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單品豆咖啡風味口感特點 肯尼亞咖啡豆大小特點怎麼分級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6-03 06:34:30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很多人對於肯尼亞咖啡豆的印象還停留在有着明顯的小番茄味道,認爲沒有小番茄味道的就不是肯尼亞咖啡。前街認爲不能去這樣定義一款肯尼亞產區的咖啡豆,肯尼亞產區原本的風味特點是口感厚實的果汁感。對於所有植物而言,土壤去環境都會影響着植物的生長,咖啡樹也不例外。產區的氣候,土壤等變化都會導致每一次採收季節的咖啡豆都會有風味上的變化,前街近幾個月通過杯測了很多款來自肯尼亞的咖啡豆,發現無論是肯尼亞哪一個產區的咖啡豆,都有着飽滿的果汁感,當然也不是一摸一樣的感覺,酸質以及風味上還是會有差異。
 

 
肯尼亞是東非洲著名咖啡產國,也是全球精品咖啡的重要產地,肯尼亞咖啡風味飽滿、具強烈特色,咖啡貿易方式也有一套精細的系統,咖啡豆大小的分級如AA或AB,並不能與風味劃上等號,咖啡局的競標批次以杯測風味爲依歸,精品肯尼亞競標價格居高不下。肯尼亞咖啡大多生長在海拔1500--2100米的地方,一年中收穫兩次爲確保只有成熟的漿果被採摘,人們必須在林間巡迴檢查,來回大約7次。

肯尼亞有兩個咖啡銷售系統:在內羅畢咖啡交易所拍賣(中央拍賣系統),有85%的咖啡豆是通過拍賣系統交易。或通過直接貿易(通常被稱爲“第二個窗口”),只有15%的咖啡豆是通過直接貿易這種模式來交易。

 

 
內羅畢咖啡交易(Nairobi Coffee Exchange)肯尼亞咖啡通過這個拍賣系統進行交易。拍賣會目前每兩週舉行一次,固定每週二舉辦競標會。競標會開始前,市場代理人在十二天之前,即會將生豆樣品送至NCE作呈列,讓買方有足夠的時間挑選適合品項來做杯測。每次競標會大概有數百支豆子,有時甚至破千,整個過程幾乎耗時一整天,從早上九點半開始,一路到下午四、五點,中間從不間斷,會場內數十位的買方埋首於生豆目錄,出價、競標之餘不斷記錄每支生豆成交價格。 
 
現行肯亞咖啡產業鏈大致如下:咖啡農們採收咖啡果實後送至水洗處理廠,這邊會進行初步密度分級,之後交給市場代理人,咖啡豆在水洗處理廠的時候就會做目數大小分級,分成大家熟知的AA、AB、PB、C等,轉交生豆樣品至NCE,參加拍賣會並提供商品目錄。在拍賣會上,買方出價、競標符合需求的生豆,最後出口至國外。從上述看來,NCE屬於整個產業鏈的中游,提供一個拍賣平臺。

肯尼亞咖啡豆等級
AA Plus (AA+)杯中品質(風味、口感)特別優秀的AA級。
AA顆粒:大小(Screen Size) 17-18目。
AB顆粒:大小(Screen Size) 15-16目,佔產量大多數。
C顆粒:大小(Screen Size)比AB小者。
TT從AA與AB級豆子裏:用氣流篩選器吹出的重量較輕豆子。
T從C級豆子裏:用氣流篩選器吹出的重量較輕豆子。
E Elephant Bean:兩豆合一的大型異變豆,又稱象耳豆Elephant ear。
PB圓豆Peaberry:以外型分類,與風味重量無關。

肯尼亞咖啡產區以六大產區爲主要產區
包括:錫卡(Thika)、麒麟雅嘉(Kirinyaga)、肯尼亞山西側(Mt. Kenya West)、涅裏(Nyeri)、祈安布(Kiambu)、穆蘭加(Muranga)。六大主要產區的採收期都在一年中的10月~12月(主產季)以及6月~8月(副產季)。 其中涅裏和麒麟雅嘉最爲著名。

涅裏靠近肯尼亞山的高山區,是重要的肯尼亞精品級產區,海拔平均超過1500米,不少肯尼亞好的咖啡產在該區域。涅裏海拔夠高同時位居在Aberdare Mountains以東,同時也是肯尼亞山到本山之間的地岬,由於地勢高亢、土質肥沃,使得涅裏位居肯尼亞咖啡中部的重鎮,咖啡相關產業設施也發達。
 

 
麒麟雅嘉產區座落在肯尼亞山山坡上,海拔:1300~1900米。鄰近涅裏Nyeri產區,以味道強烈、層次豐富、口感紮實的咖啡聞名全世,與涅裏產區一起被公認爲目前肯尼亞最優秀的兩個產區。

咖啡豆品種
SL28是1935年從坦噶尼喀種抗乾旱種羣中挑選出來的單一品種。SL28品種適合中高海拔地區,具有抗旱能力,但對咖啡的主要病害很敏感。SL28豆貌接近波旁品種,圓身厚實,近年來的基因測試也證實SL28這一品種隸屬於波旁基因羣組。
 

 
SL34最初於20世紀30年代末在肯尼亞的斯科特農業實驗室被選中。SL34是從肯尼亞Kabete Loresho地產的一棵樹上挑選出來的,而這棵樹被稱爲“法國傳教士”。SL34豆貌接近鐵皮卡品種,前街從肯尼亞豆子中篩出接近鐵皮卡豆貌的豆子,豆身俢長,呈橢圓狀,側面看起來比較扁。近年來的基因測試表明SL34與鐵皮卡鐵皮卡基因組有關。

咖啡豆處理法
一般來說,咖啡豆的水洗處理法是先去除咖啡櫻桃的果皮及果肉,只留下薄薄的一層黏膜下去水洗髮酵24~48小時,最後再用機器或日曬乾燥。而肯尼亞式的水洗處理卻不太一樣,整個發酵過程會達到72小時。
 

肯尼亞式水洗處理是採取發酵後洗淨的循環重複處理法,採收當日就篩選出最優質的櫻桃,進行去皮及發酵,發酵時間爲24小時, 24小時後再使用乾淨的河水洗淨。接着,再度以乾淨河水發酵24小時,再洗淨,如此重複3次循環,達到72小時,因此稱爲肯尼亞式72小時發酵水洗處理法,簡稱K72。前街認爲這樣的處理法,讓咖啡豆在低溫下長時間發酵,讓豆子能有更明亮、乾淨卻又飽滿的風味!

接下來前街咖啡通過烘焙、杯測、衝煮對比兩個產區的咖啡豆,看看風味上有什麼不一樣。
 

 
前街咖啡——肯尼亞 佳恰莎合作社 AB咖啡豆
產區:肯尼亞 涅裏 佳恰莎合作社
處理廠:Gathaithi 處理廠
海拔:1825m
品種:SL28&SL34
處理法:K72水洗


 
前街咖啡——肯尼亞 慕咖雅 AB咖啡豆
產區:肯尼亞 慕咖雅處理廠
海拔:1400m
品種:SL28&SL34
處理法:K72水洗
產季:2020年
 
前街咖啡烘焙記錄
佳恰莎咖啡豆烘焙:前街烘焙師採用楊家800N半直火,投豆量480g。爐溫至攝氏165度入鍋,風門開設3,火力120。回溫點:1'28"。溫度升到140度,風門開設4。烘至6‘00”,溫度153度,豆表變爲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脫水完成。當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麪包味明顯轉爲咖啡香,可以定義爲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9’17”開始一爆,風門不變,188度火力降到90,一爆發展時間2‘00”,在193.5度下鍋。

 

 
慕咖雅咖啡豆烘焙:前街烘焙師採用楊家800N半直火,投豆量480g。爐溫至攝氏160度入鍋,風門開設3,火力120。回溫點:1'28"。溫度升到130度,風門開設4。烘至6‘00”,溫度154.6度,豆表變爲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脫水完成。當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麪包味明顯轉爲咖啡香,可以定義爲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9’28”開始一爆,風門不變,一爆發展時間2‘20”,在193.8度下鍋。
 
前街咖啡杯測報告
前街咖啡會在樣品咖啡豆烘焙後的8-24小時內進行杯測。前街咖啡師一般使用的杯測碗的容量爲200ml的陶瓷碗。杯測使用的水溫爲94°。研磨度控制爲20號標準篩網(0.85毫米)的通過率爲70%-75%。比例:爲11克咖啡粉加200毫升的熱水,即1:18.18,這樣萃取出的濃度恰好在1.15%-1.35%的金盃範圍裏面,浸泡時間爲4分鐘。
 

 
佳恰莎咖啡豆幹香:柑橘;溼香:李子;風味:柑橘、李子、莓果,蜂蜜、葡萄、茶感。慕咖雅咖啡豆乾香:莓果;溼香:焦糖;風味:烏梅、李子、葡萄、焦糖、堅果。從杯測兩款豆子來看,我們可以留意到高海拔一點的佳恰莎咖啡豆酸質更爲豐富,因爲高海拔導致的晝夜溫差大,咖啡樹生長變得緩慢,使咖啡風味形成的時間多了。
 
前街咖啡衝煮心得
濾杯:V60 #01
水溫:90度
粉量:15g
粉水比例:1:16
研磨度:中細研磨度/BG#6S (20號篩碗篩粉到77%)

 

 
前街衝煮手法:先潤溼濾紙和預熱濾杯以及咖啡壺。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30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牀時繼續注水至240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牀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爲2‘00"。
 
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號:kaixinguoguo0925

2019-03-20 14:09:5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