆種。最著名的包括有印度尼西亞產區——這裏的咖啡因特有的煙燻感、草藥和香料的調性而聞名;有譬如越南的咖啡豆,有明顯的水果風味和高醇厚度。越南主要生產羅布斯塔咖啡豆種,這是一種以苦味爲主,而香味略少的咖啡豆。
當然,還有很多不太知名,但是對種出好咖啡很有潛力的產區。產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咖啡,楊梅般多汁感的酸,甜感明顯還有獨特的香料風味。菲律賓、泰國、斐濟、巴厘島等等,這些地方都是咖啡的產區且具有獨特的風味。
土壤和氣候的因素
所以爲什麼不同產區的咖啡品嚐起來有如此區別與不同呢?這就延伸出兩個有關環境的關鍵點土壤,以及氣候。
土壤是與地形、氣候、和環境都有關係的。像是加拉帕戈斯羣島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裏橫跨赤道,你能想像到這裏產年處於炎熱的氣候下——然而這並不適合於高品質咖啡的生長。再加上這裏的低海拔地形地勢讓人們更會降低對這裏的期望。因爲一般概念下,精品咖啡都是生長在高海拔且低溫環境下,這樣的咖啡生長週期長,有足夠的時間發展甜感,還有其他更復雜的風味。
然而,這個小島卻用高品質的咖啡驚豔了消費者們,這都是歸功於受島上獨有的寒冷的海風和從智利北部襲來的洪堡寒流的影響,成就了優秀的咖啡品質。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羣島國家,早在18世紀荷蘭統治期間就引進阿拉比卡樹種咖啡種植,最主要的產區位於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與蘇拉維西島,所生產曼特寧深厚‧低酸度渾厚的口感,讓人們稱爲‘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也是全球第四大生產國年產量700萬袋,一年咖啡採收兩次分別在5——6月及9——10月,以蘇門答臘與亞齊省的產量最大。咖啡農場的規模不大約在1—— 3 公頃上下,印尼曼特寧咖啡處理方式一般採半水洗法,咖啡農把採收成熟的咖啡豆,去除外部的果皮與果肉但保留咖啡豆上的薄膜組織,經過浸水發酵的程序把不結實浮在水面上的不良豆撈除,而結實下沉的良豆帶着表面薄膜進行日曬可架高或直接至於地面,最後再以烘乾機使含水率達到統一標準,最獨特的是以羊皮紙包覆還有薄膜的咖啡豆以維持18%的含水率,出貨前再把咖啡豆表面薄膜拋光清潔,世人把這一段的特殊處理方式稱爲印尼式的半水洗法,大型咖啡處理廠可以精準的掌控每一個處理過程,風味口感有一定的水平,小咖啡農則在自家院子進行生豆處理,風味會依各咖啡農處理方式與技巧的不同發展出好壞不一風味迥異的變化。
採收季是從5月到9月,主要的採收是6月到8月。咖啡採收下來後再用手工篩選剔除未熟及遭病蟲害的咖啡櫻桃。
<處理方式>
採下來的漿果脫皮後會先經過15——18小時乾式發酵,然後加水再持續發酵10——12小時,發酵完全後再以清水洗淨。
<乾燥>
目前大多數的咖啡都會先在溫室裏的棚架上先乾燥1——2天,再移至露臺乾燥。乾燥時間約需14——20天,取決於乾燥期間有無下雨。
KONO/88℃/1:14/時間一分五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