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strite ra-710bf專業咖啡烘焙度檢測儀使用咖啡豆烘焙方法特點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6-03 07:06:49

要讓你的烘焙邁向科學化的一個重要關鍵,除了把你自己的咖啡烘焙曲線做成記錄以外,我認爲另一個重要的設備,就是這個烘焙度檢測儀。當然會有人提出質疑:「不是到後來都是要用杯測來檢視的嗎?那麼爲什麼還要再過這關呢?」
 
首先,我認爲人的味覺是會被影響的,可能是杯測當天的天候,在低氣溫的時候人對於香氣的表現會受影響。也可能是杯測前你喫到了什麼,不用太多,一份義大利麪就可以讓你三、四個小時以內喝不準。也可能是你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了變化,感冒快來了或昨天拉肚子。也可能是第一杯就中了嚴重的瑕疵,那麼整場杯測會你也別想喝出什麼,因爲滿滿的都是瑕疵味。
 
以目前的科學技術來說,我們仍然無法找齊咖啡裏的化學物質種類,那麼,再更進一步的去發掘化學學質對於風味的影響,我們還有很多努力空間。到頭來,還是隻能用人的實際感受來區辨的一杯咖啡裏的種種風味。但人不一定完全可靠,光用人力來進行咖啡的QC會有風險,我們纔會需要其他可以當做佐證的客觀事實來進行介斷,我認爲足以做爲另一個客觀佐證的證據,就是咖啡在烘焙以後的顏色變化。
 
爲什麼是顏色呢?因爲聲音這個感官在咖啡的世界裏派不上用場,味覺和嗅覺已經在杯測的系統裏了,扣除上述那些感官以外,你還有什麼感官能力還沒派上用場,不就剩視覺了嗎?
 
我們目前已知的是,綠色的咖啡生豆在經過烘焙加熱後,顏色會逐漸轉白,超過一定溫度後由白轉黃,由黃轉褐,隨着烘焙的時間愈久顏色變得愈來愈深,到最後變成如焦炭般的顏色。可是一樣的豆子,不一樣的角度時不同的光源,就會變成不一樣的的顏色,看看相機的色偏,肉眼也不太可靠啊!沒關係,時代在進步,科學家們開始用不可見光來測量咖啡豆的顏色變化。
 
最原始的AGTRON大小和486主機差不多,一臺要價1萬美金以上,雖然可以利用紅外線來量測咖啡豆的顏色,但在實際使用上有着一個又一個的小麻煩,比如使用前要暖機、明明同樣個樣品放在那沒有動,但第一次和第二次測得的數值卻不一樣,以那個體積來說,要搬動當然也是非常不便的。這次我找來試的RoastRite,就是奠基在與AGTRON相同的架構上,針對使用上的種種問題所提出的Solution。
 
一開始就落落長講了這麼一大堆,希望你們還沒覺得累,這篇文章的圖多文長,光看前文就覺得累的話,要不要先去衝杯咖啡?
這是電源供應相關配件,有美規、歐規的插頭各一,變壓器是可以換插頭的構造,讓你全世界跑透透都不需要另外再添購插頭。可以在100~240V之間使用,經過變壓器之後出來的電壓是5V,公接頭是USB的形式,聰明的你,看到這裏應該就知道他們的算盤打的是什麼主意了。
 
我們用國小數學老師教我們的方式來算一下,天天測100次,連續量測3個月,每個月抓平均值30天,我們便可得到一個算式:30×3×100,等於9000次的量測次數。以一般的自家烘焙咖啡館的烘豆鍋數來看,一整年烘下來,都不知道烘不烘得了這麼多鍋。
 
RoastRite檢測儀大小差不多是一個成年男子立拳的體積。轉過來看一下機身,電源開關的位置在這,使用前記得把開關打開。開關直接做在電池蓋上,如果電池的電量耗盡,可以直接從這裏更換。背後可以看到的是一接二電源線的母接頭。
 
檢測儀的使用方式很簡單,把要測量的咖啡豆(粉)放到粉槽裏,用工具把表面儘可能整成平坦,扣上檢測儀,按下有放大鏡的那個按鈕,測得的數會顯示在上方的螢幕上,測量的時間大約三秒,馬上就能得知樣品的AGTRON數值是多少。
 
有個要注意的小地方是,基於省電的需求,這部檢測儀有內建省電模式,只要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再次啓動測量功能,機器就會進入休眠模式。重新啓動的方式很簡單,只要再按下一次測量按鈕,機器就會再次被喚醒,此時螢幕上顯示的是「上次測量的數值」,要再按一次測量鍵,機器纔會重新開始測量。也就是說,喚醒休眠的機器要按兩次,纔會開始進行測量,否則螢幕上的數值會是上次測量的數值。
 
原廠附送的校色片,好像有人反應校色片不好用。關於這點,原廠方面給的回應很霸氣:「機器的測量多半沒有問題,而是校色片本身材質容易被刮傷或留下指紋上的油印,造成在校正的時候測得的數值不準。」之後新推出的機型好像就沒有校色片了,這個校色片好像會造成無端的煩惱。
 
所次測量所需要的豆量,以平均值來說,樣本份量大約需要12~17克左右,大腳套件組大約需要50~70克左右,以咖啡豆的焙度不同而增減。測量原豆時,在整平之後重量還會再少一些,測量的樣本是咖啡粉時,每次需要消耗的粉量差不多就是這些。
 
檢測儀與大腳套件組之間沒有任何電子接點,所以只能分開供電。就我自己使用數位相機的經驗,外露的電子接點其實不太好用,常常會因爲污垢、灰塵等原因造成接觸不良,如果要傳輸的只有電力的話,那麼像這種分別供電的設計反而簡單實用。
 
大腳套件的大粉槽和AGTRON機器的大小尺寸都相同,是可以共用的,基於取樣相同的基礎上,所得的到數值可信度就會較高。
 
一般來說,一個套件組就只有附送一個粉糟,但我這裏私底下給一些小建議,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有烘到二爆密集的咖啡豆待測的話,也許另外再買一對大小粉槽專門來測深焙豆,會比較好。畢竟大家都知道,熟豆是很容易被污染的。裝好檢測儀後,前方的指示燈會亮起,如果沒有亮的話,一個可能是開關壞了,另一個可能是檢測儀沒有放好。
 
使用方式也簡單,整好咖啡豆或粉以後,像這樣整個抓起來,平平的放上去就好。
 
原本舊版的粉槽直徑比較小,造成致命性的問題:測量豆子的時候測不準。我知道,如果你早早就買這臺機器的話,原廠那裏會告訴你:測不準不一定是機器的問題,通常填平的過程不確實纔是造成測不準的主因。
 
對啦,填平不夠確實當然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舊版的下座太小,採樣的範圍不夠大,其實才是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在吸收了衆人的使用心得後,RoastRite進行了一個重要的改變,推出這個大腳套件組,採樣的範圍太小嗎?那麼我們就用AGTRON機器同樣的採樣範圍來進行測量。
 
我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比較,同一鍋豆子(哥斯大黎加里斯瓦人處理廠黑蜜處理,中焙,209℃下豆)分別採用了原本的小底座和新推出的大腳套件來測量,分別得到了以下結果:
 
從照片上看到,原本的小底座測得的數值是64,而大腳套件測得的數值是66,雖然有差,但其實很接近。
 
從深焙豆(哥倫比亞薇拉,228℃下豆)來看,小粉槽所得數值爲35,大腳套件數值爲38。
 
至於兩者之間所測得數據上的差異,到底要相信哪個呢?
 
從實測的結果發現,雖然在原豆的部分測得的數值會有所不同,但磨成粉之後測到的數值就一模一樣了。因此,我們在使用上大致上可以這樣操作:「當你要量原豆的時候,用大腳套件組,當你要量粉的時候,用原本的小底座就好」
 
這應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共同心得了啦,畢竟測量原豆的時候,大腳套件的穩定度和精準度比較高,測完之後倒回去還可以繼續使用。一般來說,磨成粉測AGTRON以後,也會把那些咖啡粉用在接下來的杯測上,多少省一些咖啡粉的損耗。
 
說到咖啡的損耗,大腳套件組進行測量時需要的粉量大約是50~70克,而原廠的小底座只需要12~20克左右的粉量即可,省下的粉量等於可以讓你再多出兩杯咖啡,也算不無小補。其實這也是RoastRite最主要的特點之一,幫你用更少的粉量,卻能把事情做到一樣好,甚至更好。
 
一樣都是剛剛那把哥斯大黎加咖啡豆,我在測量的時候用手指頭在已經填平的咖啡豆中間挖一個洞,看看數值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可以看到的是,小底座的數值從64跑到61,而大腳套件組的誤差也是接近,從65跑到66,這就告訴你在填平咖啡豆的時候,你的填平技巧有多重要了。從這裏也可以得知,當採樣的範圍比較大的時候,對於「填平是否確實」的容錯度會比較高。
 
那麼如果在下座不轉的情況下,所測得的數值呢?基本上是一樣的,放在那裏不動,連測十次的數值「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
 
眼尖的朋友對於「基本上」這樣的說法都會有一定的敏感度,這三個字代表着可能會有變數產生。雖然是大腳套件組,量測的精準度有明顯的提升,但還是可能會有誤差發生,如果原本的小粉槽誤差發生率約十分之一的話,那麼大腳套件組誤差發生的機會大約是百分之一左右。
 
原廠不敢保證絕對沒問題,但已經儘可能把誤差發生的機會降到最低。

先讓咖啡豆(或咖啡粉)裝到尖尖滿滿的,接着再用附送塑膠片或鋁合金長尺把表面刮平。如果以咖啡粉爲例的話,大致上可以小的粉槽想像成義式咖啡機的濾杯,先用小的塑膠片以間隔約2mm距離,像火雞姐在剁牛肉那樣,從粉槽的一端切過圓心到另一頭,正常情況下,咖啡粉槽的孔隙在這個時候會被填平,粉槽上面待測的咖啡粉纔會有足夠的支撐。如果你覺得這個手續太麻煩,想省一點時間的話,直接垂直的放下粉槽,讓內部的孔隙被咖啡粉自身的重量填滿也行。
 
接着再用手掌和手指沿着粉槽邊緣把卡在濾杯邊緣的咖啡粉往裏面推,那個手勢和要訣,和你布粉和整粉前的預備動作一模一樣。最後,再重新拿出那塊塑膠片,想像它是整粉器那樣,確實的靠在粉槽上,轉動粉槽。這個動作是爲了要讓粉槽裏的咖啡粉可以確實鋪平。

最後一個測量的是淺焙的水洗布穀阿貝,一爆開始199℃下豆。
 
原豆72,手衝刻度95,義式刻度121。
 
乍看之下很可怕,怎麼內外差異差成這樣,但你們聽我說下去,就知道箇中緣由。
 
原豆在測量之前,我把咖啡豆一顆顆的挑出來,仔細去掉留在豆表的銀皮,測得的數值比想像中的略高一些。在磨手衝刻度的時候多加了一點豆子進去,但因爲偷懶的緣故沒有去銀皮,所以測得的數值滿漂亮的。最後那個121怎麼來的,你們就應該知道了,我放了一把完全沒有特別去銀皮的水洗淺焙豆做極細研磨,因爲咖啡粉裏的白點太多了,測出來的數值就變成這個不正常的數值。
 
所以啊,如果你覺得自己烘的咖啡豆跑出來的數值不太好看,那麼,加點白粉進去,只要你的粉夠純,跑出來的數值要多漂亮就有多漂亮,雖然這樣自欺欺人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理論上磨的粉愈細,量出來的數字會愈淺,那至於粉要磨多細?基本上用同一臺磨豆機以相同的刻度來磨就好,只要比較的基準是固定的,測量出來的數值就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見得每一把都要像這樣測不同的刻度。
 
我把使用心得做個簡單的小結論:
原豆用大盤,粉用小盤。
有沒有確實填平很重要,太多太少都不好。
磨豆機的刻度固定一個即可。

2019-06-05 15:47:3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