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豆種與羅布斯塔種傳播歷程介紹 羅布斯塔種咖啡樹鏽病症狀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6-03 07:18:41

波旁豆種與羅布斯塔種傳播歷程介紹: 羅布斯塔種咖啡樹鏽病症狀怎麼描述?

波旁種的傳播歷程
一家位於印度的法國公司在1715年開始在波旁島(現今的留尼旺島)種植咖啡樹。栽種於此地的咖啡樹雖源自衣索比亞,但卻是與馬丁尼克島上的咖啡樹不相同之突變種,因發現于波旁島,故稱作波旁種。
 
波旁種傳播年表
1715年 一家位在於印度的法國公司開始在波旁島(現今的留尼旺島)種植咖啡。之後波旁種又被傳至巴西、肯亞以及坦尚尼亞等地區。
1718年 荷蘭人在蘇利南(現今的蓋亞那,位於南美洲東北部)開始種植咖啡樹。
1723年 波旁種的苗木由法屬蓋亞那運送至巴西巴拉納州並開始栽種,但最後則種植失敗。
1730年 巴西巴拉納州等葡萄牙殖民地開始集約式的栽種咖啡樹。
1774年 波旁種逐漸傳至里約熱內盧、米納斯、聖埃斯皮裏圖以及聖保羅等地區。
1850年 巴西的全球咖啡產量開始超越爪哇,成爲全球最大的咖啡產地。
1859年 波旁種咖啡自留尼旺島傳至巴西。
1860年 種植於亞洲的波旁種咖啡因鏽病近乎滅種,爲了增加咖啡產量,聖保羅便開始種植咖啡樹。之後此處的波旁種咖啡產量約爲全球產量的一半。
 
羅布斯塔種的傳播歷程
羅布斯塔種咖啡樹在 19 世紀初期發現位於維多利亞湖(一座橫跨肯亞、但尚尼亞,以及鳥幹達等國的湖泊)西側的剛果一帶地區,發展歷史則較短。後因1860年後不少咖非樹皆感染鏽病,羅布斯塔種在當時便取代阿拉比卡種,逐漸廣植於全求各地
 
咖啡鏽病(coffee rust)
病原:Hemileia vastatrix Berk. et Br.
病徵:本菌主要感染葉部,極少發現會感染嫩莖及幼果。本病的診斷特徵,在葉下表面會出現黃橙色粉黴斑,剛開始時爲淺黃斑直到產孢時轉爲明顯。當葉片嚴重感染時,導致光合作用能力減低,提早落葉,當年度營養生長及果實變小。造成下半年度的碳水化合物量不足,引起枝枯,節數減少,產量降低。研究資料顯示鏽病造成30- 80﹪產量損失,每年平均約減量15﹪。在適當情況下,夏孢子(uredospores)在2- 4小時發芽,形成附着器(appressoria)。 24- 48小時內即完成感染。在幼葉的發芽率較中老高。病害的蔓延及進展,僅限於雨季;長期乾季並不利於發病。

 

2019-04-24 19:17:4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