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以赤道爲中心由許多大大小小島嶼所組成的國家,咖啡產量全球第三,大多爲羅姆斯達品種,阿拉比加種在爪哇島、蘇拉維西、蘇門答臘島也有種植,特別是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咖啡,可以說是印尼咖啡的代表,其中 GRADE 1是瑕疵豆最少的極品。其中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產的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最享有盛名,它有兩個著名的品名,蘇門答臘曼特寧DP一等和典藏蘇門答臘曼特寧。蘇門答臘曼特寧DP一等餘味長,有一種山野的芬芳,那是原始森林裏特有的泥土味道。除了 印尼咖啡特有的醇厚味道以外,還有一種苦中帶甜的味道,有時還摻雜少許淡淡的黴味,深受喜歡喝濃度烘焙咖啡的人士的喜愛;典藏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之所以稱之爲“ 典藏 ”,是因爲它在出口前在地窖中儲藏三年。但典藏咖啡絕不是陳舊的咖啡,而是通過特殊處理的略微蒼白的咖啡,這種咖啡更濃郁,酸度會降低,但是醇度會上升,餘味也會更悠長,還會帶上濃濃的香料味道,有時是辛酸味,有時是胡桃味,有時是巧克力味。在藍山咖啡還未被發現前,曼特寧曾被視爲咖啡中的極品。
在其他Mandheling曼特寧產區除去果皮後黏質被允許曬乾附著在豆子上,如同巴西的半水洗處理一般。其後再用機器將曬乾的黏質和銀皮除去。最後再經過同樣的兩階段乾燥,首先在中間商的倉庫然後是出口商位於Medan棉蘭港的倉庫。
如此細緻的描述這些處理的過程是因爲還不清楚土壤和大氣與非同尋常的處理技術以及三階段乾燥各自在何種程度上影響著林東與曼特寧系咖啡的特色的形成。只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這些處理偶爾會產生極好的咖啡同時也極端的不穩定。只有靠Medan港出口商倉庫中無情的挑揀才能保證Lintong林東和Mandheling曼特寧深度的質感與獨特的而低調的豐富口感能從其他雜味的干擾下浮現出來。蘇門答臘曼特寧曼特寧是生長在海拔750——1500邁克爾原山地的上等咖啡豆。
17世紀,荷蘭人把阿拉比卡樹苗第一次引入到錫蘭(即今天的斯里蘭卡)和印度尼西亞。1877年,一次大規模的災難襲擊印尼諸島,咖啡鏽蝕病擊垮了幾乎全部的咖啡樹,人們不得不放棄已經經營了多年的阿拉比卡,而從非洲引進了抗病能力強的羅布斯塔咖啡樹。今天的印度尼西亞是個咖啡產量大國。咖啡的產地主要在爪哇、蘇門答臘和蘇拉威,羅布斯塔種類佔總產量的90%。而蘇門答臘曼特寧則是稀少的阿拉比卡種類。這些樹被種植在海拔750米到1500米之間的山坡上,神祕而獨特的蘇門答臘種賦予了曼特寧咖啡香氣濃郁、口感豐厚、味道強烈、略帶有巧克力味和糖漿味。曼特寧咖啡豆顆粒較大,豆質較硬,栽種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瑕疵,採收後通常要經過嚴格的人工挑選,如果管控過程不夠嚴格,很容易造成品質良莠不齊,加上烘焙程度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口感,因此成爲爭議較多的單品。
印尼早在18世紀荷蘭統治期間就引進阿拉比卡咖啡種植,所生產的曼特寧人們稱爲‘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是全球第四大生產國年產量700萬袋,其中阿拉比卡只佔10-15%,最主要的產區位於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與蘇拉維西島。
蘇門答臘島上的咖啡,都稱爲曼特寧,而曼特寧不是咖啡的品種也不是產區,其實它是一個當地種族的名稱。林東是位於託巴湖附近的一個小鎮,而託巴湖則是世界最大的火山湖泊,腹地非常的大,所以從北部一直到東部咖啡的品質落差會非常的大,而這款就是林東產區咖啡最高等級的曼特寧。
這個地區地勢平坦海拔高度約1300-1600米,土質肥沃度中等含豐富的有機物質,咖啡樹大部分都有遮蔭種植,傳統上遮蔭樹能夠維持溼度且增加土壤肥沃度,大部分的咖啡婦女都以徒手進行包含除草、施肥等,咖啡櫻桃轉紅成熟時以人工採收並由人工去果肉,溼的豆莢會放到一個塑膠袋裏放上10-12小時發酵,然後以人工將果膠、漂浮物以及外殼去除很少用到機器,這是與中、南美洲不同的地方是印尼咖啡豆獨特半水法,稱之爲Giling Basah處理法(同Wet Hulled Process)。
銷售商經常將Lintong林東和Mandheling曼特寧咖啡標記爲幹處理。而事實上經常是通過多種混合模式將果肉與咖啡種子分離,較爲普遍的是一種後院式的溼處理。聰明農夫把剛採摘下來的咖啡櫻桃放入由廢金屬,木頭和自行車零件組裝成簡陋的去皮機。然後將去了皮的粘溼的豆子放在塑料編織袋中發酵過夜。第二天早上手工洗去已經被髮酵的鬆軟的果肉與黏質。包裹銀皮的咖啡放到前院的薄板上預幹而後送到中間商的倉庫除去銀皮與進一步乾燥。最後通過卡車將咖啡運送到Medan棉蘭港(蘇門達臘省會),從而完成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乾燥。
風味口感:經過Giling Basah處理的咖啡豆,酸度特別低,並且有厚實的Body。淺烘焙的黃金曼特寧比起深度烘焙的曼特寧,特別在溫度下降後入口帶有優質阿拉比卡特色的檸檬般微微果酸韻味,入喉之後轉化爲焦糖甜韻在上顎及舌根兩側有明顯感受。
前街推薦衝煮:
濾杯:KONO濾杯
水溫:88度
研磨度:小富士研磨度4
衝煮手法:水粉比1:14,17g粉,第一次注水25g水量,進行30s悶蒸,第二次注入至238g水量,萃取時間2:30秒左右
分析:KONO杯底端的肋條並不是很多,濾紙緊貼在濾杯上,達到限制氣流的目的,這樣可以使水與咖啡粉能夠在濾杯中有更長的接觸浸泡時間,保證粗研磨的萃取時間和萃取率。這樣能夠讓咖啡粉得到充分的萃取,提升了醇厚的口感,讓味道更佳集中。
風味:均衡度高,乾淨,口感厚重紮實,尾韻持久黑巧克力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