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尋找過,
咖啡烘焙能有一個人或一本書可以明確的指出我該在什麼時候進豆,幾分鐘後開風門,風門閥門該開多大,幾度或幾分的時候豆子該一爆,又要爆多久,接下來什麼時候下豆…我急切的想知道這些控制變因操作時的step 1,2,3.然後可以照着實做就可以得到一杯好咖啡。
給或許還在找尋答案的朋友們,”不存在這樣的仙丹“。
這樣阿~,那我該怎麼辦?阿!這是常初我理解這個現實後,開始的無助和仿徨。
真的沒有仙丹?沒有仙丹!咖啡的烘焙是模擬的過程,不存在數位化的O和1,現實的烘焙裏面,參與的變數太多,在數位的世界裏1個變數就有2種可能,2個變數就有4種可能.更何況我們處在一個模擬的環境。
隨便列一下,在進烘焙前有那些變數好了…
原料:咖啡產區、收成批次、處理方式、含水量、咖啡豆大小和進口商的保存方式..
==>豆子的差別,從手上的豆子就可輕易看出,拿兩種處理法的豆子來看,日曬的和水洗的一個偏黃,一個青綠。
環境:烘焙時的氣溫、溼度、大氣壓力…
==>環境每天狀況都不一樣,夏天和冬天更有明顯的差異。
設備:直火、熱風、半熱風、熱源供應方式…
==>依據烘焙的批次量,有不同的設計,不同的熱源提供方式也有不同的規劃。
我手上有兩臺機器,兩臺都宣稱是半直火的設計,不過一臺我在火嘴和爐間有加一層黑鐵,用來改變熱的配置,烘焙記錄的方式則是利用相同的記錄軟件(自己開發)並採用同一家廠商提供的K-type探針,所以我想說說設備上的差異對烘焙手法的變化是如何的不同,我把兩臺機器烘焙的曲線附上
楊家800N鑄鐵內鍋,烘焙290g
A600大哥哥合金內鍋,烘焙1200g(熱源配置有調整)
我們只看一爆部份,豆子的一爆,主要是水的爆發,也就是豆子內部的汽化水撐破豆子的結構造成的爆裂聲。這樣的一個現像,在兩部不同的機器上,火力的配置調就不相同。在楊家的機器上,一爆一開始,我就微降瓦斯的火力,而在另一臺機器,我則是大大的調高火力的出力,兩臺機器的風門我都是微微增加的(800N的機器是機械風門所以沒有記錄)。一樣是進一爆,楊家的機器我的調整方式是減少火力來取得發展時間的平衡,但另一臺機器我卻需要提供爆量的火力才能維持發展的熱度。
看到這樣高對比性的調整方式,就應該理解,Copy別人的的調整手法並不切實際,因爲我們手上的機器都不同,或許用同一家廠商的機器,可能存在些參考價值。但我相信其中一定存在部份的差異,使的烘焙的結果呈現不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