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烘焙師阿奇第一次進雲南。
坐着輛破舊吉普一路顛進深山,阿奇在這兒看到了與自己在國外咖啡莊園所見完全不一樣的境況——巴拿馬富人們擁有的高爾夫球場、馬莎拉蒂與雲南鄉村土路、拖拉機之間形成鮮明對比,「說實話,心理落差特別大。」
雖然當地生產的雲南咖啡豆大多會同別的產區一樣,以大宗期貨的價格賣給星巴克、雀巢等國際公司,但真要說質量,雲南豆在國際上卻未同別的所有產區一樣被認可。事實上,從風土環境、氣候等因素來說,雲南並非沒有生產好豆的條件,只是受制當地咖農們的資金、技術或意識跟不上,才導致雲南豆的質量和國際上的優質豆有所差距。
△Seesaw在雲南的合作莊園
「每當人們提到埃塞俄比亞豆,會立馬想到它的花香,肯尼亞豆會想到酸,而提到雲南豆大家卻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帶着「中國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好咖啡」的願景,阿奇決定接手十年雲南計劃,開啓了「種豆得豆」的人生。
想要改良雲南咖啡豆的質量,走近當地咖農是第一步。
2016年的春節,阿奇駐紮雲南並與當地和農戶同喫同住了兩週多。他發現,在原本期貨價收購的政策之下,爲追求效率,不管是採摘還是後期處理,當地農戶們對咖啡豆的管理很是粗放。而精細化的採摘需要注意很多細節,譬如要選擇成熟的全紅果採摘、採摘時還要注意果實頂端的根莖(類似蘋果上面的把兒,如果將它採摘下來會影響下一年的產量)。
△堅持100%全紅果採摘
製作編寫種植處理手冊無償分享給當地咖農、面對面傳授精細化處理的技巧,「技術引進」是雲南計劃的一部分,財務出身的阿奇也非常懂得如何讓當地咖農放寬心,掰着手指給他們算清每個環節的成本,然後採取溢價並承諾購買的形式爲合作莊園降低風險。在與當地的幾家咖啡莊園達成這樣固定的合作模式後,阿奇收到了第一批豆子,基本符合預期期盼,豆子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這一切也僅僅是一個開始。
「當我離開雲南之後,從年中開始,收到的豆子質量就很不穩定。」阿奇開始反思自己與農戶們溝通的方式。「一開始我只是告訴他們,要精緻水洗,要做曬架,要每兩小時翻曬一次……但實際上並沒有做到和他們平等溝通,他們也不理解這樣要求的用意。」
第二年,再度前往,阿奇換了個「招數」。他特意帶去了一些Seesaw從巴拿馬翡翠莊園拍下的「標王」,送給農戶們品嚐。「你們喝喝看,別人的豆可以賣到3000塊人民幣一公斤,咱們和人家的差距到底在哪裏?」這時,農戶們才幡然醒悟,比起金錢上的買賣關係,面前的這個男人,他所做的一切遊說其實都是爲了幫助大家提高雲南豆質量。
關注公衆號,發送 135599 免費閱讀全文
2019-11-06 14:57:3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